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过氧化氢(H2O2)体外杀伤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A.fumigatus)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0mg/mL,0.02mg/mL,0.2mg/mL)处理烟曲霉孢子,按照处理时间不同分为A(0.5h),B(2h),C(7h),D(16h)4组。用测定H2O2杀伤真菌标准方法——斑点法分别测定各组烟曲霉孢子对H2O2氧化杀伤敏感性。结果在H2O2浓度为1.5mmol/L,未用地塞米松处理孢子(阴性对照)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1(生长良好)。A(0.5h)组:地塞米松0.02mg/mL处理后孢子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3;地塞米松0.2mg/mL处理后孢子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4。B(2h)组:地塞米松0.02mg/mL和0.2mg/mL处理后孢子氧化杀伤敏感性均为5×10^3。C(7h)和D(16h)组: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后氧化杀伤敏感性与阴性对照没有差别(均为5×10^1)。结论地塞米松使H2O2在体外杀伤烟曲霉能力增强,这种作用仅发生在地塞米松接触烟曲霉孢子早期(〈2h)。

  • 标签: 烟曲霉 地塞米松 氧化杀伤
  • 简介:目的探讨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reductase,TR)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aspergillosis,IA)免疫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用重组TR免疫2次。感染烟曲霉前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全部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通过气道穿刺法向气管内注入烟曲霉孢子悬液,建立IA疾病模型。观察两组小鼠存活率、局部器官真菌载量、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评估TR蛋白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存活率:免疫组小鼠7d存活率为64.7%,对照组为0。肺组织匀浆烟曲霉CFU中位数:存活小鼠为0,死亡小鼠为44(P25,P75为21,70)(P〈0.01)。组织病理学检观察:死亡小鼠肺肿胀出血、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组织灶状坏死,并有大量烟曲霉菌丝存在,而存活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且组织间无菌丝。肺泡灌洗液涂片染色细胞计数显示:存活小鼠单个核细胞约占84.2%,中性粒细胞仅占15.8%;死亡小鼠单个核细胞占33.6%,中性粒细胞约占66.4%。结论烟曲霉重组蛋白TR能诱导小鼠产生抵抗IA免疫保护力,是一个有潜力保护性抗原。

  • 标签: 烟曲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免疫保护作用
  • 简介:菰是一种稻族野生资源,水生或沼生,在我国有着广泛分布。野生菰群体不仅是一种重要育种基因资源,同时还有着巨大生态作用。为建立适宜于菰ISSR反应体系,以菰DNA基因组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在12个不同梯度水平上设计正交试验针对体系中dNTPs浓度、Mg^2+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等6个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在20μL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适因素水平分别为:3.0mmolMg^2+(10×Buffer),0.5mmoldNTPs、1.0μmol引物浓度、0.24U/μLTaq聚合酶、1.5ng/μLDNA模板以及55℃退火温度。应用该优化体系对80个菰材料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适用性和稳定性,为菰遗传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ISSR 居群
  • 简介:目的检测白念珠菌体外抗氧化及调节转录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白念珠菌抗氧化机制在体外生长状态作用。方法选取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3株临床分离保存株及7例临床念珠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分离株(白念珠菌),接种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后,分别将体外SDB振荡培养2h、6h、24h、72h、120d菌液(含未培养0h),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各时间点抗氧化基因及抗氧化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运用Ct值比较法进行表达量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0h相比,体外6hSOD2表达增加7.47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基因2h及6h分别与0h相比P值均〉0.01,其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培养1d后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CaHog1、CAP1、CAT及SOD5在第3天达最高,分别为24.23、3.34、33.64及14.72倍;SOD2在第1天达最高为68.95倍;CaSkn7在第5天达最高为7.21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SOD5第1天P值为0.013,其余基因表达P均〈0.0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外界营养逐渐耗竭时,白念珠菌会动态加强抗氧化基因表达,以抵抗机体内、外产生氧化压力,其中SOD2可能是最早增加表达氧化基因,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转录调节基因均有增加表达,提示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在适应体外营养限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氧化压力反应 体外 基因表达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变幅分别为106.5~1472.0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氧化能力与其所含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培育。

  • 标签: 桑椹 花色苷 抗氧化 种质资源
  • 简介:真菌孢子和(或)菌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和皮肤是真菌致敏主要反应器官。该文就常见致敏真菌、真菌致敏机制、真菌所致呼吸道和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 呼吸道 皮肤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以结缕草属植物DNA为模板,应用正交设计法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SR)反应体系中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并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模板DNA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影响,确立了适合结缕草属植物SSR-PCR反应最佳体系。结果表明,10μl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适浓度分别为:10×PCR缓冲液,Mg^2+2.5mmol/L,dNTP200μmol/L,左右引物分别为0.6μmol/L,TaqDNA聚合酶0.5U,模板DNA用量在30~90ng均可。利用该优化体系,通过30对SSR引物对包含结缕草属植物4个种10份材料进行了种质鉴定,结果发现Xgwm系列SSR引物可以有效地用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间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其中有3对引物Xgwm459-6A、Xgwml49-4B和Xgwml35-1A因具有特异性条带或条带缺失可以很明显地将大穗结缕草Z010与其他材料区分开来,在抗寒性和青绿期两极端类型材料研究中发现,引物Xgwm484.2D和Xgwm44-7D均在抗寒性弱部分材料和青绿期长部分材料中扩增出一条抗寒性强和青绿期短材料中没有的特异带,且两对引物中具有特异带材料具有较高一致性,初步认为这两标记可能与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或青绿期相关。

  • 标签: 结缕草 SSR 体系优化 应用
  • 简介:为了验证普通菜豆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vP5CS2在改善作物抗旱性方面的作用,构建了普通菜豆PvP5CS2基因烟草表达载体pCAPE2-PvP5CS2,利用农杆菌将PvP5CS2导入烟草,获得15株阳性转PvP5CS2基因植株。干旱胁迫条件,转基因烟草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萎蔫叶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转基因烟草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是野生型2.30倍和1.26倍,而萎蔫叶片数只相当于野生型90%。表明超表达PvP5CS2基因烟草植株在干旱胁迫条件能积累较多脯氨酸,抗旱性得到初步改善。

  • 标签: PvP5CS2 转基因烟草 抗旱
  • 简介:选用抗旱性有差异6份甘薯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鉴定抗旱性基础上,通过室内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胁迫与抗旱性相关9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方法筛选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田间抗旱鉴定,广薯87和徐薯22抗旱性强,日紫0602和宁紫薯1号抗旱性差;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甘薯叶片NOS、CAT、T-AOC和T-SOD活性随着PEG浓度增高,其活性增强;Pro、MDA、Prot和T-AA含量也增加;尤其在25%PEG-6000胁迫处理24h,甘薯叶片NOS、T-AOC、Pro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WC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这4个指标的加权隶属函数值D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44);因此,可用这4个指标的D值对甘薯抗旱性进行初步鉴定。

  • 标签: 甘薯 抗旱鉴定 渗透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植物响应盐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依据盐芥EST序列进行RACE实验,获得1个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命名为ThGPX6(GenBank注册号为FJ357244)。该基因cDNA全长892bp,包含1个长为702bp开放读码框.编码23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植物GPX典型结构,即GPX催化活性区(NVASKCGLT)和标志性基序(ILAFPCNQF),以及PHGPX特有序列(KwNF(S/T)KFL)。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ThGPX6在盐芥叶片和根中表达,其表达受NaCl诱导,显示ThGPX6在植物高盐响应中发挥作用。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hGPX6存在于线粒体和内体中可能性最大,预示着ThGPX6在清除RO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盐芥 ThGPX6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分析 亚细胞定位
  • 简介: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主要土传病害。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小麦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方法。普通小麦中抗源匮乏,严重制约抗纹枯病小麦育种进展。为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纹枯病抗源,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抗病鉴定方法,在江苏省和北京市两地,对来源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102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进行4年纹枯病抗性多环境鉴定。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品系间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存在差异,在其中进行小麦纹枯病抗源筛选是有效。与普通小麦品种扬麦158、扬麦12相比,这102份人工合成小麦大部分对纹枯病抗性表现抗或中抗水平,其中一些品系在多年多点鉴定中表现稳定抗性,如ZC93、ZC111、ZC112、ZC123、ZC172、ZC206和ZC221表现为抗病水平,病情指数低于目前最好普通小麦抗源,可作为抗纹枯病小麦育种抗源。

  • 标签: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纹枯病 抗性 病情指数
  • 简介:近年,人们对毛霉与毛霉病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不仅由于毛霉感染发生率快速上升,更因为其临床诊治尚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加之分子分类学技术巨大进步,毛霉相关种系发生、分类鉴定、种变种等方面开始出现不少甚至使人困惑意见或争议,值得医学真菌学领域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予以重视。为此,本文就近期毛霉相关分类与命名变化、新出现病原菌、实验室快速诊断鉴定、毛霉病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毛霉体外药敏实验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和动态结合笔者自己观点做一简要评述。

  • 标签: 毛霉 分类 体外药敏 诊断鉴定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浅部真菌感染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常用变应原敏感性,综合从皮肤或指(趾)甲中分离出菌种情况,评估浅部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学中作用。方法受试者包括353例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通过真菌直接镜检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组(n=173);对照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无浅部真菌感染组(n=180)。对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9种真菌变应原和9种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实验组患者进一步进行真菌培养以鉴定菌种。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新月弯孢霉,特异青霉、烟曲霉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湿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慢性湿疹、荨麻疹患者其他真菌变应原及粉尘螨、屋尘螨等非真菌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患者皮肤或指(趾)甲分离鉴定主要为红色毛癣菌(52.86%)、须癣毛癣菌(14.18%)、絮状表皮癣菌(5.22%)、白念珠菌(6.72%),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及皮肤分离皮肤癣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往往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湿疹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真菌 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肤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从酵母、无绿藻及丝状真菌中提取DNA以用于PCR反应方法。方法所用菌种包括临床分离未知菌株和保藏菌株共23株:未知酵母菌(5株)、真皮毛孢子菌(1株)、糠秕马拉色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5株)、未知丝状真菌(6株)、无绿藻(1株)、烟曲霉(2株)、拟青霉菌(1株)、茎点霉(1株)。用溶细胞酶(lyticase)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A260/A280检测纯度并计算质量浓度,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真菌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区ITS基因,经PCR扩增检验所提取DNA质量。结果成功提取所有23株真菌基因组DNA,其纯度及质量浓度能满足PCR反应要求。结论用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从酵母菌、无绿藻及丝状真菌提取DNA可用于PCR反应

  • 标签: DNA提取 真菌 DNA提取试剂盒 溶细胞酶
  • 简介:以正常四瓣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系ZH004为母本、无花瓣种质APL01为父本杂交,对无花瓣及矮秆等性状进行多代定向选择,育成APL03种质。该种质群体无花瓣株率迭100%,单株无花瓣度〉90%,植株高度130—140cm,单株有效角果数〉400个,种子含油率高达43%-47%,兼有抗倒伏、抗耐菌核病等特性,成为培育适于全程机械化作业栽培油菜新品种基础材料。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无花瓣 矮秆 种质 选育
  • 简介:抗性种质N9659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抗白粉病基因,并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病优势小种表现为高抗。为了研究其抗白粉病基因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辉县红、阿勃、陕160和阿勃21个缺(单)体系分别与N9659进行杂交,F1和F2苗期接种关中地区白粉病流行小种。结果显示,组合辉县红×N9659、阿勃×N9659、陕160×N9659及阿勃21个缺(单)体系和N9659杂交组合所有F1均表现为高抗白粉病,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组合阿勃5BM×N9659偏离3∶1外,其他组合均符合3∶1,表明N9659苗期白粉病抗性由1对位于染色体5B上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 标签: 小麦 白粉病 基因定位
  • 简介:目的克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命名为Sscat基因。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库中7种已知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部分Sscat基因cDNA片段,随后应用RACE技术分别扩增其3'端和5'端未知序列。结果Sscat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6bp,其中包括5'端121bp非编码区、1500bp编码区和109bp3'端非编码区。该基因编码49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07kDa,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高度同源,其中与米曲霉、黑曲霉同源性分别为66.3%和56.6%,Sscat基因为申克孢子丝菌过氧化氢酶cDNA。结论简并PCR结合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

  • 标签: 孢子丝菌 过氧化氢酶 简并PCR 快速cDNA末端扩增
  • 简介: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高抗甚至免疫。粳稻品种8411与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获得了2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国际广致病菌系P6种质SH5和SH76,遗传分析鉴定出新种质含有1个抗P6小种显性基因。本研究以高感白叶枯病水稻品种IR24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16个材料为参照,对分蘖期、孕穗期SH5和SH76分别接种11个白叶枯病小种,抗性分析表明SH5和SH76抗谱广,与IRBB21(Xa21)抗谱一致,与IRBB5(xa5)、IRBB7(Xa7)和Asominori(Xa17)较相近。用Xa21分子标记pTA248和XA21检测,确定SH5和SH76不携带Xa21基因,前期研究结果证实种质中不含xa5和Xa7;与Asominori杂交试验表明其抗性基因与Xa17基因不等位。这些结果表明SH5和SH76中存在1个抗P6小种基因。

  • 标签: 疣粒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 简介:植物黄绿叶突变体不但在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代谢途径、叶绿体遗传分化与发育等一系列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研究上。本研究以前期化学诱变得到一个番茄黄绿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与光合作用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突变体从第1片真叶开始变黄,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相对野生型极显著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畸形。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分析其遗传方式。发现其F2群体正常叶与黄绿叶分离比为3∶1,表明黄绿叶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隐性性状。本研究为后期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番茄 黄绿叶突变体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