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工增雨是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含量高,在乌盟地区大规模实施"进、退、还"战略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针对乌盟生态环境现状,对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必要、可行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可供其它地区参考.

  • 标签: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荒漠化 水资源 乌盟地区 人工增雨
  • 简介:基础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方面,具有共同参与广泛兴趣和优势互补双赢特点。四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不仅能促进四国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及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四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利益交集,还将不断加深四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相互理解和支持。四国已有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基础,合作中面临障碍也有可能克服。四国科技合作不仅具有必要,也有可能

  • 标签: 应对气候变化 基础四国 科技合作
  • 简介:气象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战略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新需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提升气象信息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服务能力”战略思想,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指出了明确目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直接涉及国家公其安全、经济宏观调控、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公共利益,

  • 标签: 气候资源 气象资源 立法 气象事业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2009年12月召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围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争论实质上是关于未来发展道路和发展权力争论。哥本哈根会议再次显示,发达国家通过把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转变为政治共识而在国际气候变化事务中占有更多的话语权。但作为政治共识气候变化结论在科学上并非是最终定论。本文列举了与20世纪全球变暖相关气候变化事实、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认识 不确定性 政治 哥本哈根 发达国家
  • 简介:蔺草7月5日至8月5日收割,收割需分批进行,每批收割要求4个好天。为了充分利用有利天气,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本文设计了确定最佳收割日程动态;失策判据。为了计算经济效益,设计了目标函数。本模式稍加变动,可用于其他作物收割安排。

  • 标签: 动态决策 最大经济效益 最优策略 天气预报 预报准确率 气候概率
  • 简介:基于系统模式预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气候之短期变化预测中确定性问题,着重探讨大气系统内部确定性因素。首先,给出模式预测效能(可预测概念模式;然后,详细研究预测结果确定性及其动力学机制;最后,对短期气候预测出路提出了一点想法。

  • 标签: 气候 预测 不确定性
  • 简介: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要求和国家气象计量站对省级气象计量所计量标准量值传递所作规定,使用二等水银标准温度表标准装置检定台站仪器时,必须对检定结果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

  • 标签: 气象计量所 温度检定 确定度 评定
  • 简介:通过收集各附件I缔约方最新递交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报告和专家评审报告,对各缔约方采用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确定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确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三个基本要素:森林管理核算面积、核算参数和采伐量.大部分缔约方采用了国别方法或欧盟共同方法,少数缔约方采用历史数据或其外推作为参考水平.由于采用核算方法和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因此森林龄级结构和采伐量预测成为影响森林管理参考水平重要因素.各缔约方在确定其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时,尽可能利用其森林特点,结合宏观经济预测,采取尽可能降低参考水平策略,以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管理碳吸收汇.

  • 标签: 附件I缔约方 森林管理 参考水平 方法
  • 简介:本文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23个全球气候模式所提供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RCP4.5情景下逐日格点资料,根据模式对5个极端气温指数模拟能力,使用秩加权方法研究了中国未来极端气温变化概率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中国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增加幅度相对于历史时期(1986—2005年)可能超过2.0℃(概率〉66%),增加大值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暖夜指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增加超过15%,西南和东南部沿海是增加大值区,增幅超过20%。霜冻日数在全国范围内减少,减少大值区位于青藏高原周围,减少日数超过了20d。热浪指数在整个中国区域可能增加10d以上,大值区位于西藏西南部,可达30d。不确定结果表明,除热浪指数可信度较低外,其余指数都有较高可信度。到21世纪末期(2081—2100年),中国区域极端气温增加幅度超过前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很可能增加超过2.0℃(概率〉90%),大值区除中国西部地区外,还扩展到了东北和青藏高原西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暖夜指数增加超过15%,西南和南部沿海可能超过25%。大部分地区霜冻日数减少20d,青藏高原周围减少超过40d。热浪指数在中国范围内增加20d,青藏高原西南部增加40d以上。除霜冻指数信噪比略比21世纪中期大外,其余指数信噪比与中期基本一致。

  • 标签: CMIP5 极端气温 概率预估 不确定性
  • 简介:基于1980-2016年4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资料、MERRA2资料、ERA-Interim资料和JRA-55资料),采用计算大气热源正算法和倒算法,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计算确定性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计算方法和资料均会导致结果确定性,正算法只能得到整层热源,而倒算法可得到热源垂直结构,但其结果准确依赖于再分析资料精度;(2)对比4套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发现,正算法结果较倒算法结果普遍偏高,采用ERA-Interim资料,基于两种方法计算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趋势一致。基于4套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热源在1980-2016年呈现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3)夏半年(3-8月)强热源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东部,热源自下而上呈源-汇-源分布;(4)基于正算法和ERA-Interim资料估算夏半年降水潜热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显著偏小,高原西部地区和南部冈底斯山一带则明显偏大。

  • 标签: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不确定性 正算法 倒算法
  • 简介:由于自然气候系统极端复杂,具有内在混沌特性,并包括各种时间尺度非线性反馈,因此,气候变化无论观测,还是预估都存在不确定性。一些不确定性可用某些数值范围来表述,而另一些不确定性则可表述为专家对某些科学发现认识信度。每一种不确定评估都需要专家进行判断,后一种不确定性更是如此。

  • 标签: 不确定性处理 评估报告 IPCC 非线性反馈 气候系统 时间尺度
  • 简介:测量不确定度是表示测量结果可信度参数.DYC1型气压传感器是DZZ4新型气象自动站中采集大气压力数字型压力传感器,在常年使用过程中存在零点漂移,根据JJG(气象)001-2015《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检定规程》,使用3MS(MeteorologyMetrologyManagementSystem)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系统,以DYC1型气压传感器为分析对象,通过被测量数学模型,对其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通过实验分析得出DYC1型数字气压传感器检定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0.102hPa,对其他类型传感器检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气压传感器 检定结果 不确定度评估
  • 简介:通过对测量结果随机效应及系统效应导致误差分析,对机械温湿度计湿度部分确定进行评定,以表征被测量之值所处量值范围。

  • 标签: 不确定度 误差来源 计算方法
  • 简介:以豫西山区无水文资料典型小流域洛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洛河流域及周边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雨资料、1∶50000数字高程模型及地表水力糙度等数据,采用水动力模型FloodArea对2010年7月24日暴雨诱发山洪过程进行模拟,将实地考察与模拟获得淹没水深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模型验证,并通过雨量情景设定方法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结果表明,FloodArea模型对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洪水过程模拟效果较好;雨量情景设定方法可以作为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洛河上游地区熬家村、渠首闸和碾子沟3个预警点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下淹没水深与4h面雨量关系,根据4个风险等级淹没水深判别条件,推算了流域内3个预警点致灾临界面雨量;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在同一风险等级下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相差较小,但均以"前少后多"分配方式确定阈值最高;各预警点之间,以碾子沟预警点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最小,因此可将碾子沟预警点面雨量阈值作为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山洪预警指标。

  • 标签: 暴雨山洪 临界面雨量 FloodArea模型
  • 简介:本文利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对组合预测最优权系数的确定进行探讨,通过Kuhn—Tucker条件,将原来较复杂组合预测中确定最优仅系数二次规划模型转化为较为简单线性规划模型,并将这一模型投人作物产量预报实例中.

  • 标签: 组合预测 最优权系数 非线性规划 确定方法 应用
  • 简介:国际社会已就2℃温升目标达成政治共识.将温升目标向累积排放及各国减排目标转换过程需要基于一致科学认知.但由于目前地球系统模式、减排路径及减排方案研究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缺乏建立政治共识所需科学基础.通过谈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国际气候制度决策基础尚不具备.目前最有效和务实方案仍是各国自下而上加大减排力度,并不断进行评估,促进各国持续加强减排力度,最终公平地承担减排义务.

  • 标签: 气候变化 不确定性 排放空间 气候谈判
  • 简介:通过采用不同随机天气发生器生成一定气候背景下各种气候变率情景,许多学者在最近研究中已经认识到气候变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重要。传统气候影响评估方法直接以大气环流模式模拟试验结果作为未来气候情景,这样不可能理解如上重要。本文着重评述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一般方法框架,以及作者具体个例研究方法。文中最后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当前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有不同方法用来研制一种称为WGEN典型随机天气发生器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不同研究者也有不同参数调控方法。通常思路是通过气候控制试验和2×CO2试验之间气候变量平均值和方差变化来扰动随机天气发生器参数,以生成未来逐日气候变化情景。本文作者根据短期气候预测模式输出产品建立了一套WGEN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检验和评估了此参数化方案下WGEN模拟能力。另外,作者由未来降水变化,调试随机天气发生器参数,生成了气候变率变化情景。这些参数调节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类型和定性大小气候变率变化,用于气候影响评估敏感性分析。通过如上方法,作为一个个例,文中评估了未来气候变率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生长、最终产量和该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影响。然而由于随机天气发生器本身以及参数调控方法不足,目前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检测和模拟气候变率变化信号是减少这种不确定必要途径之一。

  • 标签: 随机天气发生器 气候影响 气候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