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芒果壮铗普瘿是厦门市2000年发现为害芒果树的一种入侵害虫,并呈现逐年扩散趋势。【方法】本文于2009~2010年针对厦门市7个代表性地点(集美大学周边、同安小西门、思明湖滨南路、东渡周边、鼓浪屿、海沧沧虹路、杏林镇)的芒果壮铗普瘿的为害率、为害程度及羽化率情况进行调查。将叶片上的虫瘿密度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1~50、51~100、〉100个·片-1。【结果】2009年春梢叶片受害率最高的为海沧区(95.46%),但与思明区(94.00%)、同安区(80.09%)没有显著差异,集美(22.50%)被害率显著低于其他区域;2009年秋梢海沧区叶片受害率达到97.05%,显著高于其他区域,集美受害率最低(18.00%);2010年春梢叶片受害率较低,均在3%以下,各区域差异不显著。2009~2010年的为害程度主要集中在1~50个·片-1,2009年春各区域的为害率普遍高于2009年秋和2010年春。羽化率比较结果表明,各区域瘿的羽化率相当,2009年春均在80%左右波动,2009年秋为60%~94%,2010年春各区域瘿的羽化率明显低于2009年。【结论与意义】由于厦门市2010年春气温明显低于2009年,造成调查时为害情况较轻。但从总体上看,芒果壮铗普瘿在厦门市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本研究可以为明确该虫的扩散趋势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芒果壮铗普瘿蚊 入侵害虫 为害调查 羽化率
  • 简介:疟疾、登革热等重大传染性媒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疫苗,防治埃及伊蚊、冈比亚按等媒介昆虫是控制和消除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化学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但其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昆虫不育技术(SIT)的更新及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由此发展起来的以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RIDL)为代表的一系列遗传不育技术为蚊虫种群防控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选择。本文概述了遗传技术在蚊虫防控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蚊虫遗传防治的历史和策略,阐述了RIDL技术体系的原理,同时介绍了相关遗传控制品系和已经开展的田间释放研究,展示了遗传修饰不育技术在媒疾病防治中的巨大潜力。

  • 标签: 蚊媒昆虫 遗传防治 昆虫不育技术 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的技术
  • 简介:大劣按(广义)是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高效传疟媒介,其复合体不同成员种的传疟作用尚未清楚阐明,探索近缘种的正确鉴别为蚊虫生物分类的重要基础。本文报道对我国大劣按复合体(Anophelesdiruscomplex)生物分类的研究结果,应用染色体核型、卵的扫描结构、核糖体DNA间隔2区序列及PCR鉴别检测等方法,确认该复合体A种分布于海南省,D种分布于云南省。文内并对蚊虫生物分类的发展方向及其对疟疾防治的重要性作了讨论。

  • 标签: 中国劣 分类研究 劣蚊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在生物地理学、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和现实分布的研究中。本文以美国蛾为例介绍pROC方案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以期对物种潜在分布预测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生态位模型在我国的合理运用和发展。[方法]介绍ROC曲线和AUC值基本原理,总结其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的应用,从物种存在分布点和不存在分布点的可信度出发,分析AUC值用于模型评价的优点和不足,最后介绍局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线下面积方案(pROC方案)来弥补传统AUC值的不足。[结果]AUC值虽独立于阈值,但因其综合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屏蔽这2个指标各自的特征,不能分别评估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对遗漏率和记账错率不能进行权衡,会误导使用者对模型的评价。与AUC值相比,ROC曲线的形状更具有价值,蕴含丰富的模型评价信息。[结论]模型评价需要将灵敏度和特异度区别对待,ROC曲线形状比AUC值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更为重要,pROC方案相对于传统AUC值具有优势,但容易对过度模拟做出不当判断。模型评价与作者研究目的密切相关:当以预测物种潜在分布为目的时(如入侵物种潜在分布、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和谱系生物地理学),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或者遗漏率)更多的权重;当以预测物种现实分布为目的时(如保护区界定和濒危物种引入),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的权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灵敏度 特异度 ROC曲线 AUC值 遗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