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笔者曾在2010年第23届中国生理学大会暨学术会议发表了“关于医学院校生理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本篇为续篇,有以下三点。(1)国家规划教材是否必要数十年来,我国多数医学生都使用规划教材,这种情况存在很大问题:①由于规划教材在全国占主导地位,多种国家级考试都以规划教材为命题和评分的标准,全国多数院校的学生都使用单一教材,学生都把它当作“宝典”来背诵。由此联想到“钱学森之问”,我们怎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材?②国内图书市场上虽可见到许多同类教材,但国家级规划教材每新版一次,同类教材马上“照抄”,甚至连插图都一样,所以全国同类教材都大同小异,“千书一面”。③目前国家规划教材在编写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编其实在编者挑选、内容选择、结构形式、印刷装帧等方面都受到不少限制,且编写时间也很仓促。笔者认为国内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应向国外学习,应淡化规划教材,应由那些有条件的院校或有能力的个人来组织编写,主编应有充分的自主权和条件保障,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最后形成若干种各具特色的教材。各院校不宜规定只用一种教材,教师授课可以讲座形式进行,学生应选读多种教材,各类考试也不宜以一种教材作为其考试大纲的蓝本。

  • 标签: 国家规划教材 医学院校 生理学 考试大纲 医学生 学术会议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于2012年5月11-14日在江西南昌召开。大会特邀唐朝枢、陈应城、朱大年、夏强、罗自强5位教授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期刊登5位教授的专题报告,以飨广大读者。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发展趋势 生物医学 教学改革 专题报告 教学研讨会
  • 简介: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两部推出了数量多达7个的相关文件或征求意见稿,其中,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多次提到“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这与2008年年底两部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中“教育计划”条目中的“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的要求一致。这些信息明确表明,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十分重视,对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课程的整合改革有非常明确的推动方向。2012年必将是一个医学教育多个领域同时启动变革的改革之年。在这个医学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生理学课程的发展何去何从,确实让人兴奋,也让人有所顾虑。从国际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看,课程整合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生理学作为一门生物医学基础课,其课程的编排方式是基于系统的生理学内容,非常适合与其他相关课程混合编排成为新的整合课程。但是,作为主讲生理学内容的生理学系或生理学教研室或生理学课程组,却不很愿意放弃对生理学课程的主导地位或控制,特别是在有生理学实验课主导权的教学单位,这种情结更甚。如何应对这种即将或已经到来的新情况、新变革?我们全国生理学同行面前的选择至少有三种,一是积极参与所在院校开展的医学教育课程整合改革,努力把生理学的内容充实到新的课程中去,以适应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达成发展生理学、壮大生理学队伍的目的;二是继续保持生理学课程的独立性,并扩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把生理学课程打造成�

  • 标签: 课程改革 医学教育 教育改革 生理学 环境 临床医学专业
  • 简介:T细胞表位在抗病毒的T细胞免疫中发挥核心作用,目前已在多种病原微生物的蛋白序列上发现存在T细胞表位的聚集现象。本文建立了一套功能与结构结合的策略鉴定病原体上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表位富集区的方法,并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的M蛋白为例,成功地鉴定了一个HLA—A2限制性的表位富集区。首先通过生物信息的方法预测并合成M蛋白跨膜区的HLA—A2潜在结合多肽,通过体外复性实验和T2细胞结合实验验证多肽与HLA.A2的结合力;然后在HLA—A2.1/Kb转基因小鼠中检测这些多肽的免疫原性;最后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成功解析了其中一条多肽与HLA—A*0201的复合物结构,其结构显示该多肽具有典型的HLA—A*0201表位的结构特点,但却呈现出与以往鉴定多肽不同的构象和锚定残基。本文对于理解机体对SARS—CoV等病原体产生的T细胞免疫反应,以及为更广泛的人群设计T细胞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免疫 表位富集区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HLA—A2 晶体结构
  • 简介:由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和四川泸州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细胞膜片钳实验技术培训班”于2012年7月8日至13日在四川泸州医学院心血管医学研究所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8个医学院、研究所和医院等50多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本次培训班聘请了国内外在细胞膜片钳实验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其中包括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晓荣教授、日本德岛大学井上勋教授以及东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振伟博士,同时还有教学与实验经验丰富的培训人员指导学员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体验实验过程,熟悉方法和步骤。本次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膜片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离子通道的分类、结构和功能;Axon膜片钳放大器基本原理及参数设置和应用;pClamp膜片钳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的使用:FundamentalsofElectrophysiology;细胞的分离准备;微管电极的制作以及电流的记录等内容。本次培训包括三天的集中授课和两天的实验操作,共计42学时,让学员对从细胞的分离准备到最终上机操作的细胞膜片钳实验的具体步骤有了感性认识。培训过程不仅包括对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系统理论指导,还包括对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答。学员们普遍对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对膜片钳技术的理论知识有了系统的学习,对膜片钳实验技术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相关软件的操作也有了较为熟悉的掌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借此契机进行了较多的学术交流,深入了了解,也为今后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技术培训班 膜片钳技术 专业委员会 实验操作 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