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WMO台风委员第9次综合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0-24日在亚太经社理事(ESCAP)总部泰国曼谷召开,会议由ESCAP具体承办。来自ESCAP、WMO秘书处、台风委员12个会员国(柬埔寨和新加坡未参加)的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虞俊、上海台风研究所雷小途、国家气象中心钱传海和尹尽勇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委员会 WMO 台风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 国际合作
  • 简介:1概况2014年10月1—3日,WMO全球学校研讨(以下简称研讨)在瑞士日内瓦WMO总部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中国、荷兰、芬兰、俄罗斯、韩国、肯尼亚、南非、巴巴多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WMO等国家和组织的2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WMO 学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澳大利亚 巴巴多斯 日内瓦
  • 简介:1概况2014年10月21—2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基本系统委员(CBS)资料加工和预报系统(DPFS)领域所属的预报过程与支持专家组(ET—OW—FPS/DPFS/CBS)会议。来自日本、英国、中国、坦桑尼亚、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加拿大、瑞士以及WMO天气和减灾服务司的12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预报系统 预报过程 专家组 委员会 会议简介 中期天气预报
  • 简介:《气象法》《陕西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以来,汉中市防雷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在防雷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防雷管理缺失、技术服务不精细、市县防雷发展不平衡等等。

  • 标签: 防雷工作 管理职能 不平衡 不精细 技术服务 防雷技术
  • 简介:1概况为满足社会各专业服务领域对高时空分辨率、网格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产品及服务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气象局开始规划建设新一代分析及预报业务体系,即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及预报系统(RMAPS:Rapid-refreshMulti-Scale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该系统由临近预报(NOW)、短时预报(ST)和集成(IN)3个子系统组成,其中IN为集成(INTEGRATION)子系统,其建设目标为对北京市气象局RMAPS业务体系中的多尺度快速更新循环短时数值预报系统(SHORTTERM,简称ST)、自动临近预报系统(NOW-casting,简称NOW)以及定量降水短临融合预报系统等进行产品与天气实况观测的融合应用,经动力降尺度技术形成北京及周边地区高分辨率(1km)网格化、更高频更新的天气状况分析和预报产品,为政府及公众提供随时随地、不断更新的气象条件实况分析及未来预报。

  • 标签: 北京市气象局 中央研究院 访问工作 地球物理 天气预报产品 数值预报系统
  • 简介:通过对渭南市各级防雷管理和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工作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在防雷管理和防雷技术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一是提高认识,准确定位防雷工作;二是加快有关管理制度的出台;三是规范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加强防雷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加大防雷减灾宣传力度。

  • 标签: 防雷 调研 管理 措施
  • 简介:1引言近期,三明市人大和市政府通过调研,拟对市行政审批有关项目进行新的一轮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市气象局雷击风险评估范围过大,要求缩小行政审批范围,并取消防雷设计审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如是这样,势必影响原有依赖行政审批政策支持的防雷技术服务的项目和范围、影响气象科技服务的收入、影响气象事业的投入等。

  • 标签: 防雷工作 气象局 行政审批 雷击风险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 气象科技服务
  • 简介:1背景介绍2014年9月23日至2015年3月22日,中国气象局(CMA)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IAM)研究员李耀辉博士执行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8次会议(JWG-18)项目,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访问工作6个月。在JWG-18确定的新增合作项目中,气候与季风工作组1.2条国际干旱平台(IDD)中提出的合作,建立全球干旱信息系统(GDIS:GlobalDroughtInfor-mationSystem);CPC将在干旱监测、预报和影响研究方面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开展合作,并在中美两国的试点研究地区建立近实时监测和预报;中美两国将率先成为全球干旱信息系统的两个试点区域中心;CPC将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合作,建立一个近实时干旱监测预报系统。

  • 标签: 访问工作 CPC NOAA 美国 监测预报系统 中国气象局
  • 简介:近年来,防雷减灾社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安全社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较好地履行了防雷社会管理职能,防雷减灾工作成效显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对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措施应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新挑战,促进防雷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雷减灾 防雷技术 防雷工作 防雷安全 主管机构
  • 简介:近年来,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全国气象部门纷纷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水平,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气象科普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 标签: 科普宣传工作 气象部门 新媒体 应用 信息科学技术 全民科学素质
  • 简介:1概况2014年12月10—12日,数值预报中心龚建东赴日内瓦参加WMO集成全球观测系统(WIGOS)质量监控与事故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回顾总结现有的基于数值预报的资料监控、资料质量控制及事故管理的经验,围绕WIGOS资料监控与事故监控的现实需求,汇集专家智慧、

  • 标签: 质量监控 事故管理 管理工作 会议总结 全球观测系统 数值预报
  • 简介:1.1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测试定标方法和对流过程观测外场试验初步结果分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专门用于快速观测对流过程、具有多波束观测能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PAR)。该雷达利用相控阵技术实现垂直扫描,水平扫描采用机械扫描,能够发射20°的宽波束,并同时接收14层探测数据。XPAR采用3种观测模式进行观测:警戒模式(GM)、快速扫描模式(QM)和精细观测模式(FM)。3个模式的天线方向见图1。

  • 标签: 灾害天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相控阵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过程观测 对流过程
  • 简介:2015年大气探测与科学试验中心围绕核心任务和优势重点研究方向,基于野外观测试验,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在雷达观测技术和雷电活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新申请批准项目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1项、气象行业专项课题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集成项目1项、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合作项目1项以及气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3项等;中心的科研成果“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获得2015年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5年共发表期刊论文34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14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授权专利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雷电活动 大气探测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实用新型专利 科学试验中心
  • 简介:1.1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估技术通过对西南玉米和水稻干旱、南方双季稻低温、黄淮海小麦干热风不同灾害的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估技术的研究,提出上述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气象指标和灾害分级指标体系,研发了可在气象业务中应用的基于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作物模式相结合的不同灾害的立体监测技术和动态评估的技术方法。该项目所研究解决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关键技术是针对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和灾害对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现实性等特点,同时也是针对气象和农业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决策服务的需求而展开的,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比较显著地提高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评估能力。(赵艳霞)

  • 标签: 农业气象灾害 动态评估 监测技术 立体监测 生态 农业生产模式
  • 简介:为探索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极值的非平稳性和预测方法,建立了水文极值非平稳广义极值(GEV)分布的统计预测模型。利用1952—2010年淮河上游流域累计面雨量和流量年最大值资料、同期500hPa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17个CMIP5模式对环流特征量的模拟结果,筛选出对水文极值影响显著的年平均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作为GEV分布参数的预测因子。分析了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06—2050年淮河上游流域水文极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0年以下与10年以上重现期的水文极值在非平稳过程中呈现前者下降而后者上升的相反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的集合平均在未来情景中均呈现上升趋势,情景排放量越大增幅越大,重现期越长增幅也越大。与极值的常态相比,极值的极端态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淮河流域 水文极值 广义极值分布
  • 简介:1概况国际电工委员(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避雷器标准化委员(TC37)低压电涌保护器分委会(SC37A)第3(WG3)、第4(WG4)和第5(WG5)工作组会议于2015年3月16—2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市召开,来自美洲、欧洲、亚洲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图1),上海市防雷中心周歧斌博士作为SC37A工作组成员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电涌保护器 分委会 工作组 会议总结 低压 IEC
  • 简介:1.1海洋层积云微物理特征的观测研究利用海洋层积云观测试验数据库中的气象、云粒子和垂直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海洋层积云穿云过程中云参数的特征及微物理过程。将穿云过程按照降水强度分为晴空、轻度毛毛雨和重度毛毛雨3个类型。结果表明,非降水穿云过程、轻度毛毛雨、重度毛毛雨的云滴数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6、247和193;液态含水量分别为0.06、0.15和0.30;滴谱的标准差分别为1.20、1.42和1.98;相对散度分别为0.40、0.34和0.32。对夹卷混合过程的分析表明,海洋层积云中极端非均匀夹卷混合过程占主导,但非均匀夹卷混合并随后抬升过程也占相当比重。分析了非降水、小毛毛雨和大毛毛雨穿云过程的垂直速度标准差与云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洋层积云中小毛毛雨时垂直速度的扰动与云参数的关系更加紧密。(段婧)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云微物理特征 降水强度 垂直速度 混合过程
  • 简介:利用2006~2014年鲁西南地区菏泽、曹县和济宁3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气象及物候观测资料,采用国际上流行的ForcTT积温模型模拟了当地常见、广泛分布的9种木本植物和4种草本植物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最佳积温开始日期和基础温度。结果表明:(1)模拟的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主要为1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主要为1℃。开花始期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不同木本物种差异较大,开花期较早(3月)的毛白杨、旱柳和榆树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期集中在4~6月的物种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3月1日,基础温度在3~5℃之间,开花期最晚(7月)的槐树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4月1日,基础温度为4℃;(2)就草本植物而言,展叶期较早(2~3月)的车前、苍耳和芦苇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1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1~2℃,展叶较晚(4月)的莲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期较早(4~6月)的车前和苍耳其开花始期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较晚(7~9月)的莲和芦苇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4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分别为-1℃和2℃;(3)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模拟的平均误差在2d左右。由此可知,无论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ForcTT积温模型对展叶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效果均较好,预测值和观测值间的相关系数普遍在0.90以上,达高度相关。

  • 标签: 物候期 模拟 Forc TT模型 鲁西南
  • 简介: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参数能够完成雨滴谱反演,但是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降水观测时存在较大的衰减,本文采用自适应约束算法进行反射率和差分反射的衰减订正。通过对雨滴模型的散射模拟以及对雨滴谱进行Gamma谱拟合,建立了雨滴谱参数与双偏振雷达目标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和雨滴谱参数相互之间的关系,用于进行雨滴谱反演。将雨衰减订正前后的雷达目标参数进行雨滴谱反演并与实测雨滴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演雨滴谱,并且经过订正后反演得到的雨滴谱在浓度、尺度和谱形上都优于订正前的反演结果,通过对距离高度扫描和平面位置扫描数据进行雨滴谱反演,可以得到雨滴谱参数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可用以进行降水分析。

  • 标签: 双偏振雷达 衰减订正 雨滴谱反演 GAMMA分布
  • 简介:利用1961~2011年江淮地区5~9月无缺测的71站逐日降水资料,做基于POT(Peaks-Over-Threshold)的广义Pareto分布(GPD),研究江淮地区极端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皖赣交界处阈值最大,西北和东南部较小,且江淮大部分地区阈值的线性趋势系数为正,其中湖北东部和江西北部的站点,趋势达0.8mm(10a)^-1以上,并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1的MK(Mann-Kendall)检验.(2)江淮地区中东部多存在连续性极端降水,因此文中采用基于极值指数的自动分串技术获得近似独立的极值样本.(3)尺度参数大值区位于江淮南部,西北、东南以及淮河以北较小,且线性趋势系数在大部分地区均表现为正值,表明出现降水极大值的概率增加.(4)皖赣鄂交界处是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大值区,而西北、东南及安徽中部地区较小,且极端降水在大部分地区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大别山附近及河南东部,2年和20年重现水平的趋势分别达6mm(10a)^-1和20mm(10a)^-1以上.

  • 标签: 广义PARETO分布 超门限峰值POT(Peaks.Over-Threshold) 极端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