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在调查研究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过程中,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分离获得100余株形菌的分离物。经纯化培养后,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3属21种,其中虎尾草平脐孢[Bipolarischlorides(Alcon)Alcon]和小柄凸脐孢[Exserohilumpedicellatum(Henry)Leonard&Suggs]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列出了各形菌的种名、采集地、土样号以及菌株号,对2个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所有活菌株及干制培养物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 标签: 平脐蠕孢 弯孢 凸脐蠕孢 真菌分类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采用玻片培养法对梨形短梗孢(Trichocladiumachrasporum)的分生孢子发育类型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梨形短梗孢分生孢子既可以在菌丝顶端形成(顶生式),也可以在菌丝中间形成(间生式),其发育方式是全壁芽生式产孢。

  • 标签: 短梗蠕孢属 玻片培养法 发育方式 全壁芽生式
  • 简介:对草坪离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由禾草离孢(Bipolarissorokiniana)引起。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而孢子的致死温度则为55℃;该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中性偏酸性的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有利,而pH值为8.0时最易产孢;各碳源对菌丝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很大,单糖和双糖利于产孢,多糖对产孢的影响不大。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非常重要,无机氮效果较好,硝态氮好于氨态氮,有机氮效果最差。花粉、叶面物质和草坪草汁液可促进孢子萌发。

  • 标签: 草坪草 禾草离蠕孢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