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分离自土壤的一个颈霉属新记录种,即高山颈霉(TolypocladiumnubicolaBissett).其主要鉴别特征是:①在查氏培养基上,25℃,14d,直径达30~35mm,平展;②瓶梗直接着生于菌丝或简单的分生孢子梗上,有再育现象,基部拟椭圆形膨大或球形膨大,(2.6~7.2)μm×(1.3~3.2)μm,颈部细长,常弯曲,(3.0~6.3)μm×0.3μm;③分生孢子单生,柱状至椭圆形,(1.6~3.8)μm×(0.8~1.2)μm,外无黏液层.

  • 标签: 弯颈霉属 高山弯颈霉 分布
  • 简介:为改善毛头鬼伞子实体多糖的性状,以粗多糖得率、多糖含量、吸潮性及色素含量为指标,对乙醇沉淀制备多糖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子实体经提取后浓缩至浓缩比为1∶2,即m(物料干质量/g):V(提取液/mL)=1∶2时以60%乙醇沉淀,再以60%乙醇洗涤1次,经冷冻干燥所得粗多糖产品多糖含量较高、色浅,且吸潮性降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毛头鬼伞 多糖 吸潮性 乙醇沉淀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的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种,即雪白颈霉(T.niveum)、柱孢颈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颈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的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种,即雪白颈霉(T.niveum)、柱孢颈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颈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更多还原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 标签: 病原细菌 免疫检测 DNA分子检测 基因组探针 多相分析诊断
  • 简介:采用显微观察和PCR检测分析了人工接种后稻曲病菌在水稻穗部的增殖状况。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的菌丝首先附着在花粉上或花丝上,柱头上未发现有菌丝附着;后期(接种后8d)在柱头上有附着菌丝的花粉粒。显微观察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小穗内菌丝增殖的速度不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生规律提供了信息。

  • 标签: 稻曲病菌 人工接种 PCR 组织观察
  • 简介:根据GenBank上报道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FM1/R1和F3/R652,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从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中检测内生真菌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常规PCR和巢式PCR方法。

  • 标签: 高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内生真菌 分子检测
  • 简介:改良了神经致幻型毒菌活性色胺类物质的比色检测方法。利用白灵菇子实体的稀醋酸提取液替代水作为空白对照,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筛选到了不使用硫酸的显色剂配方,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探讨了改良的比色法在毒菌活性色胺类物质半定量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毒菌总活性色胺类物质的半定量检测;结合薄层层析法,还可以用于特定毒素的定量检测

  • 标签: 改良比色法 神经致幻型毒菌 活性色胺 薄层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