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uirai,CGMMV)是严重威胁葫芦科作物生产毁灭性病原之一,该病毒已入侵我国十多个省份,危害西瓜、黄瓜作物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早在2009年广东即发现CGMMV为害西瓜黄瓜,黄瓜葫芦科作物对其抗性情况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人工机械摩擦接种方法,测定了14份黄瓜种质资源对CGMMV广东分离物抗性水平.【结果】从广东葫芦病样中分离获得CGMMV,该病毒分离物MP基因序列与国内报道各分离物同源率均在99%以上;14份黄瓜种质资源对该病毒分离物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与意义】广东主要黄瓜资源对CGMMV均表现为感病,这为我省防控该病毒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了指导.

  • 标签: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黄瓜种质资源 抗性水平
  • 简介:【背景】鬼针草属白花鬼针草三叶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入侵我国后给生态环境、农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影响。目前,关于它们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物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2种外来鬼针草入侵能力入侵机制,本文开展了这2种入侵种与近缘本地种之间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低肥高肥2个养分水平,测量计算2种外来鬼针草与近缘本地种金盏银盘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形态生长参数、生物量及其分配、繁殖持续期、单株种子产量以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在低肥条件下,除了繁殖持续期种子产量外,2种外来种本地种大多数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高肥条件下,外来种白花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繁殖持续期种子产量明显高于本地种,而三叶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却显著低于本地种。在对土壤养分可塑性方面,白花鬼针草在株高、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叶面积比、相对生长速率、平均叶面积比种子产量方面可塑性均高于其他2种植物;三叶鬼针草与金盏银盘相比,大多数参数可塑性指数较接近。【结论与意义】白花鬼针草是一种入侵能力很强外来种。长繁殖持续期高种子产量是白花鬼针草三叶鬼针草有别于本地种金盏银盘重要入侵性状。本研究可为揭示三叶鬼针草白花鬼针草入侵机制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并为入侵预测控制提供基本资料。

  • 标签: 白花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生长特征 可塑性 入侵性
  • 简介:【目的】向日葵白锈病、黑茎病是2种危害严重新入侵病害,新疆地区新源县特克斯县为这2种病害发生区。研究目前种植油用向日葵品种对向日葵白锈病黑茎病抗性差异,可为新疆伊犁地区向日葵品种选育及其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伊犁地区广泛种植16种油用向日葵种质资源为供试品种,试验地设在新源县特克斯县田间,于2015年5—9月调查样地病叶数,并计算病情指数,同时测定样地平均产量,最后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各品种抗性水平。【结果】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同一供试条件下对白锈病黑茎病存在明显抗性差异,在新源县NX19012(西域朝阳)病情指数分别为7.8325.62,而品种KWS204病情指数为21.0439.50;部分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表现出一致抗性水平,品种新引S31感染白锈病后在新源县病情指数为9.41,在特克斯县为9.38;另有部分品种在不同地点存在不同抗性水平,如G101感染白锈病后在新源县特克斯县病情指数分别为9.1611.78,而感染黑茎病后在新源县特克斯县病情指数分别为31.0537.79。【结论】通过对白锈病黑茎病病情指数、向日葵产量及当地气象数据综合研究,发现NX19012(西域朝阳)最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种植,品种S606、TO12244、NX01025(西部骆驼)也可作为多样化种植候选品种,而新葵杂系列品种中新葵杂5号可作为今后品种选育试验材料。

  • 标签: 油用型 向日葵 白锈病 黑茎病 入侵病害 病情指数
  • 简介:本文是1998年6月作者在广州召开国际有害生物学术讨论会上大会发言稿。撰写本文主旨就在于促进有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思想探索与评议。当今在世界各国,甚至在一国之内,对IPM看法认识颇不一致。本文内容首先评论这些看法认识。接着,对IPM实施得好而有成绩地方,探索它们具有哪些共同性。最后,对理想IPM所展示能发挥最佳作用内容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农民参予IPM研究怎样把IPM技术交到农民手中。这是未来IPM在很多地区和在很多作物能成功要素,特别对农业户更有意义。

  • 标签: 发展英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发展
  • 简介: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动植物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概念、假说、方法技术被提出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论文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发展脉络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关系"、"入侵种种群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响应及可入侵性")预防与控制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入侵性与生态系统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最后展望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学科构建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科学问题
  • 简介:甘薯小象虫是莆田市甘薯最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甘薯小象虫在我市严重发生原因为害特点,并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药剂防治综合治理技术办法,提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 标签: 甘薯小象虫 为害特点 综合治理
  • 简介:【目的】近年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境外珍贵多肉物种资源已成为一种重要渠道,大量濒危物种通过第三方物流方式非法流人我国.甄别濒危物种并梳理出多肉物种资源重点查验名单,能够为物种资源查验尤其是植物多肉类濒危物种查验提供参考.【方法】以跨境多肉物种资源交易热门平台“多肉之家”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爬虫技术平台,获取电商多肉植物926条种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归类分析.【结果】“多肉之家”平台上交易多肉植物共涉及23科878种,其中包含18种CITES附录I以及120种CITES附录n濒危物种,约占16%.进一步对濒危植物进行归类分析发现,濒危植物中仙人掌科大戟科多肉植物种类最多,分别为6636种,两者占总计濒危植物种类74%.【结论】网络爬虫技术在获取电商类平台交易植物种类数据上具有较好实用性.

  • 标签: 多肉 濒危物种 电商 网络爬虫 CITES
  • 简介:【目的】蛋白样品制备是获得良好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前提,建立合理西花蓟马蛋白双向电泳体系,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图谱,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实验以西花蓟马成虫为实验材料,对比了饱和酚法、TCA/丙酮法直接裂解法3种蛋白提取方法,从中选出最适宜双向电泳分析一种蛋白提取方法.【结果】3种方法蛋白提取率差异显著,直接裂解法蛋白提取率最高,饱和酚法蛋白提取率最低;3种方法SDS-PAGE条带数差异不明显;TCA/丙酮法双向凝胶图谱效果最好,蛋白点最多.【结论】TCA/丙酮法能够有效去除西花蓟马蛋白中干扰物质,是最适合西花蓟马双向凝胶电泳蛋白提取方法,为后续西花蓟马在蛋白组学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蛋白提取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重要入侵害虫。【方法】本文通过改进STE法提取西花蓟马基因组DNA,对西花蓟马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引物、Taq聚合酶、buffer缓冲液、dNTPs、Mg^2+去离子甲酰胺7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各因素较优浓度;然后对影响较大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L15(4^4),建立了适合西花蓟马ISSR分子标记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在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30ng、10×Buffer2.0μL、引物1.05μmol·L^-1、Taq聚合酶2.0U、dNTPs212.5μmol·L^-1及MsS042.25mmol·L^-1。【结论与意义】利用采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大理普洱9个地方西花蓟马样本对所建立反应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体系适用于西花蓟马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西花蓟马种群结构奠定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ISSR-PCR 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试验
  • 简介:【目的】松材线虫作为林业重大外来入侵种,扩散幼虫形成对其传播扩散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扩散虫态形成与维持机制尚未阐明.【方法】通过构建松材线虫数字基因表达谱(DGE),从滞育状态维持、化学感受、代谢途径等方面分析松材线虫不同虫态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参考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鉴定出2种扩散幼虫(LⅢ,LⅣ)繁殖幼虫(Ln)各有11184、853310781个基因.相对于繁殖虫态,大多数基因在LⅣ中下调表达,该虫态中特异上调表达基因有化感受体基因、核受体基因以及一些代谢相关基因.推测这可能与扩散线虫滞育状态维持相关,并在其生理功能如化学感受媒介/寄主互作中发挥作用.GO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多数代谢相关通路在L,中下调表达,而在LⅢ中表达均活跃.【结论】以上结果与LⅣ处于不进食、总体代谢水平较低等生理状态表型相一致.

  • 标签: 松材线虫 扩散型虫态 数字基因表达谱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背景】寄生帚梗柱孢霉是花生黑腐病病原菌,被我国列为重要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菌2009年已入侵我国广东,造成花生植株基部腐烂而死亡,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安全.筛选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重要措施.【方法】收集广东推广种植15个主要花生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鉴定这些品种对花生黑腐病菌抗性水平.【结果】15个供试花生品种中,湛红2号、湛油62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湛油75、湛油82、粵油390、粵油410、仲恺花44、仲恺花99、汕油诱1号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花育33号、汕油523、汕油辐1号、粵油18、湛油53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仲恺花332表现为高感.【结论与意义】目前广东生产上推广种植花生品种多数对黑腐病菌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该结果可为我省花生品种推广与布局提供依据.

  • 标签: 花生品种 花生黑腐病菌 抗病性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蔷薇科果实世界性重要蛀果害虫之一,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欧美国家田间应用证明,CypoGV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GV商业化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氧化铁Cypo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mg·mL~(-1),并完成其对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生物测定。[结果]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mg·mL~(-1)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GV在田间活性持久性,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适应性,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活性持久性,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化CypoGV制剂助剂,提高田间Cypo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GV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氧化铁 UV 生物测定 存活率 增效剂
  • 简介: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作物性状定向改造,在解决粮食增产、环境污染、节水增效,以及改进农产品质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同时,转基因技术具有潜在风险,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状况,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旨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知识。

  • 标签: 农业转基因生物 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 安全监管
  • 简介:[背景]褐拟谷盗分布广泛,成虫幼虫都可取食谷物、豆类、干果及其加工品.危害后发出难闻气味,并在受害物上呈现明显损害痕迹,是粮谷储藏中最重要害虫之一.[方法]通过分析褐拟谷盗在我国传入、定殖、扩散可能性,危害影响、危害管理难度等方面内容,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褐拟谷盗风险程度,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计算模型,对褐拟谷盗传入我国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定量风险分析,对其传入中国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2.[结论与意义]褐拟谷盗在我国属高度危险有害生物,需要在全国各口岸加强检疫,分析结果可为开展褐拟谷盗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褐拟谷盗 风险分析 多指标综合评估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外来人侵生物危害日益加重。我国针对当前各类重大外来生物的人侵,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3个层面,部署了一系列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揭示了人侵生物的人侵特性人侵机理,以及人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发了重大新发农业人侵物种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建立了生物威胁数据库生物人侵突发事件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以及重大人侵动植物治理模式技术体系;建立了主要人侵生物标本资源库。今后应以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开展人侵扩散与成灾机制、早期预防预警、快速检测监测、识别追踪溯源、点面拦截狙击、区域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 标签: 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 控制 科技项目 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园林植物经济作物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上海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趋势。对入侵害虫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预测结果基本一致,4种模型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西南部、黑龙江东部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 标签: 蔗扁蛾 入侵物种 生态位模型 加权平均值法 潜在分布
  • 简介: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病毒病害,已在巴基斯坦、印度、苏丹、埃及和南非国棉花产区广泛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已克隆了与该病害相关植物病毒8种,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即是其中之一,这些病毒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CLCuMV是引起巴基斯坦、印度棉花曲叶病大流行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以嫁接传播,但不能通过机械摩擦接种传播种子带毒传播;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并伴随卫星β分子。自2006年首次在我国广东朱槿上检测与鉴定到该病毒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多个地理区域发现该病毒引起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朱槿、黄秋葵、棉花垂花悬铃花;同时,已入侵我国CLCuMV及其卫星β分子各地理区域不同寄主来源分离物DNA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遗传较稳定。基于文献报道及作者近年研究,本文对棉花曲叶病分布、病原、CLCuMV特性、已入侵我国CLCuMV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对入侵我国CLCuMV来源及其威胁我国棉花生产风险进行了讨论。CLCuMV"对我国棉花作物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该病毒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入侵 朱槿 黄秋葵 棉花 垂花悬铃花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数量繁多,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态系统、环境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政策,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确保国家及国际生物安全。然而,我国现有的针对外来物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明显滞后。本文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相关立法,指出外来物种入侵可在不同生态系之间发生,揭示了行政区划与生态系差异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存在“自然与经济错位”、国内管理方面存在“生态系统与行政区域错位”“双错位现象”,分析了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以期探求我国在国际背景下外来物种管理对策,提出制定《外来入侵物种法》及相关法律国家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科学研究体系以及建设行政管理体系,增强抵御外来物种入侵能力,实施以防为主管理策略。

  • 标签: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 对策
  • 简介:【背景】不同烟草品种会影响B烟粉虱取食选择性,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刺吸电波图(EPG)技术是研究刺吸式昆虫对寄主植物取食选择性重要手段,通过烟粉虱取食产生电信号,可以分析其对不同烟草品种取食差异。【方法】应用EPG技术对B烟粉虱雌成虫在6个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闽烟7号、云烟85、云烟87、红花大金元)上取食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6个烟草品种上有效记录雌成虫数均为18头,在翠碧1号、K326、闽烟7号、云烟87、云烟85红花大金元叶片上能够到达韧皮部个体数分别为15、15、12、13、1515头,能够持续吸食个体数分别为13、14、8、12、1415头。烟粉虱雌成虫在6个烟草品种上非刺探(np)波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在红花大金元上所占比例最小,显著低于其他5个品种。雌成虫在红花大金元K326上E1波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闽烟7号云烟87。雌成虫在红花大金元上E2波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他5个品种,而在闽烟7号、云烟87云烟85上显著短于其他3个品种。【结论与意义】在6个烟草品种中,B烟粉虱雌成虫最喜食红花大金元,最不喜食闽烟7号云烟87。因此,在福建省B烟粉虱发生区,选择烟草品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红花大金元种植,增多闽烟7号云烟87抗B烟粉虱品种种植。

  • 标签: B型烟粉虱 雌成虫 取食行为 刺吸电波图 烟草品种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生物入侵危害日趋严重(Painietal.,2016)。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主要问题科学研究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国家之一(万方浩,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 标签: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