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我国西北祁连山地区的锈菌计15属(含式样属)104种。所引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对每个种仅列出名称、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及馆藏标本编号。涉及的地区包括祁连山主体及属于祁连山系的冷龙岭、走廊南山、乌鞘岭、达坂山、大通山、托来山和野马南山西部余脉等地。这是一份记载比较完整的名录,是对过去的相关零散报道的补充和修订。初步分析表明,祁连山地区锈菌区系以北温带成分和旧世界温带成分为主体。特有种不明。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并存是本区系的特色,但若与毗邻的秦岭锈菌区系比较,其东亚成分锐减。青藏高原区系成分参与了本区系的共建,但喜马拉雅常见的热带属、种均不存在。北面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蒙古戈壁可能阻隔了本区系与西西伯利亚-阿尔泰锈菌区系的联系,仅见少数的环北方种和北温带种作为此两区系的共有种。

  • 标签: 分类学 区系地理 锈菌物种多样性
  • 简介:对采自我国热带地区的柔膜菌科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膜盘菌属1个新种,命名为海南膜盘菌,该种子囊盘盘状、具柄,外囊盘被为矩胞组织、厚60~160μm,盘下层为交错丝组织、厚80~400μm,子囊长棒状、8孢、(58~)61~70×5~6(~7)μm,子囊孢子梭椭圆形、7~8×2.5~3.0μm。对其形态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和图示,对与相近种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形态学 分类 海南膜盘菌 新种
  • 简介:中国北回归线附近的一些地区具有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很少有的优良的植被条件,许多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基于作者收集的标本和文献考证,本文记录了121种被报道分布于这一地区(22°38’~24°14’N)的黏菌,它们分属于6目28属,其中,广东有43种,广西有31种,云南有67种,台湾有40种;鹅绒菌目1种,刺轴菌目3种,无丝菌目20种,团毛菌目32种,绒泡菌目49种,发网菌目16种。

  • 标签: 黏菌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