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2月27日发表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的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软件对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851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或假TEAS,TEAS能缩短剖宫产产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D=-6.97,95%CI -9.92~-4.02,P<0.000 01)、首次排便时间(MD=-12.61,95%CI -20.69~-4.53,P=0.002)及肠鸣音恢复时间(MD=-3.32,95%CI -4.76~-1.88,P<0.000 01),同时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RR=0.44,95%CI 0.27~0.69,P=0.000 4)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39,95%CI 0.26~0.58,P<0.000 01),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SMD=-0.65,95%CI -0.83~-0.46,P<0.000 01)。结论TEAS在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偏少,后续仍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剖宫产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疗效、安全性及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至少4个月的中重度哮喘患者79例,男30例,女49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50岁。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及不良反应等。两两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配对Wilcoxon分析,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独立样本Mann-Whitney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分析。结果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后,哮喘患者哮喘控制评分(ACT)从17.0(13.0,19.0)分升至20.0(18.0,24.0)分(P<0.001);急性发作次数从1.0(0,1.0)次/4个月减至0(0,1.0)次/4个月(P<0.001);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从16.5(13.8,27.3)%降低至10.4(6.0,16.2)%(P<0.001);PEF占预计值%从71.7(51.4,91.6)%升高至87.5(65.2,105.5)%(P<0.001);FEV1占预计值%从73.6(53.9,90.8)%升高至80.6(68.7,91.8)%(P=0.007);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维持剂量从12.0(10.0,20.0)mg/d减至5.0(0,17.5)mg/d(P=0.001)。治疗总体应答率达74.7%,其中过敏性哮喘治疗应答率(77.3%)较非过敏性哮喘(25.0%)高(P=0.019)。5例完成1年期治疗资料显示,治疗1年后ACT评分、急性发作次数、PEF占预计值%、PEF变异率及OCS维持剂量较治疗前仍有改善。共有3例(3.8%)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次(0.6%)。分层分析显示,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后,达到推荐治疗剂量(足剂量)组ACT评分改善程度及PEF变异率下降程度[3.0(1.0,8.0)分,6.5(3.5,15.8)%]均较未达到推荐治疗剂量(不足剂量)组[1.0(-0.3,3.0)分,2.9(1.5,5.0)%]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80.0%)较不足剂量组(50.0%)高(P=0.019)。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70.3%),其次是患者认为症状已改善不需继续用药(21.9%)及疗效不及预期(7.8%)。结论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初步观察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更高。经济因素是奥马珠单抗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奥马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预处理组。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并取下心脏,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中自杀相关因子(Fas)、FasL、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分子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曲美他嗪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248.52±7.35)、(177.93±5.11) U/L]、CK-MB[(68.54±2.95)、(50.92±2.94) U/L]、LDH[(763.96±21.56)、(310.06±28.33) U/L]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275.866、675.844、555.003,P<0.01);心肌组织中Fas(3.22±0.36、1.80±0.21)、FasL(2.85±0.34、1.69±0.16)、bcl-2(1.45±0.09、3.12±1.86)和Caspase-3 (4.46±0.27、2.34±0.23)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549、187.601、351.196、730.616,P<0.01)。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CK-MB、LDH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44、13.375、11.218,P<0.01);心肌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t=10.213、8.975、19.004,P<0.01),bcl-2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t=16.1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途径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杀相关因子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