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当今社会电视艺术空前繁荣,电视节目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而快速发展气象影视节目也以其多彩形式、丰富内容、全新天气资讯服务着广大电视观众,因此在我们电视荧屏上牢牢占据了-席之地.作为气象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综合素养就是练就扎实播音主持基本功,具备丰富专业气象知识,不断扩充自身知识架构,还要具备个性化主持风格.如此才能把握好节目定位,了解观众所需,同时赋予节目更多气象科普内涵.

  • 标签: 气象节目 主持人 个人风格
  • 简介:整理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在业务运行中出现问题,对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存在采集器连接、量筒内壁粘雪、小雨时缺测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运行稳定性方法,提升其监测准确性、时效性;提高观测数据可用性相应建议。

  • 标签: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问题分析 对策
  • 简介: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了气象业务全过程,纸质气象档案管理已不能满足需求.本文从库房及相关设施建设、文本录入与图像扫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说明建立气象数字化档案馆是新时期新需求.

  • 标签: 建立 数字化 气象 档案馆 问题
  • 简介:针对县气象局财务报帐工作中几种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基层财务报帐员(出纳)减少财务工作中差错,提高部门财务工作水平。

  • 标签: 县气象局 财务报帐 常见问题及对策
  • 简介:《巴黎协定》引入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1.5℃温控目标,但是没有就其实现路径做出清晰安排。实现1.5℃目标对全球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各国自主贡献目标距离该目标有较大差距,常规减排技术和政策也很难完成任务。在此背景下,国际上有关地球工程讨论日渐升温。《巴黎协定》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人工造林,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与利用技术(CCS/CCUS),生物质能利用加CCS(BECCS)等负排放技术,这些都是地球工程范畴碳移除技术(CDR),除此之外,更具争议性太阳辐射管理(SRM)技术也引起更多关注。地球工程作为非常规技术选项,在1.5℃目标下影响评估、技术选择、伦理学和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和探讨都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和探讨上述问题基础上,就中国重视和加强地球工程研究与应对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指出要将地球工程纳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大框架,围绕1.5℃目标加强地球工程科学研究,并积极参与地球工程国际治理,合理发出中国声音。

  • 标签: 《巴黎协定》 1.5℃目标 地球工程
  • 简介:基于在云南省西部保山地区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探讨在发生旱灾,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以弥补旱灾给家庭和农业生产带来损失这一特定背景下,对比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在收入来源、应对旱灾措施和家庭收入分配上差异,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带来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给留守家庭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带来了积极影响;另外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让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村庄出现劳动力缺乏、农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潜在问题。建议在未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口开展职业培训中增加诸如家庭财务管理、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来加强农村地区和农民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议政府推广气候智能农业,采取本地化/本土化适应措施。

  • 标签: 旱灾 外出务工 农民的适应能力 云南保山市
  • 简介:采用VIP(VegetationInterfaceProcesses)模型和HIMS(Hydro-InformaticModelingSystem)模型,模拟分析了1957—2012年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简称两江流域)水资源量演变。根据CMIP5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测,模拟了2030年代和2050年代流域水资源变化。研究发现,过去50年间,两江流域气温都呈升高趋势,但海拔较高上游地区升幅大于下游。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春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两江流域年总水资源量为650亿~850亿m~3,水资源总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澜沧江波动性(1.884,最大与最小之比)大于怒江。空间上水资源量呈现北低-南高格局。在未来,两江流域气温仍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径流呈增加趋势,空间变异性趋小,但较强季节性变化对水资源安全仍具有较大挑战性。

  • 标签: 径流 气温 降水 VIP模型 HIMS模型
  • 简介:气候变化对陆地水文系统有着重大影响。利用1955—2015年我国西北干旱区党河水库入库流量资料,结合下游敦煌站1951—2015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逐月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与R/S法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及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以及其未来可能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入库径流量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55—2015年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出现频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入库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线性增加率为0.16亿m^3·(10a)^-1,且这种增加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性极强;(2)1951—2015年,敦煌地区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显著升温和降水微弱增加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性极强,且二者均发生突变,突变年前者是1997年前后,后者为1970年和1986年前后;(3)年入库径流量对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响应分析发现,年均温度变化是导致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主要因素,降水是次要因素。

  • 标签: 党河水库 径流量 气候变化
  • 简介:以户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例,简要介绍了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现状以及存在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为提高当地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气象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 县级气象部门
  • 简介:为更好地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促进宁夏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文章通过分析气象防灾减灾与精准脱贫融合度、农村抵御气象灾害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气象扶贫等方面问题,为气象工作提出建议.建议气象服务应从开展贫困群众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贫困人群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开展,以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

  • 标签: 气象服务 融入 精准扶贫
  • 简介:基于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滤波法、插值法和功率法对径向干扰回波进行剔除,并对3种方法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滤波法适用于晴空径向干扰回波去除,在有降水特别是降水回波与干扰回波混合区域滤波法效果较差;(2)若只有单一方位存在径向干扰回波时使用插值法去除回波效果较好,而多个方位存在干扰回波时插值法效果较差;(3)功率法通过处理雷达接收功率,对连续多方位存在干扰回波,以及径向干扰回波与降水回波重叠情况,都有较好识别及去除干扰回波效果。在有降水时,降水回波越弱,对干扰订正越强;降水回波越强,对干扰订正越弱;晴空时,径向干扰回波基本被全部去除。

  • 标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径向干扰回波 去除 对比
  • 简介: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应用策略路结合方法实现数据流量分类和数据分流,解决了台站设备IP地址改变时引发策略路由失效而产生网络拥堵问题,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时效性,为同级气象部门网络设计提供参考及借鉴。

  • 标签: 气象 广域网 策略路由 Qos ACL
  • 简介:为评价ORYZA(V3)模型在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模拟适应性,利用2005—2014年海南岛双季稻区4个站点(海口、儋州、乐东、琼海)逐日气象数据、气象灾害资料、土壤、水稻发育期等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调参与验证,本地化不同品种水稻发育期参数;统计双季稻各个发育期出现气象灾害及其次数,筛选出各个发育期内出现次数较多气象灾害。以单独气象灾害为背景,对各个发育期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ORYZA(V3)模型对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0.9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3.97%~9.80%;双季稻发育期内出现气象灾害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高温、台风、干旱;ORYZA(V3)模型对气象灾害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台风、高温、干旱。在台风背景下,仅晚稻开花期R2为0.90,NRMSE为3.90%,其他发育期模拟均在误差范围外;在高温背景下,早稻R2为0.87~0.89,晚稻R2为0.18~0.61,双季稻NRMSE为3.49%~5.71%;在干旱背景下,R2〉0.87,NRMSE为3.11%~9.73%。评价结果在模型应用和优化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ORYZA(V3)模型 气象灾害 双季稻 海南岛
  • 简介: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温度资料,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北半球两类对流层顶(热带对流层顶和极地对流层顶)频率数据。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在季节变化上差异,并讨论了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分布与高空温度关系。结果表明:1)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再分析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季节变化特征:热带对流层顶全年频率高,冷、暖季节差异不明显;极地对流层顶盛夏频率极低,冷、暖季节差异明显。与极地对流层顶频率相比,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顶频率可信度更高。2)青藏高原和同纬度地区热带(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在暖季增加(减少),在冷季减少(增加)。相比同纬度地区,青藏高原热带(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在冬季偏少(多),其他季节偏多(少)。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等值线梯度更大,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更易断裂。3)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与高空温度关系密切。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层(平流层下部)温度升高(降低),有利于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顶频率增加,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减少,反之亦然。

  • 标签: 青藏高原 热带对流层顶 极地对流层顶 频率 季节变化 高空温度
  • 简介:冻土观测是我国北方气象台站冬季气象观测常规项目,对北方寒冷地区生产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冻土器是冻土观测主要仪器,但目前被北方地区所广泛使用冻土器在设计上存在一定弊端,常因固定链断裂而发生观测记录丢失和冻土器使用周期缩短情况。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冻土器原有设计进行了改进,选取了更具优势替代性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观测效果。

  • 标签: 冻土观测 冻土器 改进
  • 简介:文章介绍了WeatherCentral和Micaps系统主要功能,分析了WeatherCentral系统对Micaps数据应用,从Micaps各类数据格式、数据转换以及Live播出图形等多个方面来说明Micaps数据和WeatherCentral无缝隙结合,进一步探讨了WeatherCentral在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对气象数据应用优越性.同时对Micaps数据资料和WeatherCentral做了本地化开发,并且制作了本地化节目模板,极大地提高了日常节目制作效率.

  • 标签: Weathercentral MICAPS 气象资料
  • 简介:辽宁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iaoNingLocal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LNLAPS)经本地移植后,可以融合T639预报场、高空探测、自动气象站、风云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输出空间分辨率为3km×3km分析场。本文主要介绍了LNLAPS基本框架和设计原理,同时针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抚顺地区一次暴雨过程,探讨LNLAPS产品适用性。结果表明:LNLAPS融合多源观测资料后输出分析场可以识别对流系统中小尺度特征,且有助于订正数值模式预报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环境中存在极强上升运动,伴随充足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可以指示抚顺市清原县特大暴雨过程发生,且云微观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此次暴雨过程极端性。

  • 标签: LAPS 物理量 多普勒雷达 卫星
  • 简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科技快速发展,天气类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关注,研究天气类新闻报道舆论导向和关注情况,可以更好地引导受众和促使气象部门提供具有更针对性气象服务,促进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媒介对天气类新闻报道特别关注和受众自身价值追求等原因,造成了受众对天气类新闻报道期待,这些期待意识是不可小觑。气象部门应该发挥好党“喉舌”作用,引导受众对天气类新闻报道期待意识向正确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推动气象部门宣传机制不断完善。

  • 标签: 天气类 新闻报道 新闻媒介 受众 期待意识 机制
  • 简介: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13年4月29日西昌一次降雹过程进行催化数值模拟,根据碘化银催化时间、催化高度、催化用量和催化方式开展一系列防雹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催化时间、催化剂量、催化位置及催化方式,可以达到最佳防雹效果;通过对催化例和未催化例冰雹形成机制对比分析得出,在播撒碘化银后,激发了"有利竞争",雹块不能长大;霰胚减少及冰雹碰并云水减少,导致降雹减少。

  • 标签: 人工防雹 AG I 催化试验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