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1引言清流县雨季(5—6月)强降水高峰,暴雨、大暴雨过程常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水位暴涨,给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强降水高峰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其变化规律,寻找预报着眼点,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成因分析 高峰期 强降水 清流县 气候特征 雨季
  • 简介:文章采用1967—2016年赤峰地区50a的降水和温度资料,运用信息熵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生长发育的降水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玉米发育的熵情差异较大。温度熵与降水熵的地域性比较强,高熵和低熵中心分别出现在巴林左旗和克什克腾旗;玉米发育各阶段的熵情特征表现为:降水熵在花粒较高,而温度熵的高值出现在穗。分析表明,近年来赤峰地区玉米生产期内气候暖干化趋势加重,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农业损失。

  • 标签: 信息熵 玉米生育期 温度 降水 赤峰
  • 简介:生产实践中水稻生育变化是气候条件和品种更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东北地区13个农业气象站点1992—2012年水稻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水稻生育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变暖趋势、水稻品种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在1992—200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稻生长季积温的差别最大可达500℃.d,从2002年开始升温趋势减缓,并略有下降。相应地,2002—2012年与1992—2001年的物候基本上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其中抽穗、乳熟、成熟在1992—2001年明显提前,分别提前了3.1、2.9、4.5d/10a,移栽、分蘖、成熟则在2002—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分别推迟了4.6、4.7、2.0d/10a;生育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播种-移栽、乳熟-成熟在1992—2001年分别缩短了0.7、1.6d/10a,而在2002—2012年则分别延长了2.9、2.8d/10a;总的来说,1992—2012年水稻全生育整体延长了3.7d/10a,其主要归因于营养生长期的延长。在试验资料比较完整的12个站点所做的分析表明,在东北水稻种植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品种调整适应气候条件的改变,多数站点水稻实际生育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差别较小,说明其品种的选择能够与当年的气候条件较好地匹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资源。延吉站、梅河口站、通化站随着气候的持续波动又显示出水稻实际生育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偏差增大的趋势,宁安站和前郭尔罗斯站的水稻种植品种的审定生育日数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对东北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水稻种植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为东北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 标签: 气候变暖 东北地区 水稻品种 物候期 生育期
  • 简介:利用京、津、冀区域80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a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a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近50a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 标签: 生育期 冬小麦 积温 负积温
  • 简介:葡萄是乌海市的特色农作物,乌海市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降水少,无霜期长,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生长。影响乌海市葡萄生长的主要灾害有霜冻、干旱、连阴雨和低温天气等,文章针对葡萄在各生育阶段的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防治措施。

  • 标签: 葡萄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 简介: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点春小麦、冬小麦、胡麻、燕麦、马铃薯、扁豆等主要作物农田土壤含水量实测资料,采用EOF、小波等方法分析研究该区域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干旱是这一地区土壤水分的基本状态,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以递减为主,深层湿度小于浅层,夏季小于其它季节,秋季得以恢复;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的差异与不同作物关系密切,作物对土壤水分耗费存在明显时空差异。

  • 标签: 黄土高原 农作物 土壤湿度
  • 简介:利用青海共和地区2003~2013年连续11a的马铃薯生育(4~9月)观测资料和1961~2013年4~9月地面平行观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积分回归等方法,对共和地区马铃薯生育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a来青海共和地区马铃薯生育平均气温、≥0℃积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则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热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该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温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是出苗前期为正效应,现蕾至开花期为最大正效应,成熟为最大负效应;降水对其产量的影响是现蕾前期为正效应,现蕾后期至成熟8月中旬为最大负效应,9月为最大正效应;日照时数对产量的影响是播种为负效应,现蕾至开花期为正效应,成熟为最大负效应。

  • 标签: 马铃薯 生育期 气候因子及其影响 高寒半干旱区
  • 简介:1农业气象条件概述2006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内,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水关键与降水的出现时间匹配不好;春旱发生面积较大,与往年不同的是2006年夏季也出现了面积较大、危害较重的干旱;低温对农作物的高产产生了不利影响;全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比历年偏轻。总体农业气象条件比2005、2004年差,与正常年份接近。

  • 标签: 农业气象条件 作物生育期 青海省 农作物病虫害 作物生长发育 发生面积
  • 简介:1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气候概况春季(3-5月):主要农业区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高1℃左右;降水量,湟中、互助、门源等地偏少1,2成,其它大部分地区偏多1~4成(图1)。第一场透雨出现的日期比历年同期略有偏晚,雨季出现日期正常。3月下旬、5月中旬出现了几次较大降水天气过程,对春播及作物出苗十分有利。

  • 标签: 作物生育期 农业气象条件 青海省 降水天气过程 作物生长期 平均气温
  • 简介:定西地区种植胡麻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000米、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0—130天的地方。年播种面积58万多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40%以上,是我省主要油料基地之一。为了充分利用胡麻生产过程中的有利气象条件,探讨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旱

  • 标签: 胡麻油 气象条件 主要油料 播种面积 分枝数 增产途径
  • 简介:作者通过多年试验与栽培实践,将我国北方一季粳稻种植区归纳、划分成稀栽稳长、密植稳长两大生育表现类型,并由此研制出一整套生育模式,用于指导水稻生产(见本刊1990年3).本文继续描述两型栽培水稻生育特点及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以便改进栽培工艺,调整冠层结构,取得高效、低耗和稳产高产.

  • 标签: 生育特点 田间小气候 冠层结构 栽培工艺 颖花数 日温差
  • 简介:冬小麦生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形成,都离不开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环境条件。在目前控制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气象因素对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更为直接、频繁和面广。实践证明,不同年型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劣是造成产量丰欠年景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地基本气象条件的不同情形与冬小麦产量丰欠差异互相适应的关系,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和产量进行气象年

  • 标签: 冬小麦产量 生育阶段 气象条件 产量形成过程 年型 最终产量
  • 简介:1概况应智利国家灌溉委员会(CNR:ComisionNacionaldeRiego(西班牙文))的邀请,2013年7月3—14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姚展予研究员赴智利参加第3届国际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the11IInternationalWaterSustainabilitySummit),并做大会特邀报告。会后访问了智利国家灌溉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及其人工增雨项目外场基地,与有关人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高峰论坛 学术交流 水资源 智利 国际
  • 简介:春季鱼苗最佳孵化的确定,是水产部门感到较为棘手的事,因为它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鱼苗孵化的生态条件,要求水温能够适宜于鱼苗的孵化,二是要尽量抢季节,占领市场,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试图以“贡献率”法制作最佳鱼苗孵化的长期预报,给水产部门安排生产提

  • 标签: 水产部门 预报对象 长期预报 生态条件 化期 销售时间
  • 简介:1引言每年3~4月是我县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此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气团常交汇在华南地区,造成我县出现不同时间尺度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如何抓好冷尾暖头的有利时机和避过长低温阴雨的寒害,这是春播农业生产中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围绕春播服务的要求,从本站气象要素出发,以大型环流为背景,结合单站指标探讨中期预报方法。

  • 标签: 低温阴雨 预报方法 春播期 中期 春耕生产 华南地区
  • 简介:使用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2000—2012年武汉地区梅雨(6—7月)暴雨的气候特征,并建立了暴雨天气预报方程。结果表明,6—7月武汉地区各旬暴雨日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月下旬;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7月中旬,占梅雨总暴雨日数的61%;暴雨局地性强,雨强呈上升趋势。筛选出武汉站强天气威胁指数、百色站850hPa层的露点温度和怀化站850hPa层的风向、风速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武汉地区梅雨暴雨预报方程,实际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程的预报质量优于实际业务中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

  • 标签: 梅雨期暴雨 气候特征 预报方程 效果检验
  • 简介:《大暖化》一书由美国学者布赖恩.费根(BrianFagan)著,并于200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译本(苏月译)。费根在大学学习考古学及人类学,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巴拉分校人类学教授。这本书以作者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及对气候学的准确认识,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暖(公元800—1300年)的气候影响。在

  • 标签: 中世纪暖期 中国人民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 干旱 中文译本 气候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