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541-5p(miR-541-5p)负调控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541-5p在结肠癌细胞株HT29、SW480、SW620、HCT116和正常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以及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12例结肠癌手术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TargetScan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41-5p的潜在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检测CCND1在结肠癌细胞株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miR-541-5p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对照质粒)、miR-541-5p组(转染miR-541-5p模拟物)、miR-541-5p+ CCND1组(共转染miR-541-5p模拟物和CCND1),使用CCK-8法、Transwell法检测miR-541-5p和CCND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iR-541-5p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541-5p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45±0.06比1.00±0.12,t=43.385,P<0.01)。结肠癌细胞株HT29、SW480、SW620、HCT116和正常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中的miR-541-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3、0.67±0.04、0.57±0.06、0.17±0.02和1.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1,P<0.01),各结肠癌细胞株miR-541-5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选择HCT116细胞进行后续实验。TargetScan软件预测CCND1的3'UTR可能存在与miR-541-5p互补位点。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CCND1是miR-541-5p的潜在靶基因,miR-541-5p可负调控CCND1表达。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miR-NC组、miR-541-5p组、miR-541-5p+CCND1组HCT116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00±0.16)%、(0.89±0.08)%、(2.5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5,P<0.01),在miR-541-5p过表达的HCT116细胞中转染CCND1能逆转miR-541-5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541-5p能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但共转染miR-541-5p模拟物和CCND1后,可逆转这种抑制作用。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miR-541-5p组裸鼠肿瘤质量和体积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miR-541-5p通过负调控CCND1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生长,在结肠癌中发挥抑癌因子的作用。

  • 标签: 结肠肿瘤 微RNAs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暂时性高胰岛血症性低血糖(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HH)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暂时性HH患儿为暂时性HH组,按照出生胎龄相差2周内、约1∶2匹配非HH新生儿为非HH组,进行回顾性巢氏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新生儿HH的危险因素和诊治结果。结果共纳入暂时性HH组39例,匹配非HH组75例。暂时性HH组小于胎龄儿比例、静脉输注氨基酸量、低血糖检出次数、最大葡萄糖输注速度(glucose infusion rate,GIR)均高于非HH组[51.3%(20/39)比32.0%(24/75)、1.0(0.0,1.0)g/(kg·d)比0.0(0.0,1.0)g/(kg·d)、(4.3±1.9)次比(3.6±1.3)次、(8.3±2.5)mg/(kg·min)比(7.4±1.1)mg/(kg·min)],血小板低于非HH组[(186.9±60.9)×109/L比(215.3±61.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2.535,95%CI 1.077~5.971)、静脉输注氨基酸量(OR=2.180,95%CI 1.029~4.619)和最大GIR(OR=1.405,95%CI 1.088~1.815)是暂时性HH的独立危险因素。暂时性HH组39例患儿中28例使用二氮嗪或奥曲肽,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37例在出生28 d内缓解,2例分别在出生2.5、3.5个月缓解。结论小于胎龄儿、静脉输注氨基酸量大或需较高GIR的新生儿应警惕发生暂时性HH的可能。二氮嗪或奥曲肽对暂时性HH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大多可在2周至3个月缓解。

  • 标签: 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 危险因素 治疗结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瘤促活化因子3(PEA3)在高氧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 Ⅱ)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EC Ⅱ,分为高氧组和常氧组。给予高氧或空气后24 h、48 h及72 h,收取各组细胞,选取最佳造模时间为48 h。将AEC Ⅱ分3大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过表达质粒组(转染PEA3),每大组均分为高氧亚组和常氧亚组。给予高氧或空气后48 h,收取各组细胞。检测活性氧(ROS)、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8、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水通道蛋白5(AQP5)、PEA3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等。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AEC Ⅱ内ROS、IL-1β、IL-6、IL-8、IL-18、SP-C和AQP5均有显著影响(F=19.857、20.132、23.133、18.673、28.341、27.333和34.217,均P<0.05)。在24 h、48 h和72 h,高氧组ROS分别是同时间常氧组的1.78倍、1.94倍和2.26倍(t=18.649、17.486和19.385,均P<0.05);NLRP3、MCP-1均明显增加;IL-1β、IL-6、IL-8和IL-18分别是同时间常氧组的1.33倍、1.69倍和1.65倍,1.26倍、1.56倍和2.12倍,1.13倍、1.47倍和2.34倍,1.46倍、1.72倍和1.95倍(均P<0.05);SP-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QP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SP-C核酸相对含量分别比同时间常氧组减少了22%、63%和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2、16.328和20.259,均P<0.05),AQP5核酸相对含量分别是同时间常氧组的1.92倍、5.23倍和7.3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31、18.945和19.521,均P<0.05)。在24 h、48 h和72 h 3个时间点,高氧组ROS、IL-1β、IL-6、IL-8、IL-18、SP-C和AQP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F=22.343、20.566、23.701、19.222、32.146、40.278和37.107,均P<0.05)。在PEA3过表达48 h,与高氧阴性对照组相比,高氧过表达质粒组AEC Ⅱ内ROS降低了34%(t=14.635,P<0.05); NLRP3、MCP-1均减少;IL-1β、IL-6、IL-8和IL-18分别降低了29%、22%、27%和18%(t=15.895、17.872、18.749和15.274,均P<0.05);SP-C增加,AQP5减少;PEA3和MnSOD均明显增加。结论PEA3过表达可能通过上调MnSOD蛋白表达,缓解高氧刺激后AEC Ⅱ内ROS增多和多种炎症通路激活,减少AEC Ⅱ向AEC Ⅰ转化,减轻高氧诱导的AEC Ⅱ损伤。

  • 标签: 多瘤促活化因子3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高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