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构建小鼠受体2(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及基因结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小鼠AdipoR2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用RT-PCR方法扩增mAdipoR2基因cDNA,获得的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经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因特网生物信息学资源分析mAdipoR2基因序列.结果成功地构建了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其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一致.通过与小鼠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了mAdipoR2基因结构,其编码序列由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1个含7个跨膜区的膜蛋白,但该受体不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PCRs).mAdipoR2与人及大鼠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1%和95%.

  • 标签: 小鼠 脂联素 受体2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结构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下糖尿病大鼠血清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血清与血清胰岛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非运动组(DM0组)、糖尿病小强度运动组(DM1组)、糖尿病中等强度运动组(DM2组)和糖尿病大强度运动组(DM3组),每组6只。采用高糖高饮食饲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6周跑台运动前后检测大鼠尾静脉空腹血清胰岛(FINS)、血清(ADIPO)水平。结果:小强度FINS和APIDO无明显变化,中强度FINS和APIDO明显升高,大强度运动组FINS和APIDO明显升高。与胰岛水平相关性分析:DM1组无明显相关性,DM2组和DM3组有正相关性。结论:不同运动强度下糖尿病大鼠血清水平不一致,而且胰岛水平与水平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

  • 标签: 不同负荷 运动 糖尿病 脂联素 胰岛素
  • 简介:目的:采用Clontech公司第3套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甲状旁腺1型受体(PTH1R)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将全长P册JR基因克隆到载体pGBKT7作为诱饵,用LiAc介导将诱饵蛋白质粒pGBKT7-PTHIR和人肾cDNA文库质粒转化到酵母菌AH109中,检测Mell报告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相互作用的验证。结果:测序和相互作用验证结果表明SNAPIN在酵母系统中能特异地与PTH1R相互作用;根据对SNAPIN基因的功能分析,其可能与细胞内钙稳态的调控有关。结论:为进一步研究PTH1R促进骨肉瘤进展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 标签: 甲状旁腺素l型受体 酵母双杂交 相互作用 SNAPIN
  • 简介:受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家族,在哺乳动物发育、繁殖、免疫应答、心血管功能、组织生长、肿瘤形成、外源物清除及糖类和质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对外源物质的清除主要是由孕烷X受体等核受雄介导的。孕烷X受体最早是作为外源物感受器而被研究的,可以被大多数亲脂性药物等外源性化合物及一些内源性化合物如胆汁酸等结构差异很大的配体激活,进而与视黄醇类X受体等形成异源二聚体,结合在ER6、XREM等DNA元件上,调控下游靶基因(包括一相代谢酶、二相结合酶及药物转运体等基因)的表达。此外,孕烷X受体在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参与某些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且已在动物模型中被证明是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治疗的有效靶标。我们主要就其发现、结构、组织分布、作用方式、自身表达的调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受体 孕烷X受体 外源物代谢
  • 简介:LH/CG受体是一种与G蛋白偶联的在哺乳动物生殖及性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糖蛋白激素受体。介绍了鼠、猪及人等哺乳动物、鸟类、鱼类LH/CG受体基因及昆虫,无脊椎动物等LH/CG类受体的基因克隆表达及特性。

  • 标签: LH/CG受体 基因克隆 表达 研究进展 黄体生成素 HCG
  • 简介:固体质纳米粒自1991年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本文综述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适合工业大生产的方法,介绍了固体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并讨论了适合于固体质纳米粒的不同的给药途径.

  • 标签: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性质 应用
  • 简介:防御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广谱性抗菌多肽,在生物体内由特殊的细胞合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分泌表达出功能分子,由于其抗菌活性高,且作用范围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通过对其天然表达细胞的培养、合成肽和基因表达等手段制备,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但临床应用仍未见报道。

  • 标签: 防御素 抗微生物 膜通透性
  • 简介:Toll样受体在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中心作用.新发现的一种分子识别模型受体Toll样受体-9(TLR9),能特异性识别CpGDNA并起动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在不同种类中的TLR9具有对序列识别的特异性.本文概述国外在TLR9识别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活性研究中已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 标签: TOLL样受体-9 CPG DNA 识别 信号传到级联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多糖(LPS)对人血清中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在小鼠模型中诱导产生白三烯B4(LTB4)。方法:LPS包被ELISA板,利用血清中补体C4、C3沉积实验检测补体成分被LPS活化的情况,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LPS后不同时间点ELISA定量检测LTB4,评价补体系统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结果与结论:血清系统ELISA检测发现LPS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且以凝集途径为主;动物实验中LTB4被LPS诱导后1~3h达到峰值,之后回落。C1INH对血清补体活化和动物模型中LTB4的产生均有显著抑制。

  • 标签: 脂多糖 补体 凝集素途径 白三烯B4
  • 简介: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α(ERα)作为转录因子,与乳腺癌的发生及进展关系密切,抑制ERα的功能已经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策略之一。目前发现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能够促进ERα降解,影响其转录。简要综述了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雌激素受体α的转录及降解调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雌激素受体 蛋白降解
  • 简介:雌激素在抗皮肤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与皮肤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同亚型的雌激素受体介导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皮肤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的分布不仅存在数量差异更有类别差异,这些差异性和雌激素受体本身的基因多态性决定了其作用的多效性。简要综述了不同亚型雌激素受体在各皮肤解剖层次中抗老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皮肤老化 信号通路
  • 简介:滥用抗生是我国和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抗生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加速了耐药菌的蔓延,细菌耐药形式严峻,不仅抗生普遍细菌耐药率升高,并且危害极大的“超级细菌”也纷纷登场.该文结合社会、医师、患者三方因素,对抗生滥用的原因予以分析.

  • 标签: 抗生素 滥用 原因
  • 简介:Tie2是胚胎血管发育和肿瘤血管形成都需要的内皮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血管生成(Ang)是其配体。正常成人组织中,Ang/Tie2受体水平较低,用于维持成熟的血管结构;一般癌组织中Ang/Tie2的表达较为活跃。本文综述了Ang/Tie2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Ang/Tie2在血管形成中的重要调节作用,以及可溶性Tie2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前景。

  • 标签: TIE2 受体 血管生成素 肿瘤 调节作用 治疗
  • 简介:胸腺α原(ProTα)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分布、结构保守的酸性小分子蛋白,是胸腺α1(Tα1)的前体蛋白.目前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已发现了ProTα.在胞内,ProTα作为一种核蛋白,参与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促进细胞增殖;在胞外,ProTα通过潜在的膜受体调节免疫应答,促进IFN-γ、TNF-α、IL-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但该蛋白的分泌机制、受体以及信号通路还有待研究.

  • 标签: 胸腺素Α原 胸腺素 免疫调节
  • 简介:胸腺β10(Tβ10)是胸腺β家族成员。与Tβ4一样,Tβ10也是与细胞运动有关的肌动蛋白隐蔽蛋白。研究发现Tβ10可能与某些肿瘤行为,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相关。目前细胞中Tβ10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Tβ10有差别地表达于胚胎发生和神经发育过程中,在炎症及肿瘤发生时其表达量也有所上调,甚至过表达。我们简要综述了Tβ10的研究进展,包括差异表达、功能、机制,以及在肿瘤治疗、创伤愈合等疾病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胸腺素β10 肌动蛋白 差异表达 肿瘤治疗 创伤愈合
  • 简介:整合受体在细胞运动与因素活动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它们可以作为细胞骨架和胞外介质之间的结构性桥梁,在细胞膜内外进行双向信号传导。细胞中两个重要的整合配体是踩蛋白和下游激酶1(Dok1),这两种蛋白都结合于细胞质尾端的整合B3亚基,但是作用方向相反。

  • 标签: 整合素 启动 关闭 细胞运动 细胞骨架 信号传导
  • 简介: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AR介导组织对雄激素的特异应答是通过与其相互作用的AR共调节因子共同完成的,许多AR共调节因子的功能已被广泛研究。简要综述了目前发现的部分AR共调节因子在调节AR转录活性及前列腺癌发生、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

  • 标签: 雄激素受体 共调节因子 前列腺癌
  • 简介:血小板生成(thrombopoietin,TPO)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其功能是促进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调节血液中血小板的水平。由于它在临床上纠正较难对付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短短两年时间其开发研究已进入了Ⅰ/Ⅱ期临床试验,据称初步结果比较乐观;在理论研究方面,TPO基因的克隆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巨核细胞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根据最新文献,综述人们在有关TPO的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血小板生成素 生物活性 信号转导 临床应用
  • 简介:醌蛋白是以吡咯喹啉醌(PQQ)及其结构类似物为辅酶的一类氧化还原酶。醌血红蛋白是以PQQ和一个或多个血红作为辅助因子的醌蛋白,包括醌血红蛋白醇脱氢酶和醌血红蛋白胺脱氢酶。简要综述了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在分子内从PQQ到血红的电子传递,以及醌血红蛋白与蛋白之间的分子间的电子传递。

  • 标签: 吡咯喹啉醌 醌蛋白 醌血红素蛋白 电子传递 血红素 细胞色素C
  • 简介: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表达的关系。方法:从2组人群中分别选取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组织40例、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ERβ的表达;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将ERβ基因的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与子宫内膜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之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ERβmRNA表达量为0.6457±0.2957,对照组为0.9637±0.3621,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9,P〈0.001);实验组ERβ蛋白质表达量为347.37±30.35,对照组为445.21±45.67,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P〈0.001);2组RsaⅠ基因型、AluⅠ基因型、CA重复序列基因型ER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ERβmRNA及蛋白质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可能与月经量减少有关;2组人群ERβ基因RsaⅠ、AluⅠ、CA重复序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子宫内膜表达无差异。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