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符淙斌院士的倡导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协办,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一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承办的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研讨会于2007年6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

  • 标签: 青年科学家论坛 中国科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半干旱地区
  • 简介:新的研究显示,南大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海洋存储的热量都要多。这项由塔斯马尼亚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南大洋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对某些贝类动物产生

  • 标签: 南大洋 科学家 变暖 塔斯马尼亚 生态系统 贝类动物
  • 简介:5600万年前最早的马科动物出现的时候,他们的体型较小,约相当于小型髯狗。在接下来的13万年中,这些原始马科动物变得更小了,跟家猫一样大。研究人员发现,原始马科动物体型缩小的原因是气温上升。

  • 标签: 马科动物 体型 气候变化 研究人员 气温上升
  • 简介:2001年底,出版《科学引文索引》(SCI)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表了根据收录的300多种1991-2001年地球科学类期刊统计得到的地球科学论文的机构和个人排名。按照论文的影响因子排名,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以16.33超过了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16.15,位列第一,让人略感意外。

  • 标签: 气象学家 诺贝尔奖 《科学引文索引》 化学研究所 科学论文 地球科学
  •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的推迟;蟋蟀和青蛙的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的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风速的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的推迟和间隔期的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的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的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 简介:1概况应韩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气候中心(APCC)邀请,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武于洁博士于2018年7月1日至10月2日赴韩国釜山,参加了APCC2018青年科学家支持计划。期间,与韩国HongweiYang博士开展了中国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在APCC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系统中可预报性的相关研究。

  • 标签: 青年科学家 气候 韩国 APEC 亚太经合组织 开放实验室
  • 简介:选取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动物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动物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动物始鸣期至绝鸣期的出现期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3)气候变化的响应,上年9月、至当年4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始鸣期提早约5.4d左右,日照时数偏多10h,提早0.6d;上年9月至当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绝鸣期推迟8.3d,降水量增多10mm,提早0.8d,日照时数偏多10h,推迟0.5d;上年9月至当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1℃,大杜鹃平均始绝鸣期平均间隔日数延长11.8d,降水量增多10mm。、缩短1.1d;日照时数偏多10h,延长0.6d。

  • 标签: 动物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 简介:2006年1月24日,被誉为古气候学奠基者的气象学家尼古拉斯·沙克尔顿(NicholasShackleton,1937~2006)离开了我们,享年68岁。这位杰出的地球科学家,曾任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戈德温第四纪研究实验室主任的知名学者,在他并不长久的人生中,追求的是探知过去千百万年间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真相。他留下的对地球气候系统过去演变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是人类无比宝贵的科学认知,需要更多的人发扬光大。尤其是在今天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气候问题的时候,人们对沙克尔顿完成的研究更加充满敬意,正是他和同事们出色的研究,让地球人认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的事实,是远古时代以来所没有过的。

  • 标签: 古气候学 地球气候系统 地球科学家 英国剑桥大学 实验室主任 气象学家
  • 简介:如果有人问20世纪最重要的大气探测发现是什么,很多人会提及南极臭氧洞的发现。如果再问20世纪科学界和国际社会最完美的合作有哪些,更多的人会列举出南极臭氧洞的发现、研究和1995年人类保护臭氧层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出台。而这一切,都与2013年5月不幸去世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瑟夫·查尔斯·法曼(JosephCharlesFarman)有密切的联系。

  • 标签: 英国科学家 南极臭氧洞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卫星探测 NASA 保护臭氧层
  • 简介:引言翻开现代天气预报的发展史,许多初期开创性的研究结果和事件,都与皮叶克尼斯父子以及他们在挪威卑尔根创建的气象学校紧密相关。在气象科学发展史上,皮氏父子以及他们创建的研究机构的最重要贡献,

  • 标签: 气象学家 天气预报 预报理论 挪威 科学发展史 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