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一五”以来,在科技部、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各有关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农作物种质资源在考察收集、繁殖更新、编目入库、深入鉴定、种质创新、广泛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作物种质资源 长沙 “十一五” 科技人员 繁殖更新 种质创新
  • 简介:为了提高串红品种资源利用效率,20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方面对我国主栽20份串红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串红表型多样性丰富,品种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外引中国两个类群间表型变异程度及丰富性都比较相似。25个表型性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于0.23~1.97之间,数量性状中以主茎直径、花冠直径、叶柄长、始花时间和花间长多样性指数较高,质量性状中则以叶面泡状突起程度及叶柄显色强度多样性指数较高。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3.96%前5个主成分,可反映串红资源总体形态表现。20份资源间平均遗传距离约为7.0,在欧氏距离约为8.5时,参试20份资源可分为高生种和矮生种两大类,前者仅包含1个品种(篝火),而后者包含19个品种,且在欧氏距离约为7.2处又可进步分为4个亚类。

  • 标签: 一串红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系列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合理利用和品种权保护。本研究利用40SSR引物我国乌龙茶骨干亲本铁观音、黄棪及其衍生品种(系)和红绿茶骨干亲本福鼎大白茶及衍生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4份供试品种(系)基因多样性指数(H)0.54,平均遗传距离0.58,表明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大遗传变异,且90%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两套品种(系)各自聚类,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两套品种(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其中稳定性和多态性俱佳5引物组合构建了供试材料数码指纹图谱。

  • 标签: 骨干亲本及衍生品种(系)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指纹图谱 SSR标记
  • 简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以产销量较大绿豆、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为主要突破口,针对产业发展存在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栽培管理粗放种植技术落后、

  • 标签: 产业技术 食用豆 品种混杂退化 “十一五” 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
  • 简介:本文回顾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工作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30余年果树种质资源工作取得成就,指出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在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今后开展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发展建议。

  • 标签: 果树 种质资源 回顾 建议
  • 简介:采用2种分层方法、3种确定组内取样量方法和2种个体选择方法,分析了3255份燕麦种质资源12个农艺性状数据,构建出13个初级核心种质样本。确定这些样本代表性,分别与总体进行了7个指标的比较,包括数量性状极差、符合度、平均数、表型方差、遗传多样性指数方差、变异系数及质量性状频率分布。结果表明。2种分层方法产生样本在代表性差异不明显;3种确定组内取样量方法以比例法代表性最好,对数法代表性其次,平方根法代表性最差;在个体选择中,聚类法明显好于随机法。因此,在燕麦核心种质构建中,先按省份分组,再按比例法确定组内取样量,通过聚类结果选择个体最佳取样策略。

  • 标签: 燕麦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 简介:本研究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1.39%-54.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变异系数分别达54.12%、52.50%和51.70%;50%以上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农艺性状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适应性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不同生态类型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利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 夏播生态区 农艺性状评价 适应性
  • 简介: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豆行业科研专项以在我国生产和出口创汇及食品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绿豆、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食用豆科研、生产、产后利用等方面中存在主要问题,

  • 标签: 食用豆 科研 行业 “十一五” 资金支持 食品加工
  • 简介:我国皮肤病性学及真菌病学奠基人之代宗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秦启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0年5月15日17时08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 标签: 真菌病 皮肤病 复旦大学 皮肤科 医院 华山
  • 简介:小麦重要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小麦生产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2017年小麦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小麦 小麦生产 抗病高产 优质高效
  • 简介:油菜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每年可生产约450万t菜籽油,占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19.7%。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菜产业主要问题产量低、品质差,年进口油菜籽约500万t。油菜基因组测序完成,极大地推动了油菜育种行业科研工作。据统计(webofScience检索),2017年油菜育种相关SCI论文共有728篇,其中完全由中国学者完成181篇,与其他国家合作完成62篇,合计约占全世界33.38%,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还有待提高。2017年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油菜籽含油量及品质、油菜籽产量、基因组驯化、雄性不育、非生物胁迫及抗病育种等方面。这些成果将积极地推动油菜育种产业高产、优质及多元化发展我国油菜分子设计育种实现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 标签: 油菜 育种 遗传改良 基因组 分子标记 基因功能
  • 简介:玉米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现状、现阶段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此外,2017年玉米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玉米 玉米生产 粮食安全 发展对策 研究进展
  • 简介:特异种质西瓜种质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些符合特殊育种目标和重要研究价值特异性状而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无极、短蔓、板叶、雄性不育和叶片后绿特异西瓜种质资源研究利用进展。

  • 标签: 西瓜 特异种质资源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情况。方法临床确诊浅部真菌病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工作会议于2013年1月14日在南京隆重召开。财政部教科文司李文进处长,科技部计划司王晟处长、平台中心袁伟处长,农业部科教司林祥明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

  • 标签: 资源平台 作物种质 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财政部
  • 简介:我国已收集到甜高粱资源1536份,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及国外引入品种,已于"七五"至"九五"期间相继编目入库.本文综述了我国甜高粱种质资源特性鉴定及在制糖、青贮、制酒等方面的利用概况,介绍了甜高粱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进展.

  • 标签: 甜高粱 编目 特性鉴定 利用 种质创新
  • 简介:韭菜我国重要葱蒜类蔬菜之,在人们膳食中起到重要作用。韭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新研究取得成效,但是和大宗蔬菜同类研究比较相对落后。本文韭菜种质资源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综述了韭菜种质创新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韭菜种质创新研究对策。

  • 标签: 韭菜 种质创新 现状 对策
  • 简介:研究耐热水稻品种Nagina22(N22)开花结实期高温胁迫下主要生理响应,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各供试材料开花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N22在高温胁迫下不改变开花期但表现出日开花量转峰;N22相比,水稻感热品种Moroberekan花药开裂显著受阻,柱头上萌发花粉数显著减少;花粉萌发数花药开裂状况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进而表现出主穗结实率柱头上花粉萌发数呈显著相关关系;主穗日结实率在高温下呈递减趋势,且Moroberekan较N22下降速率显著加快,表明耐热品种高温胁迫结实率存在累积效应,而且高温胁迫效应发生在开花授粉之前。

  • 标签: Nagina 22(N22) 高温胁迫 花药开裂胁迫指数 开花峰期 水稻
  • 简介:中国经过遗传改良重要造林树种有100多种,全国年均提供各类林木种子2300万kg,年均生产各类良种壮苗约130亿株。林木良种在生产应用产生了明显综合增益,其中用材林平均生长增益达10%~30%,经济林平均产量增益达15%~68%。中国每年进口林木种子15万kg以上,涉及50多个树种;每年出口林木种子30万kg和苗木400多种。近10年来,中国林木遗传资源持续经营和利用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今后,应优先考虑已保存林木遗传资源维护和资金补贴,加强种苗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进步提高林木良种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

  • 标签: 遗传资源 遗传改良 综合增益 可持续经营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