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2015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常规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及科研实验情况。激光观测数据质量已成为国际激光测距台站关注的重要问题。2015年度对上海天文台激光测距系统的接收系统、控制系统和地靶校准系统等进行了改进,使观测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数据稳定性达到国际标准;为提升激光测距能力,开展了效率更高、噪声极低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uperconductingnanowiresinglephotondetector,SNSPDl测距技术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SNSPD技术成功实现最远20000km卫星测量试验,为实现远距离、小尺寸空间目标的激光测距突破提供了途径:针对白天激光测距望远镜精确指向的关键问题,研究了恒星与大气散射光谱曲线的峰值差异性,并应用短波截止滤光技术,实现了对星等小于3mag的恒星的白天监视,使望远镜白天指向误差均方根优于10”。该研究成果己应用于本站白天卫星激光测距,尤其是高轨卫星激光测距,并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系统改造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白天恒星观测 观测报告
  • 简介:介绍了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建立的微米级卫星激光测距时延模型。为考察新模型对于参数化后牛顿系数β和γ解算精度的影响,将该模型用于定轨软件Utopia对Ajisai,Lageos1,Lageos2,Etalon1四颗卫星的模拟观测资料进行批处理,并假设大气、固体潮等观测模型的效应以及动力学模型的误差已精确扣除。结果表明,在当前的仿真条件下采用微米级时延模型解算的参数化后牛顿系数解算精度比采用现有的标准时延模型的解算精度高2个量级。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引力时延 参数化后牛顿系数 精密定轨
  • 简介:上海VLBI相关处理中心引进了一款国外新近研发的VLBI相关后处理软件PIMA,它在相位校准、复带通校准和条纹搜索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特别适合于射电源的成和绝对天体测量。以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sianPacificSpaceGeodynamics,APSG)测地VLBI观测为样本,介绍了PIMA软件及配套数据分析软件VTD/Post—Solve的特点和处理流程。对PIMA获得的观测量文件以及国际VLBI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VLBIServiceforGeodesyandAstrometry,IVS)常规数据处理获得的观测量文件,分别进行了台站坐标和射电源位置参数解算。二者的解算结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一致,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PIMA获得了更多的观测量。后续的APSG观测将包括更多数量的微弱射电源。PIMA软件有望在此类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VLBI APSG观测 相关后处理 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