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阐明先天性巨结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来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体检的正常儿童粪便样本。1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HDB_Nor组),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1.22±0.65)岁;14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即正常儿童组(Normal组),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1.67±0.84)岁。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通过QIIME 2平台对测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对比分析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菌群差异、菌群物种间相关性以及菌群与疾病之间联系。结果在肠道菌群组成、Beta多样性方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假小链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瘤胃菌属等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物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粘滑罗斯菌属及弗氏柠檬酸杆菌等三个细菌种属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显著减少。通过肠道菌群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分析发现AKK菌属、大肠埃希-志贺氏菌属、肠球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等四个种属与疾病关联性影响较大。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先天性巨结肠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尤其是对AKK菌属和大肠埃希-志贺氏菌属两个菌属的影响更显著。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菌群 16S rRNA 菌群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