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2012—2015年在华北、珠三角和湖南湖北地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气候变化意识的问卷调查,构建了气候变化意识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两个一级指数。通过对调查结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受年龄、产业类型、企业类型的影响显著;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也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企业水平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未来预期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对其影响显著。

  • 标签: 企业管理人员 气候变化意识 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交叉列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气象科学与电视艺术的结合,是体现气象科学社会应用价值的渠道,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成为气象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然而,电视气象节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主要体现在服务意识不够强.本文主要就这点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供探讨.

  • 标签: 电视节目 天气预报 气象科学 电视艺术
  • 简介:本文针对开展专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搞好专业气象服务必须树立的“四种意识”,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 标签: 专业气象服务 发展
  • 简介:经验告诉我们,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思想认识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其次需要极端认真负责的精神,第三要有可靠的质量保证,第四要尽可能扩大效果,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也大致如此。一、社会需求确立了气象服务工作的首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

  • 标签: 气象服务 服务意识 天气预报 服务效果
  • 简介:本文结合绍兴实际,提出了气候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从三个方面叙述了对气候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点建议。以求达到增强气候资源意识,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 标签: 气候资源 气候灾害 开发利用 小气候条件 长期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 简介:吉羊开泰辞冬去,金猴欢腾迎春回。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气象部门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气象工作的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岗位,情牵百姓冷暖,心系八闽风云,擒雨魔、战台风、斗旱魃,求真务实,全力以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让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全省气象干部职工和全体离退休干部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 标签: 协调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气象部门 气象工作 求真务实
  • 简介: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以下观点:基本气象系统是气象事业的主体,科技服务和综合经营是基本气象系统的延伸和发展,他们相对分离又相对统一,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三者有机地组成了新型事业结构整体。文章进一步提出基本气象系统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是建立与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核心是分配机制,并对不同运行模式和不同运作形式进行比较。文章还对当前基本业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运行机制 气象业务 主体意识 业务系统 气象系统 持续稳定
  • 简介:1概况2013年9月17日至12月8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黄辉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13)的资助下,赴美国内华达州雷诺的沙漠研究所(DRI:DesertResearchInstitute)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访问学习,

  • 标签: 研究所 沙漠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雾 中国气象局
  • 简介:我们随中国气象考察团于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考察了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现将日本气象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综述如下。日本的气象研究工作主要由气象厅的气象研究所承担。根据气象业务要求和社会需要进行气象、水象、地象等研究及其有关的国际合作研究。气象研究所的前身是1942

  • 标签: 气象研究所 日本气象厅 气象业务 中国气象 工作综述 研究工作
  • 简介:为加强气象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应用,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对气象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从《2005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计划》中择优选取了6个已结题项目,对其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后,向读者进行介绍。更多课题和更为详尽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请关注政策法规司编辑的2005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文献汇编。

  • 标签: 气象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项目 中国气象局 公共 科学研究计划
  • 简介:1概况根据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TI/CMA)和美国飓风研究中心(HRD)的双边合作备忘录,笔者受STI/CMA委派,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世界一流热带气旋科研机构HRD进行客座访问研究。期间,除与美方科学家共同开展台风相关观测研究工作外,还观摩了美国飓风外场观测试验的组织实施过程,关注了其科研业务现状。

  • 标签: 飓风 美国 科研机构 合作备忘录 中国气象局 热带气旋
  • 简介:由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4国合作的计划——“全球环境变化遥感对比研究计划”(ABCC计划)2009年5月25日在北京启动。未来4年,4个国家将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开展全球环境变化要素监测和对比研究,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做出贡献。

  • 标签: 全球环境变化 遥感 对地观测技术 澳大利亚 利用空间 加拿大
  • 简介:2012年7月5日,气科院2012年度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隆重举行,共有16名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2012年气科院共招收研究生5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13名。截至2012年底,气科院有9名在站博士后。

  • 标签: 博士研究生 毕业典礼 科学研究 学位 硕士研究生 气象
  • 简介: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简称JICA计划项目),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俞纪新司长负责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为项目执行负责人。3年多来,中日专家成功地开展了合作研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云、贵、川地区布点观测及其设计和野外现场考察调研等方面成绩显著。2005年中日JICA项目取得如下进展:

  • 标签: 计划项目 国际合作 气象灾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青藏高原
  • 简介:南极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SCAR)第1次会议于2014年4月20—23日在新西兰召开,来自22个国家的75名代表(包括两个中国极地研究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自然》杂志于2014年8月7日对此进行了报道。会议强调了南极研究的重要性。南极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0,储存了地球上90%的冰及70%的淡水。

  • 标签: 科学研究 南极 《自然》杂志 陆地面积 新西兰 委员会
  • 简介:植物物候是指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模拟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植物物候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周期及其他因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综述了植物物候近几十年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重点介绍了当前动态物候模型的2种基本类型,基于温度(积温)或其它环境变量的物候模型和基于碳平衡的物候模型,尽管后者机理性更强,模拟效果更好,但是仍无法彻底避免要应用与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以及养分含量等的经验关系式。最后根据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物候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物候模型
  • 简介:2011年,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实验室改革发展,编写完成“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改革方案”并上报中国气象局。在灾害天气遥感监测、数值模式研发、灾害天气结构和机理研究等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进展。积极推进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加强实验室业务系统数据支持平台和青藏高原、暴雨观测外场试验基地建设,雷达监测等方面的成果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灾害天气 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藏高原 中国气象局 遥感监测 数值模式
  • 简介:气候变暖的成因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争议焦点,代表国际主流思想的4次IPCC评估报告[1-4]认为是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了变暖,其中包括温室效应加剧使气候变暖,而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则抵消了一部分变暖。但是,从20世纪末至今对气候变暖持怀疑观点的科学家,仍然不断对气候变暖的原因提出质疑[5-7]。所以气候变暖的归因研究仍然是国际上的热门问题。

  • 标签: 气候变暖 归因 人类活动 评估报告 IPCC 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