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将近期国外发展的四份猪户星云星团天区内有较高精度的自行资料转换到上海天文台所得同一的恒星自行系统,并进行了合并,得到该天区内1663颗恒星的高精度自行和成员概率,为进一步研究猎户星云星团的天体物理性质和内部运动提供了一份有较大视场范围和较宽星等范围的高精度自行样本。

  • 标签: 星团 猎户星云 自行 恒星 成员概率 天体物理性质
  • 简介:根据银心的CO谱线观测,对300pc气体分子环提出了一种开普勒模型;气体分子分布在一个膨胀或收缩的椭圆环上,环上的气候分子按开普勒定律绕银心转动,在这样一种模型下,气体分子的辐射可以产生类似CO谱线观测的图形,简单讨论了各种模型参数对图形的可能影响。

  • 标签: 银心区 气体分子环 开普勒模型 运动学模型 银河系
  • 简介:使用上海天文台40cm口径双筒折射望远镜拍摄的疏散星团NGC2548的10张底片,测定了该星团天区内501颗恒星相对于Tycho-2星表265颗星表星的绝对自行。并根据含有9个参数的星团成员概率判定模型,对以上的501颗恒星进行了成员概率的计算。若以成员概率大于0.7的恒星作为团星的判定标准,则在501颗恒星中有165颗属于团星。

  • 标签: 疏散星团NGC2548 绝对自行 成员判定
  • 简介:给出了鬼星团天中部560颗恒星的高精度位置,这些位置属于FK5系统,相对于J2000.0的赤道和春分点,平均观测历元为J1986.17左右,每个坐标方向的标准误差为±10-15mas。

  • 标签: 照相天体测量 恒星位置 鬼星团 暗星 FK5系统
  • 简介:以《Hipparcos星表》体现的国际天球参考架为基础,对球状星团M13中心附近70′×70′天区内264颗恒星,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口径40cm双筒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底片资料,以5颗《Hipparcos星表》中恒星和38颗《Tycho-2星表》中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归算得到了位置和绝对自行,并估计了成员概率。

  • 标签: 球状星团:M13 恒星 绝对自行 成员概率
  • 简介:以《Hipparcos星表》体现的国际天球参考架为基础,对球状星团M3(NGC5272)中心附近100′×100′天区内534颗恒星,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底片资料,以8颗《Hipparcos星表》中恒星和49颗《Tycho-2星表》中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归算得到了位置和绝对自行,并估计了成员概率。

  • 标签: 球状星团 恒星 绝对自行 成员概率 位置
  • 简介:有人担忧,如果"十城千辆"继续按照现在的做法走下去,各示范城市从当地利益出发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并不利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 标签: 中国新能源 政策问题 新能源汽车
  • 简介:本文给出了用改进后的视向速度成员确定方法对8个Abell星系团进行成员概率计算的具体结果。从团天区内场星系的分布情况来看,改进后的成员确定方法明显地改善了使用原方法所出现的场星系向团中心聚集的不合理现象,对有效性指数E的分析表明,方法改进后,星系团成员确定的有效性也有整体上的提高。

  • 标签: 星系团 视向速度 成员概率 团天区 星系面数密度
  • 简介:利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的南锡射电望远镜对ON2中OH1665MHz右旋偏振饱和脉泽进行观测,发现了新的成分,并且结合模型对中区的OH1665MHz右旋偏振饱和脉泽谱线频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恒星 脉泽源 星际分子 分子云 射电观测 薄盘模型
  • 简介:以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于1958年拍摄的3张照相底片为第一期资料,印度Kavalur的2.34mVainuBappu望远镜于1996年用CCD拍摄的4幅图象为第二期资料,使用Brosche等人1985年发表的球状星团NGC4147天42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作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1'×11'天区内到B=17.6mag为止115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作了估计,同时,还用VainuBappu望远镜的CCD进行了BVRI四色测光。本文给出了这115颗恒星的位置、绝对自行和成员概率数据,同时,还给出了用VainuBappu望远镜的CCD获得的这些恒星的BVRI测光数据。

  • 标签: 球状星团 恒星 绝对自行 照相天体测量 BVRI测光
  • 简介:使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天线和12.2GHz的接收系统,对银道面附近的一个HⅡ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的方法将该复合体中的6个子源从延展的HⅡ辐射中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的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国外台站的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的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的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a)资料和角尺度的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子源IRAS资料的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的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该HⅡ成协尘埃的性质。根据5个子源的IRAS流理、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的总红外光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的新形成星是一些大质量的OB型星,它们在同一个延展HⅡ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一堆积”形成模式的合理性。

  • 标签: 银道面 VLBI观测 红外辐射 射电连续谱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HⅡ区复合体
  • 简介:基于商用计算机技术和高速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e—VLBI技术在数据记录系统、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方面发展迅速,并己得到广泛应用。中国VLBI网所属观测站及数据中心通过通信网络的连接,成为具备实时e—VLBI能力的测量系统,在探月工程历次任务中,实现了对观测数据的快速可靠采集、传输和处理,为月球探测器提供了重要的实时测定轨数据。为适应未来天体物理、天体和大地测量宽带科学观测需求,e—VLBI面临新的机遇及挑战。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实时数据传输 e—VLBI 中国VLBI网
  • 简介:对影响中国古代星表数据的各种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利用现代的数据处理方法剔除数据中的明显差错后,大部分系统误差可以通过现代的星表处理方法得到削弱,从而能对星表的精度水平有一个相对客观的了解。

  • 标签: 中国 古代星表 系统误差 精度 数据处理 浑仪
  • 简介:本文利用PSMSL(平均海平面服务局)提供的太平洋和中国沿海的海平面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各纬度带以及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规律。主要结果有:在太平洋的中纬度(20°S-40°S,20°N-40°N),北太平洋的平面上升速率比南太平洋的快,其中,东北太平洋(20°N-40°N,180°E-80°W)自1960年以来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已达2.3mm/yr;在赤道(10°S-10°N),西太平洋的上升速率接近2mm/yr,高于东太平洋的上升速率;在高纬度(40°S-70°S,40°N-70°N),西北和西南太平洋的平面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速率分别为1.5mm/yr和2.5mm/yr,这证实了南极洲冰盖的消融对平面变化的影响要比格陵兰岛的强烈;对中国沿海十二个验潮站海现磁资料的分析表明,自1960年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正以约2.0mm/yr的速率上升,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上升速率近达3.0mm/yr。

  • 标签: 天文地球动力学 海平面变化 太平洋 上升速率 验潮站
  • 简介:根据2.25年内(从1985年10月到1987年12月)的原子时数据。本文对综合原子时(JATC)和各国原子时的长期频率稳定度进行了比较,在取样时间为60天和100天时,TA(JATC)的频率稳定度分别为4.0×10^-14和4.4×10^-14,UTC(JATC)的频率稳定度分别为7.5×10^-14和8.0×10^-14。另外,本文对综合原子时的频率准确度者了估计,TA(JATC)和UTC(JATC)的结果分别为2×10^-13(3σ)和3×10^-13(3σ)。在这段时间内,实行UTC(JATC)与国际UTC同步在±2.5微秒内,这些结果表明,综合原子时的水平进入了先进行列中。

  • 标签: 原子时 频率 稳定度 中国 外国 准确度
  • 简介:本文对中国古代的三大宇宙学说--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在天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讨论,认为浑天说以其“地在天中”的观点而显得比较成熟,与古希腊的宇宙学说相比毫不逊色。但盖天说、宣夜说的“天在地上方”的观点比较原始,不宜对其给予过高的评价。

  • 标签: 浑天说 盖天说 宣夜说 古代宇宙学 中国
  • 简介:为了研究长焦距天体测量望远镜的成象特性和确定天体测量底片归算的正确模型,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标准。本文为建立高精度的昴星团本体测量标准提供了一份J2000.0历元FK5系统的参考星表。标准的范围取为以昴宿六为中心的2°×1.5°天,选取这一天区内PPM和ACRS星表中的恒是生作为基准参考星。对于这两份星表中的共同星,把它拉的位置和自行按误差计权合并,为了把极限星等从V=11等左右延伸到14等左右,把Eichhorn等(1970)的位置和自行及相应的Hertzsprung(1947)和Jones(1973)自行归算到与基准参考星同一系统,从中选取一部分恒星作为扩展参考星。由基准参考星和扩展参考星组成了一份479颗星的参考星表。

  • 标签: 天体测量标准区 昴星团 参考星表 疏散星团 自行 极限星
  • 简介:中国--德国VLBI测地计划(Chinese-GermanVLBIGeodeticCampaign(CGVGC))从1989年开始,历时3年,每年观测一个月左右,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的25米射电望远镜(中国)和Wettzell基本站的20米射电望远镜(德国)。第一年得到的UT1结果,其趋势与国际射电干涉网(IRIS)给出了加强观测结果相同。但有大约0.2-0.3ms的系统偏离得不到解释。其原因在能是位于太平洋网的佘山站坐标与位于大西洋网或欧洲网的台站联合观测中的不协调引起。

  • 标签: 射电观测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天文大地网 VLBI测地计划
  • 简介:主要介绍利用LAGEOS1卫星的全球激光测距资料精确测定我国的激光流动站7343,7355的地心坐标,并对观测资料作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流动站站坐标测定精度达厘米级,激光流动站的观测精度约为2cm。

  • 标签: 地壳运动 精度分析 激光测距 地心坐标 中国 SLR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