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邵武探空资料,尝试将1992~2013年的闽北81个雹日归纳为五型:显式位势不稳定型(Ⅰ型)、隐式位势不稳定型(Ⅱ型)、上干下湿型(Ⅲ型)、整层潮湿型(Ⅳ型)和上层不稳定型(V型)。分析它们的特征表明:(1)Ⅰ型和Ⅱ型为位势不稳定;其它型为对流性不稳定,无条件性不稳定。(2)Ⅰ型具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强度既能出现强冰雹;Ⅱ型的边界层逆温较突出,位势不稳定表现在925hPa以上,需要有克服逆温的动力条件才能发生冰雹;Ⅲ型的冰雹发生需要整层垂直风切变大,当低层温度较低时,要在较深厚的系统性抬升作用下才能使对流充分发展;Ⅳ型具有类似暴雨的特征,当中低层风切变很强时,有利雹暴出现;Ⅴ型的能量廓线为弱对流型或假对流型,对雹暴有利之处是有明显的超低温特征且湿球温度0℃层高度低,需要有明显的能量增长机制或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

  • 标签: 冰雹 探空曲线 分型
  • 简介:1引言地面植被状况的监测和分类在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是有很大意义的,通过卫星遥感手段从宏观上对较大区域进行监测是可行的。各种植被在遥感信息中的特征不同,识别这些特征对各种植被分类以及估算其面积是非常重要的,进而对森林火灾、草场产量,作物产量判断

  • 标签: 卫星遥感资料 地面植被 遥感信息 植被指数 反照率 绿度值
  • 简介: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d或5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的标准,采用客观分析的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的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d,华南非台风影响的PHREs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d,这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的PHREs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的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的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的PHREs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 简介:中国气象局图书是气象行业唯一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除收藏多种类型的纸质文献外,近年来图书还引进了以ScienseDirect、Springer、CNKI、万方数据等为代表的中外文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了图书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成为图书服务的一大亮点。本文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图书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揭示图书的电子馆藏资源,对理工A数据库近几年的访问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图书经过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提升了图书的服务手段、扩大了读者范围。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服务这个窗口为气象业务、科研、培训等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网络信息服务 中国气象局 图书馆 DIRECT 信息中心 气象行业
  • 简介:综合利用辽宁省及周边区域9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最优化,建立适合辽宁本地区的动态Z-I关系,实时得到高时空分辨率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资料。结果表明:对2011年台风"米雷"和2012年台风"达维"降水反演表明,动态Z-I关系可以反演地面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但反演的强降水中心存在较大偏差;动态Z-I关系法定量降水反演能力整体优于固定Z-I关系,但存在高估小雨强度和抑制大雨强度的系统性偏差,特别是对于20.0mm·h^-1以上量级的强降水,平均误差达-10.0mm以上,平均相对误差超过70.0%;各量级降水样本所占比例的差异与地理区域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动态Z-I关系反演降水产生误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 标签: 雷达 动态Z-I关系法 最优化法 台风 误差
  • 简介:利用浙江省2004~2013年3~8月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地面填图数据和T–logP数据研究杭州、衢州和台州三市的阵雨和雷雨个例,同时选取能表征雷雨并能区分阵雨与雷雨的气象预报因子:对流有效位能、850hPa与500hPa的温差、K指数、地面2m温度,用临近探空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树的分类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浙江省春夏季降水性质分类指标。利用欧洲中心(ECMWF)细网格预报资料,对历史样本和2016年春、夏季分别作了检验。结果表明:除去有降水预报误差个例后,指标TS(ThreatScore)评分超过0.53,雷雨阵雨综合命中率达到71%,空报率阵雨(10%)小于雷雨(43%),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稍有区别;同时对浙江省2016年春夏两次典型大范围阵雨雷雨过程进行预报,效果很好。此方法不仅可以依据预报数据在短期内做出精细化降水性质分类预报,在中长期预报上也有表现力。

  • 标签: 雷雨 阵雨 决策树 降水分类指标 欧洲中心细网格预报资料和观测资料
  • 简介:1气象图书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关注的主要是与经济领域直接相关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给国家机关、决策部门予以参考,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气象事业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气象信息情报及其与之相关信息的传递渠道单一,信息价值的体现不是通过市场,而是社会服务。故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把信息价值市场化视为信息价值取向,必然导致对信息价值的错误认识,从而对公益性事业的气象图书信息利用意识逐渐冷淡。

  • 标签: 图书馆建设 气象事业 社会公益性 相关信息 经济效益 信息价值
  • 简介:冬季,榆林机场影响飞行的主要天气现象是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烟源大增,其突发性强,水平能见度由10000m急剧降到3000m以下。由烟引起的低能见度严重威胁着航班的安全正常。榆林机场烟的形成多与本场高度较低的强逆温层、风场以及烟源...

  • 标签: 迭代法 机场 水平能见度 预报经验 成因分析 预报准确率
  • 简介:本文汇总了江苏省开展《气象》立法后评估调查活动的有关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分析了《气象》在立法及施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气象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气象法》 后评估 调查报告 立法 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
  • 简介:用滤膜观测大气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本项目是在中国气象局云物理基金资助下完成的。它是通过模拟冰核活化环境对大气冰核(或人工冰核)浓度进行观测,研究冰核活化机制,为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提供基本参数的设备。该设备由大气气溶胶粒子滤膜取样器、扩散云室及...

  • 标签: 大气冰核 滤膜法 静力扩散云室 冰核浓度 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气溶胶粒子
  • 简介:利用AutoCAD绘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图,通过内差得到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值变化曲线,然后捕捉各曲线和接地体实际长度与有效长度比值L/Le的交点纵坐标值,经过适当的数值计算,便可获得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各L/Le值的接地电阻换算系数值。

  • 标签: 内差 接地电阻 换算系数
  • 简介:引言本方法制作于1982年,样本个例为1955~82年共28年,历史概括率为100%。从1983年使用到95年,预报准确率为11/13=85%。1预报对象分级1.1预报对象分级预报对象_ye(e为预报对象的级数,e=0,1)为嵊县倒春寒天气。4月3日~30日,受冷空气影响,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11.0℃为倒春寒天气,即y_e=1;反之。为无倒春寒天气,即y_e=0。1.2预报因子分级

  • 标签: 倒春寒天气 概率法 预报对象 候平均气温 确定预报 预报准确率
  • 简介:经过严格的数学推演,推导出仅需4个方位的天线座水平度检测数据即可通过数学处理获取准确的天线座水平度的数学理论模型。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处理4个方位的检测数据,可以计算天线座水平度倾斜角、天线方位旋转轴倾斜方位及可供仰角读数校准的仰角读数“真值”。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天线座水平度检测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相比,4方位检测显著减少检测人员在天线罩内天线平台上的工作量及室内人工手动处理的工作量,而需要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 标签: 数学推演 天线座 水平度 4方位检测法
  • 简介: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中阐述了滚球的原理,并分析计算了在特殊条件下被保护物体在保护范围内的条件以及通用的判定方法,以利于人们在特殊地貌情况下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判定。

  • 标签: 避雷针 滚球法 电气几何法 保护范围
  • 简介:7—9月我区进入盛夏季节,此时既是夏熟作物(如晚稻等)生长关键期又是工业生产旺季,工农业都与水的关系分密切。因此,做好此时的雨量预报,对各行各业合理安排生产,趋利避害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以同安的5个气象要素为因子,采用“数轴分组编码”方法制作同安7-9月的降水量预报方法,在40年的历史拟合中和5年的实际应用中,本方法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介绍如下。

  • 标签: 月降水量预报 分组编码 数轴 编码法 工业生产 盛夏季节
  • 简介:中国气象局于2006年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和设有政府气象主要机构的县开展了“中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全国17441份有效问卷结果分析表明:(1)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是公众首选的气象信息;(2)84.1%的公众认为目前的天气预报准确和基本准确;(3)公众平均每天收听(看)天气预报1.33次;(4)晚上和早晨是公众收听(看)天气预报的高峰期;(5)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6)超过98%的公众对当前气象服务持认可态度;(7)提高预报准确率仍是公众需求的首选;(8)相对于中国2006年的气象服务水平,其在全国公众中产生的效用,用货币来衡量至少为535亿元人民币。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气象服务 公众效用 定量评估 灾害性天气预报 气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