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出来。结果  62例患者中有隐性骨折105处,其中单处42例(67.74%)、多处20例(32.26%);合并关节腔积液43例(69.35%)、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30例(48.38%)、合并损伤半月板17例(27.41%)、合并损伤前交叉韧带3例(4.83%)、合并损伤副韧带内侧5例(8.06%);I型45例(72.58%)、Ⅱ型16例(25.81%)、Ⅲ型1例(1.61%)。结论   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具有众多的优点如简单操作、高安全性、诊断准确率高等,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骨折类型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出来。结果  62例患者中有隐性骨折105处,其中单处42例(67.74%)、多处20例(32.26%);合并关节腔积液43例(69.35%)、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30例(48.38%)、合并损伤半月板17例(27.41%)、合并损伤前交叉韧带3例(4.83%)、合并损伤副韧带内侧5例(8.06%);I型45例(72.58%)、Ⅱ型16例(25.81%)、Ⅲ型1例(1.61%)。结论   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具有众多的优点如简单操作、高安全性、诊断准确率高等,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骨折类型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2例(间盘共147个)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其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CT检查结果并分析,然后评价腰间盘突出症的核磁共振诊断与CT诊断。结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MR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间盘突出病变程度方面MR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怀疑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首选CT检查,需手术治疗或者需要判断间盘脱出程度的患者应进一步行MR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 CT检查 腰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56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经随机双盲法均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n=28,行CT诊断),1组为观察组(n=28,行核磁共振诊断);观察和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在颞叶、枕叶、顶叶、额叶损伤总检出率方面,观察组(92.86%)同对照组(64.29%)相比显著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血肿厚度< 1.5mm、1.5 ~ 5.0mm、5.1~ 8.0mm检出率方面,观察组(78.5%、64.29%、60.71%)同对照组(53.57%、35.71%、32.14%)相比显著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血肿厚度> 8.0mm检出率方面,观察组(32.14%)同对照组(28.57%)相比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中核磁共振诊断效果显著,可精准识别患者颅脑损伤部位及血肿程度;建议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患者实施头颅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海马体积、左侧和右侧的颞叶沟回间距。计算两组患者海马体积情况,测算两组患者颞叶沟回间距大小和大脑左右经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大脑左右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右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右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利于对脑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进行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颅 磁共振 血管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