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联苯菊酯人工合成类似天然除虫菊素种仿生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联苯菊酯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期长,我国出口果蔬、茶叶中残留较严重农药之。微生物降解具有降解速度快、无二次污染优点,被认为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绿色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富集驯化,从农药厂排污口污泥中筛选分离能够降解联苯菊酯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联苯菊酯降解菌株BF-3。菌株BF-3为革兰氏阳性菌,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在联苯菊酯质量浓度为100mg·L^-1无机盐液体培养基(MSM)中呈现s型生长,7d后对联苯菊酯降解率达到87.9%。单因素试验表明,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pH7.0、30oC,初始菌株D600am=1.0。【结论与意义】蜡状芽孢杆菌BF.3能够有效降解联苯菊酯,在环境中联苯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 标签: 联苯菊酯 降解菌 鉴定 生物修复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效应可能其具有极强入侵性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物质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单体成分与已报道化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化感活性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浓度条件下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泽兰二酮更为显著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浓度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中潜在大极性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综合化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不可或缺作用,化合物1潜在大极性化感活性物质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化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茎泽兰 2-香豆酸葡萄糖苷 化感 拟南芥 种子萌发 根生长
  • 简介:【背景】花生豆象原产于非洲,目前已扩散至北美洲、亚洲大洋洲,为害多种农作物,重要仓储害虫,1992年曾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但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未包括花生豆象,原因可能该虫已在我国云南等地发生。【方法通过检视我国检疫部门截获标本、核对“云南花生豆象”相关研究资料,说明花生豆象鉴定特征,并使用CLIMEX3.0对其在我国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我国报道花生豆象发生缘于我国酸角豆象鉴定错误。花生豆象外部形态与酸角豆象极为相似,但通过生殖器特征可以明确鉴定并区分这2种害虫。我国多个花生主产区花生豆象适生区,花生豆象旦入侵,就会给我国花生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结论与意义】花生豆象人侵我国风险大,建议将其增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标签: 花生豆象 酸角豆象 适生区 检疫性有害生物
  • 简介:【目的】水椰八角铁甲椰心叶甲均为棕榈科植物重要入侵害虫,两者外部形态、取食部位危害特征相似。研究它们寄主选择性有助于了解这2种害虫扩散成灾机制。【方法】在室内用椰子银海枣2种寄主植物分别饲养水椰八角铁甲椰心叶甲,研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水椰八角铁甲椰心叶甲存活率、产卵率、发育历期以及这2种害虫对不同寄主植物选择性。【结果】水椰八角铁甲在2种寄主上存活率差异显著,除了卵期蛹期之外,幼虫期各虫态在银海枣上存活率明显比在椰子上存活率高;椰心叶甲在椰子上存活率高于银海枣,各虫态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5%86%。取食银海枣水椰八角铁甲达标准卵量概率为0.23,取食椰子不产卵,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取食椰子椰心叶甲达标准卵量概率为0.86,取食银海枣不产卵,也无法完成整个世代;水椰八角铁甲取食银海枣完成世代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为12.55,椰心叶甲取食椰子完成世代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为66.55。【结论】水椰八角铁甲椰心叶甲分别对银海枣椰子这2种寄主植物具有明显选择性。在海南椰子树数量远远超过银海枣,该实验结果在程度上解释了椰心叶甲在海南岛广泛分布水椰八角铁甲只是零星发生原因。

  • 标签: 水椰八角铁甲 椰心叶甲 寄主植物 选择性
  • 简介:【背景】当前农药品种及其使用量日益增多,测试农药对环境生物急性毒性成为农药环境安全监测重要途径。【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药土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2,4-D二甲胺盐9种农药对家蚕蚯蚓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评价其对环境安全性。【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螺螨酯、螺虫乙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2,4-D二甲胺盐对家蚕LC50(96h)分别为2.05×10-3、8.59×10-4、2.79、250.48、11.52、272.18、2.50、1.93×10-2534.47a.i.mg·L-1,对蚯蚓LC50(14d)分别为11.05、6.29、〉100、〉100、〉100、〉100、99.13、115.31〉100a.i.mg·kg-1干土。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戊唑醇对家蚕"剧毒",氰氟虫腙、螺虫乙脂苯醚甲环唑对家蚕"高毒",其余农药对家蚕均为"低毒";阿维菌素对蚯蚓为"中毒",其余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结论与意义】9种农药对家蚕蚯蚓急性毒性存在差异,为农药合理使用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农药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种危险外来入侵害虫,自2008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但有关云南省扶桑绵粉蚧发生情况缺乏系统调查报道.[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对云南省16州(市)72区(市、县)扶桑绵粉蚧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其天敌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扶桑绵粉蚧在云南文山州富宁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德宏州芒市,红河州元阳县、蒙自市,保山市隆阳区,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州永仁县,怒江州泸水县8州(市)共10市(县)有零星分布.其寄主植物共14科18属19种,包括园林观赏植物3种、经济作物1种、蔬菜作物2种、粮食作物1种、杂草11种,其中有12种植物在我国其他疫区未见报道;调查过程发现其天敌3种.[结论与意义]扶桑绵粉蚧在云南省呈零星点状分布、疫区间受害情况有差异,未对经济作物造成严重损害.本研究可为云南省开展扶桑绵粉蚧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云南省 分布与危害 天敌
  • 简介:尽管geneflow源于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科学术语。花粉介导gene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群体进化有着特殊重要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研究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geneflow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理解研究造成不必要混乱。本文对geneflow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gene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flow在中文应用中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相关著作中geneflow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基因流 生物安全 环境 群体遗传 进化生物学
  • 简介:【背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类转基因植物,以除草剂抗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除草剂抗性基因aad1dmo核苷酸序列设计PCR检测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再现性等方面的测试,分别建立aad1基因dmo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PCR检测方法在56~64℃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致性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该方法可将含有aad1基因dmo基因转基因作物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区分开,其灵敏度可分别达到20拷贝40拷贝。通过将aad1基因dmo基因检测引物放入同管PCR反应体系中,还能在次PCR中同时检测这2靶标基因,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与单PCR致。【结论与意义】建立分子方法可精准检测出含有aad1基因dmo基因转基因作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特点,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筛选检测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 标签: 转基因生物 除草剂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PCR方法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浓度,提出了种如何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了各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基因漂流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致性,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结论与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可靠,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距离处花粉浓度贡献提供便利。

  • 标签: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
  • 简介:近10年来,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苗繁殖材料运输,林果有害生物由境外、省外及在区内传播风险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当下影响新疆林果业健康发展重要问题。在鉴定工作方面,目前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更多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监测工作层面,新疆林果有害生物普查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在防控方面,主要以药剂防治方法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技术及栽培措施多种方法。全疆林业主管部门成功控制了多种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引起疫情,包括枣实蝇扶桑绵粉蚧这2种极具危害性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监测及防控工作开展,可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全疆林业发展。

  • 标签: 新疆 林果 入侵生物 鉴定 监测 防控
  • 简介: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乌龙茶幼龄茶树生长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树对氮肥需求不强烈,其新梢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茶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下降。茶树新梢全氮、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增加,茶树碳氮比随着施氮量增加下降;但施氮并没有影响茶树总碳含量。老叶叶绿素含量、根全氮硝态氮含量、新梢总糖含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适度施氮促进根对氮吸收、老叶叶绿素合成新梢总糖代谢,过度施氮则相反。新梢生物量与其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负相关;根生物量与根碳氮比新梢咖啡碱含量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根含氮量显著正相关,但与新梢硝态氮氨基酸含量显著负相关。过度施氮造成茶树生产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度施氮极显著提高了茶树氨基酸代谢水平,使用于茶树生长碳代谢产物(如总糖)减少,进而影响茶树生长。

  • 标签: 乌龙茶 氮肥 生长 生产力 生理
  • 简介:苹果蠹蛾仁果类水果重要检疫害虫,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其化学防治、化学生态调控、病毒防治方法研究较多,但仍不能满足防控该害虫需要,对新型防控技术需求日益增强。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IT)种可控制甚至根除靶标害虫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但传统SIT技术存在局限性,如较难区分性别与筛选雌雄虫、辐射不育昆虫交配竞争力适合度降低等问题,这些缺陷随着昆虫遗传修饰技术发展将得以解决,并将在害虫防控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主要防控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通过遗传修饰技术改善SIT技术策略,并综合分析了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遗传修饰研究情况将其应用在苹果蠹蛾防控体系中可行性及优势。

  • 标签: 苹果蠹蛾 害虫综合治理 昆虫不育释放技术 遗传修饰昆虫 可行性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近年来入侵我国重要害虫,食物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种群发展重要因素。【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扶桑绵粉蚧不同龄期若虫初羽化雌成虫存活率雌成虫产卵量影响。【结果】扶桑绵粉蚧不同虫态在饥饿条件下存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雌成虫〉2龄若虫=3龄若虫〉1龄若虫。扶桑绵粉蚧各龄若虫雌成虫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其中,雌成虫存活率下降速度较慢,完全饥饿8d后存活率仍有50%左右;2、3龄若虫50%个体死亡需要饥饿时间约为6d,1龄若虫约需5.5d。饥饿会显著降低1龄若虫存活率,但对2、3龄若虫没有显著影响。扶桑绵粉蚧雌成虫饥饿4d对其产卵前期、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寿命显著低于对照。【结论与意义】扶桑绵粉蚧耐饥力较强,这有助于它在野外建立种群。该结果为进步评价扶桑绵粉蚧入侵潜能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存活 繁殖 寿命 入侵潜能
  • 简介:【背景】鱼藤酮茶皂素均为典型植物源药剂,两者混配对棕榈害虫防治效果还未见报道。【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研究了鱼藤酮茶皂素以不同比例混配对槟榔红脉穗螟联合毒力。【结果】鱼藤酮茶皂素对红脉穗螟3龄幼虫LC50分别为19.0635.07mg·L-1。鱼藤酮茶皂素以有效成分1∶1、5∶1、1∶21∶5混配后,对红脉穗螟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5混配处理组共毒系数最高,达327.26;1∶2混配处理组次之,共毒系数为298.16。【结论与意义】鱼藤酮茶皂素以合理比例混配,对红脉穗螟具有增效作用。

  • 标签: 鱼藤酮 茶皂素 红脉穗螟 增效作用
  • 简介:【背景】三裂叶豚草我国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其传播速度快,已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发现三裂叶豚草锈菌种对其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病原菌。【方法】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研究了三裂叶豚草锈菌侵染过程及其对寄主结构影响。【结果】三裂叶豚草锈菌菌丝可从多处侵入同叶肉细胞,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相接触可使部分细胞壁增厚。锈菌侵染使三裂叶豚草叶脉末梢导管分枝增多,造成三裂叶豚草水分代谢失调;叶片细胞内膜系统破碎化,细胞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导致细胞内膜系统紊乱,细胞器结构稳定性降低。【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侵染破坏了三裂叶豚草叶片细胞结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锈菌 侵染过程 显微观察
  • 简介:【背景】在我国,由于Bt棉种植,棉铃虫红铃虫靶标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危害仍较严重。美国商业化种植双价棉BollgardⅡ所表达Cry2Ab蛋白不仅对棉铃虫有较好控制效果,而且对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有较好控制作用。因此,该双价棉在我国被环境释放前,有必要研究其对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影响。【方法】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25、2.5、5.0、10.020.0μg·g^-1Cry2Ab蛋白,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在室内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存活率体质量抑制率影响。【结果】随着Cry2Ab蛋白浓度增大,甜菜夜蛾初孵幼虫1龄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2龄幼虫3龄幼虫以及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存活率在不同浓度处理下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高浓度处理对这2种害虫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高浓度Cry2Ab蛋白(10.020.0μg·g^-1)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较好控制作用,但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控制效果不太理想。这为该双价基因棉花在我国推广提供了依据。

  • 标签: Cry2Ab蛋白 鳞翅目害虫 抗虫性 生物测定
  • 简介:【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研究寄生蜂有效利用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小蜂产卵生长发育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小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与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正相关;橘小实蝇蛹个体大小对蝇蛹俑小蜂后代发育历期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 标签: 橘小实蝇 蝇蛹俑小蜂 体型大小 适合度
  • 简介:[背景]福寿螺首批被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生物.近年来,有关福寿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农业危害及防控等方面.其中,关于饥饿胁迫对福寿螺影响亦有报道,但饥饿胁迫造成其器官组织损伤后表观结构变化尚未见报道.[方法]本文研究了饥饿胁迫下福寿螺存活产卵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福寿螺头部肝脏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福寿螺在饥饿25d后存活率达90%以上;饥饿组在25d内平均每缸产卵量为4.00块,明显低于对照组24.33块,且福寿螺在饥饿12d后停止产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头部皱缩并有侵蚀絮状物堆叠,肝脏螺旋结构松散,并伴有深浅不裂痕侵蚀状损伤.[结论与意义]短期饥饿(25d)对福寿螺存活影响不大,但其产卵量受到明显影响,且头部肝脏存在明显外表破损.该结果为研究福寿螺入侵机制及防控策略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福寿螺 饥饿 扫描电镜 存活 产卵 组织损伤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危害苹果蔷薇科果实世界性重要蛀果害虫之,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欧美国家田间应用证明,CypoGV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GV商业化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氧化铁Cypo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mg·mL~(-1),并完成其对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生物测定。[结果]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mg·mL~(-1)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GV在田间活性持久性,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适应性,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活性持久性,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化CypoGV制剂助剂,提高田间Cypo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GV制剂生产过程添加助剂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氧化铁 UV 生物测定 存活率 增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