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深圳大面积果园已转型为生态公益林,但果树被入侵的薇甘菊攀爬覆盖,严重地段已导致群落退行性演替,问题亟待解决。【方法】选取有多种生境的转型果园,分片区开展以植树为核心的生态改造试验,树种以种植后不进行人工除草抚育的血桐、幌伞枫、阴香为主,辅以提高物种多样性为目标的演替中后期树种,均采用袋装大苗于2011年5月种植。【结果】在树冠连续、郁闭的果林片区,所植苗木死亡,林下草本稀少,始终无薇甘菊。在其他非郁闭片区,血桐与幌伞枫生长良好且从未被覆盖;阴香虽于秋冬季被全覆盖但不死亡,次年春新枝穿透覆盖层正常生长;其余种苗木对薇甘菊处于劣势。【结论与意义】郁闭度高的果林片区林下光照弱,能阻止薇甘菊定居,无需人工干预;血桐和幌伞枫分别具抗/耐受薇甘菊覆盖的特性,种后均无需抚育;其余树种则需抚育。因此,掌握各个树种的特性,适地种植、按需精准定株抚育是转型果园低成本、技术简单、一劳永逸地防控薇甘菊生态改造的精髓。在应对有害藤本危害时,勿忽略筛选出不惧该藤本的植物种的可能,在不使用农药、无有效动物或微生物天敌的情况下,它们有可能成为生态安全的防控改造树种。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生态改造 藤本危害 抗覆盖 耐覆盖
  • 简介:【目的】印度尼西亚与我国有着多元素的农产品贸易往来,通过统计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所携带的有害生物,分析其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能为应对印度尼西亚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思路,并为我国农产品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方法】经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查询,统计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所携带的有害生物类别、截获途径及截获地区。【结果】我国在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中检出有害生物共计2512种96958批,鉴定至种且检出超过1000批次的有害生物共计14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共计72种5286批。昆虫类有害生物占比达78.5%,检疫性昆虫达65.2%。【结论】在首要做好木材类有害生物检疫的同时,也需警惕一些非检疫性的仓储害虫,保持并加强南方各省份港口的有害生物查验力度,加强印度尼西亚输华货物的检疫。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有害生物 植物产品 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