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第十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承办,将于2014年3月在北京召开。大会主旨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会将从食用菌基础科学、公益技术、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开展食用菌科学技术交流。同时应广大食用菌从业者的要求,针对食用菌产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培训。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学术研讨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交流 农业区划
  • 简介:木层孔菌(Phellinusbaumii)俗称桑黄菇,桑耳,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已经有研究证实,桑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该研究从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人手,寻找鲍木层孔菌子实体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为桑黄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采用色谱柱层析法,从鲍木层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rgosta.7,22.diene.3β-ylpentadecanoate,Stellasterol,GanoderolB,Ergost.6,22-diene.3t?,5a,8a.triol,GanodericacidDM,InoscavinA。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GanoderolB和InoscavinA对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InoscavinA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72.3μg/mL(156.4/μmol/L)。

  • 标签: 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体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
  • 简介:在对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地区木腐菌调查中,发现两种多孔菌:红斑波氏菌(PostialateritiaRenvall)和烟曲色干酪菌(TyromycesfumidicepsG.F.Atk),均为中国新记录种.前者发现于宁安市地下森林公园内的松树倒木上,后者采集自虎林市七虎林林场内的阔叶树上.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并对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黑龙江省 多孔菌 分类
  • 简介:报道了核菌纲(Pyrenomycetes)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炭墩菌属(Kretzschmaria)3个种:焦里炭墩菌K.deusta,亮色炭墩菌K.lucidula和垫状炭墩菌K.pavimentosa。其中前两种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根据国内采集的材料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 标签: 炭角菌科 形态学 分类
  • 简介:2010年第三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承办。本次评比经由科技期刊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比委员会的遴选,根据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等近20项评价指标,经专家量化打分、评比排序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对参评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评审,《菌物研究》荣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标签: 中国高校 特色科技期刊 研究荣获
  • 简介:2010年第三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承办。本次评比经由科技期刊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比委员会的遴选,根据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等近20项评价指标,经专家量化打分、评比排序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对参评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评审,《菌物研究》荣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标签: 中国高校 特色科技期刊 研究荣获
  • 简介:为充分利用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的栽培过食用菌的废弃菌糠、明确在牡丹江地区再利用食用菌菌糠生产黑木耳的适宜比例,以灵芝和鲍鱼菇的废弃菌糠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培养料中灵芝菌糠体积分数为30%时栽培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参入鲍鱼菇菌糠的各种培养料配方(P〈0.01)。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黑木耳使用。

  • 标签: 菌糠 黑木耳 灵芝 鲍鱼菇 栽培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菇属[Stropharia(Fr.)Qu61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囊球盖菇[StrophariachrysocystidiaMengT.X.et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osa(Fr.)Quéletvar.earthwormiaMengT.X.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球盖菇[StrophariadorsiporaEsteve-Ray.&Barrasa]和盐碱球盖菇[Strophariahalophila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球盖菇[Strophariaalbonitens(Fr.)Qué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asa(Fr.)Quéletf.bruneola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标签: 球盖菇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1993年9月,第一黏菌分类学及生态学国际会议(ICSEM)在英国西北部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切斯特(Chester)拉开了帷幕,黏菌学者从此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和交流的同地,世界黏菌学研究也进人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会议上各国学者的共同愿望,达成了每隔3年召开1次类似会议的共识,一直延续至今,现已成功召开了七黏菌大会。

  • 标签: 国际会议 生态学 分类学 黏菌 海滨旅游城市 西北部
  • 简介:报道了产自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2种多孔菌:塔斯马尼亚小集毛孔菌Coltriciellatasmanica和凹形栓孔菌Trometesectypus,2种多孔菌均为中国新记录种,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这2种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 标签: 浙江省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多孔菌 分类
  • 简介: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外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剂量为0.3mg/kg时,抑瘤率可达65.15%。

  • 标签: 黄盖鹅膏 二羟鬼笔毒肽 MTT法 H22荷瘤鼠
  • 简介:为结合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优点、克服液体菌种不能长距离运输的不足,对杏鲍菇液体培养的菌丝球与基质结合的再固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菌丝萌发力与生长速度的比较筛选出最适合"杏大"的基质配方为玉米芯78%,麦麸20%,石膏2%,与其他基质配方相比差异显著(P〈0.01)。25d内保藏时间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和菌丝萌发力没有明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优化的再固化菌种在不同的保藏时间进行呼吸强度和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再固化菌种呼吸强度随着保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5℃保藏35~45d时菌丝的呼吸强度急剧上升,在45d时达到最大1.1328mg/(g·h);纤维素酶活随保藏时间下降,菌种活力下降,因此再固化菌种的保藏时间在35d为宜。

  • 标签: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再固化菌种
  • 简介:应用不依赖于培养方法的分子技术,研究堆肥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其随温度变化的现象,正在修正以往人们对堆肥过程中重要真菌类群的认识。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利用虽有限,但已经较先前开始时揭示出更大、更多样化的菌物群落特异性。嗜热菌物种的数量,潜在地促进了先前研究的非特异性嗜热菌物种被大量发现,这些菌物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技术应用潜能。

  • 标签: 堆肥 嗜热真菌
  • 简介:针对目前黑木耳代用料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吉林省东部地区资源及气候特点,系统地对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最适培养料装量为800g;在接种时间为3月10日、置于相同培养条件下,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初;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20~25℃,初期略高;最适水分条件为采用间歇式供水,干湿交替;最适光照条件为全日光。

  • 标签: 黑木耳 代用料 栽培技术
  • 简介: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 标签: 花脸香蘑 发酵料 熟料覆土 可控出菇试验房 周年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