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型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型肥胖经常在同一个体上出现,两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并型肥胖已成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高尿酸血症并型肥胖模型的研究,对于阐释高尿酸血症并型肥胖的病理及药理机制十分重要。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并型肥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腹型肥胖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究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背腹轴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斑马鱼整封原位杂交技术揭示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在胚胎1细胞期注射ripply1的mRNA来高表达Ripply1蛋白并在后期观察胚胎背标记基因的变化及胚胎形态变化.利用Tol2转基因技术构建ripply1启动子驱动的GFP转基因鱼.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原肠早期胚盾期特异表达在胚盾处,即预定的背部.高表达ripply1后,在胚盾期背部标记基因表达范围扩大,腹部标记基因表达减弱,受精后24小时胚胎表现出严重的背部化表型:头部增大,腹部卵黄延伸减弱,尾部躯干及尾部区域减少,有的甚至形成了第二个体轴.得到的转基因鱼揭示ripply1母源表达,并且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200个碱基驱动的GFP能模拟内源基因的表达图式.结论ripply1可能参与斑马鱼胚胎早期背腹轴的发生.

  • 标签: 斑马鱼 ripply1 早期胚胎发育 背腹发生
  •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可植入心室辅助装置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120-180kg小公牛7只,常规全麻后左侧第4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辅助下诱颤后,植入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心室辅助装置(DIVAD,domestic-madeimplantableventricularassistdevice),DIVAD机械性能参数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泵尺寸29.5mm×72mm,重量158g,体外转速可达9000r/min,流量可达8L/min,整合流量计,并可通过体外控制器监测控制。DIVAD连接左室及降主动脉,转速3500-8000r/min左右,行左室辅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持续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及DIVAD运转情况。肝素静滴维持ACT在正常值1.5-2倍之间。结果7只小牛术后全部复跳,均能成功撤离体外循环辅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93h,最短存活时间0.5h,平均存活时间20.28h。结论小牛可以作为DIVAD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其围手术期处理有相应特点,小牛DIVAD实验模型的建立对于进一步研究改进DIVAD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duodenal-jejunalbypasssurgery,DJB)动物模型,观察术后GK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变化,研究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DJB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3、6和9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动物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钳夹实验结束后1周,检测肝脏GcK、G6P以及PEPCK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变化。结果术后3周和6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脏GcK、G6P以及PEPCK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肝脏GcK表达量DJB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6P以及PEPCK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DJB手术后3、6和9周,DJB手术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JB手术改善血糖的水平是通过改善体内肝脏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糖代谢酶的表达,进而提高肝脏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在实验周期内,DJB手术对于骨骼肌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未发现有明显改善,提示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时间有一定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GK大鼠 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