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厦门软土中某深基坑支护实例分析,揭示在软土地区深基坑采用扩孔锚索取代排桩的支撑,结合坡顶放坡或水泥土搅拌桩支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探讨支护结构周边土体的变形和锚索拉力的发展特性,为今后类似的深基坑维护工程提供借鉴和经验。

  • 标签: 扩孔锚索 深基坑 软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程神经镜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采用全程神经镜MVD治疗112例TN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术前MRI影像学数据,包括:桥小脑区(CPA)面积比(健/患侧)、三叉神经(TGN)长度比(健/患侧)、TGN夹角比(健/患侧)、责任血管类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本组112例患者中,其中男49例,女63例;年龄20~82(59±9)岁,病程0.05~30.00(5.60±5.15)年。疼痛位于左侧43例(38.39%),右侧69例(61.61%);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1年,平均随访时间21.5个月,复发11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病程≥3年(HR=9.34,95%CI:1.12~39.07)、CPA面积比(健/患侧)>1(HR=27.47,95%CI:1.69~44.20)、责任血管类型为静脉(HR=35.39,95%CI:1.26~18.60)以及动静脉(HR=46.07,95%CI:2.74~27.75)是影响MVD术后复发的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病程≥3年、CPA面积比(健/患侧)>1、责任血管类型为静脉/动静脉是影响全程神经镜MVD治疗TN痛术后复发率的相关因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CPA面积 复发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神经镜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运用全程神经镜下锁孔入路MVD的97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术者利用自然间隙,无需磨除发达的岩骨嵴或者过度牵拉脑组织,可视化、全景化地观察和评估脑桥小脑三角(CPA)区情况,准确识别责任血管,避免责任血管遗漏或者减压不充分,同时采用预垫技术、架桥技术及潜水技术,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减少手术副损伤。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及复发鉴定,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本组97例PTN患者中,96例在神经镜下发现责任血管,其中单纯动脉性压迫77例,单纯静脉性压迫6例,动静脉同时压迫者13例。本组中87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5例疼痛显著缓解,术后无需口服药物;4例疼痛部分缓解但仍需口服药控制,剂量较术前减少;1例无效。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4例,患侧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脑梗死和脑出血,无颅和切口感染。随访3.0~38.0(22.4±2.2)个月,术后复发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疼痛,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全程神经镜下锁孔入路MVD治疗PTN可提供全景化视野,避免责任血管遗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