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作者: 陶宝鑫 王凤 沈意涵 樊圣祈 黄伟 王跃平 吴轶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9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001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导航技术辅助双侧双颧种植的植入精度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及口腔种植科就诊的动态导航下进行双侧双颧种植的24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50.8±14.7)岁,共植入96枚颧种植体。将术前规划种植体数据和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的螺旋CT或锥形束CT数据经图像融合,测量并记录两者的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和角度偏差;种植体分别依据种植体植入方式(导航引导下植入12枚,徒手植入84枚)、种植体长度(<47.5 mm为短种植体组,28枚;≥47.5 mm为长种植体组,68枚)和植入位置(近中植体及远中植体各48枚)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间种植体植入精度差异。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种植体存留率。结果96枚颧种植体入口偏差为(1.49±0.64) mm,出口偏差为[2.03(1.58,2.40)] mm,角度偏差为2.49°±1.12°。导航引导下植入组与徒手植入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45±0.60)和(1.50±0.64) mm]、出口偏差[分别为(1.96±0.44)和(2.04±0.79)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66°±1.13°和2.50°±1.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长度<47.5 mm组与≥47.5 mm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42±0.60)和(1.52±0.65) mm]、出口偏差[分别为(2.13±0.60)和(1.98±0.82)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61°±1.08°和2.43°±1.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植体组与远中植体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55±0.69)和(1.43±0.57) mm]、出口偏差[分别为(2.05±0.92)和(2.01±0.57)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48°±1.16°和2.49°±1.1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引导下双侧双颧种植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出现可逆的术后并发症。6个月随访期内2枚颧种植体出现松动,种植体存留率为97.9%(94/96)。结论动态导航系统辅助双侧双颧种植可获得良好的植入精度和临床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牙修复体 颧骨 颌,无牙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非典型结核X线表现特殊,诊断罗为困难,常易误诊。现将我科近几年来罗具代表性的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 误诊 X线
  • 简介:摘要肺部粟粒性病变,是日常工作中较常见的病变,肺部粟粒性病变,一般是指肺内有2~3mm之大小结节状影,罗精心策划集或稀疏的分布于两肺或肺野之某一局部区域,所以有弥漫性与局限性之分。但是,两都也并非是绝对不变,可因各种因素互相变化。能引起肺部粟粒性病变的原因很多,因此要首先了解那些病变能引起肺部粟粒性改变,进而确定粟粒性病变之范围,然后再具体的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联系。

  • 标签: 肺部栗粒性 病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格列奇特缓释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再服用消渴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8(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1(70.00%),两组数据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还能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更高,对蛋白尿进行控制,改善患者肾功能,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消渴汤 西药治疗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肺中叶不张的临床表现,CT与X线诊断与分析。方法本文收集我院于2001~2004年间右肺中叶不张病例10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右肺叶 CT/X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且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综合治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治疗组治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明显好于传统单纯牵引法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的使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综合治法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9—2011年应用抗生素药物的金额、用药剂量、用药天数、用药频率、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用药频率(DDDs)排序高,为抗生素首选。13种药物中有11种药物利用指数小于1,比例为85%(11/13)。结论我院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仍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 标签: 抗生素 用药频率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判别分析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0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38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生存情况将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214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脑卒中病史(9.8%比25.0%)、主要出血部位(四肢)(58.9%比29.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评分(16.4±5.1比23.2±6.1)、血乳酸[2.1(1.1~3.5) mmol/L比4.9(2.0~13.4) mmol/L]及手术(92.5%比58.3%)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入最终判别模型的指标有5个:脑卒中病史、主要出血部位(四肢)、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手术。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 CI 0.754~0.959。结论所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准确度较高。脑卒中病史、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四肢出血和手术治疗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 标签: 休克,出血性 创伤和损伤 医院死亡率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腹产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剖腹产术发生术中出血超过500ml的48例患者,对其手术情况、病例、个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48例术中出血患者中,由胎盘因素所导致27例,宫缩乏力所导致14例,切口撕裂6例,子宫破裂1例。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31例,1000~2000ml患者13例,超过2000ml患者4例,最多的为3400ml。48例患者均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其中使用缝扎止血34例,纱条宫腔填塞止血12例,子宫切除2例。结论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是导致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使用缝扎止血和纱条宫腔填塞止血等多种措施进行联合止血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剖腹产 术中出血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差错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常规管理的门诊西药房作为对照组,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实施数字化管理的门诊西药房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药品发放差错、账实相符率、药品报损率、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门诊西药房药品报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账实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摆放不良、药师疏忽、单人药物配发是导致门诊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两组摆放不良、药师疏忽、单人药物配发在药品差错发生原因中的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门诊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门诊西药房出现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较多,应加强门诊西药房的管理,从而促进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药品管理 发放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妇消炎栓治疗门诊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除去消化系统轻微不良反应之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康妇消炎栓在门诊盆腔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盆腔炎 康妇消炎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胆排石汤保守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气滞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瘦素(LE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胆囊炎患者120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和遗失病例, 对照组40例,给予磺胺脒、熊去氧胆酸、阿司匹林等常规西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胆排石汤(柴胡10 g,枳实10 g,青皮10 g,陈皮10 g,虎杖根30 g,银花30 g,生大黄12 g,金钱草30 g,茵陈30 g,郁金12 g,川楝子12 g,元胡10 g,白芍12 g),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胆排石汤治疗, 1 剂/d,常规水煎煮 2 次,分早 晚2 次内服;两组患者均给予4 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NF-α、β-EP、血清SOD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胆囊炎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急性脑梗死病人(n=64)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2人,前者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后者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6.87%,和对照组数据81.25%相比更高(P<0.05)。关于内膜中层厚度: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1.15±0.21)mm,和对照组数据(1.58±0.42)mm相比更低(P<0.05)。关于NIHSS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4.12±1.38)分,和对照组数据(7.74±1.89)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更为迅速,内膜中层厚度改善更加明显,疗效也更高。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疗效 急性脑梗死 不同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67个中原地区DMD家系的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DMD产前诊断的策略。方法收集67例DMD产前诊断家系病例,综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Sanger测序技术明确家系先证者和孕妇的基因诊断,并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结果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验证。结果67个DMD家系中,DMD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微小变异分别为73.13%(49/67)、10.45%(7/67)和16.42%(11/67),其中缺失热点区域为第45~52外显子。11例微小变异中,4例变异未见报道过。67位先证者母亲中28位未携带DMD基因变异,新发变异率为41.80%,其中27例为大片段缺失新发变异。37例携带者孕妇的产前诊断中,10例胎儿为男性患者,7例胎儿为女性携带者。结论在DMD的产前诊断中,除检测家系中已知致病变异外,还应排除胎儿DMD基因大片段缺失可能。未携带DMD基因变异的先证者母亲也应进行产前诊断以排除生殖腺嵌合体可能。

  • 标签: 杜氏肌营养不良 产前诊断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 简介: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日至2016年7月3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匹兹堡睡眠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对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睡眠障碍和抑郁情况测定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的特征均为睡眠障碍、阻滞、焦虑等,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焦虑,而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其绝望、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P〈0.05);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肢动(P〈0.05)。结论: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特点,但是其绝望、焦虑、睡眠潜伏期、周期性肢动等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以上特征作为这2种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重症抑郁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艾灸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随机分成对照组(百令胶囊)治疗组(百令胶囊联合艾灸),各100例。结果:SCr、BUN、CCr指标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SCr、BUN、CCr指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倦怠乏力、腰酸膝软、水肿、恶心纳差、畏寒肢冷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艾灸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百令胶囊联  艾灸 脾肾气虚 慢性肾衰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SOX13基因来源的环状RNA hsa_circ_0004777的特征分析及功能预测。方法探究了hsa_circ_0004777的基本特征,包括验证反向剪接位点,RNase R消化实验,细胞内RNA的胞质胞核分布,蛋白翻译潜能的预测。此外,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_circ_0004777结合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以及miRNA的靶基因,并且构建了circRNA-miRNA-mRNA的网络图。再对预测到的miRNA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hsa_circ_0004777的形成是由SOX13基因第4号外显子反向剪接至第2号外显子,hsa_circ_0004777能抵抗RNase R处理,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生信预测hsa_circ_0004777通过作为hsa-miR-1225-3p、hsa-miR-637、hsa-miR-139-5p、hsa-miR-145-5p、hsa-miR-384、hsa-miR-660-5p、hsa-miR-942-5p、hsa-miR-331-3p这8个miRNA的海绵来发挥作用;hsa_circ_0004777潜在结合的8个miRNA的靶基因在对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DNA模板、骨骼肌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显著富集。结论成功探索了SOX13基因来源的环状RNA hsa_circ_0004777的特征,并且从circRNA-miRNA-mRNA网络图中预测了它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hsa_circ_0004777奠定了基础,也为更深入研究SOX13提供了思路。

  • 标签: SOX13 环状RNA hsa_circ_0004777 蛋白翻译预测 功能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HCCA)手术治疗效果及HCCA患者手术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64.2±10.6)岁。总结手术(肝切除、局部胆管切除、姑息引流)、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3.8%),58例(55.2%)发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32例(30.5%)、胆漏12例(11.4%)。获得随访的85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1%、27.0%、24.8%。其中R0切除(59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4%、36.2%、27.4%,明显优于R1/2切除(20例)患者的49.4%、12.3%、0和姑息性引流患者(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HR=2.158,95%CI:1.175~3.965)、术前肿瘤糖类抗原(CA)19-9≥1 015 U/ml(HR=1.981,95%CI:1.009~3.894)、切缘类型(HR=2.587,95%CI:1.371~4.881)、淋巴结转移(HR=2.308,95%CI:1.167~4.567)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0切除是延长H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年龄、术前CA19-9水平、切缘类型、淋巴结转移与HCCA患者手术后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胆管肿瘤 Klatskin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开腹手术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