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加强校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在校语文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重视语文知识的教育;重视道德品质教育;重视美的教育。

  • 标签: 聋校 语文 文化
  • 简介:摘要膜分离技术指的是通过隔膜将溶液与溶质或者杂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研发成功于20世纪初期。膜分离技术包含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以及超过滤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能够在基础环境中提供更为稳定的分离水条件。因其自身具有节能环保、过滤操作简便、高效等优势特征,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全膜分离技术 电厂 化学水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单纯区域复发(RR)患者的预后,探讨放疗的价值和靶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8年间144例乳房切除术后无辅助放疗、首次孤立性RR的乳腺癌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远处转移(DM)、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RR后中位随访82.5个月,全组患者5年sLRR、DM、PFS和OS分别为42.1%、71.9%、22.9%和62.6%。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是sLRR (P<0.001)和PFS (P=0.013)的独立影响因素。局部治疗时手术+放疗组的sLRR率最低(P<0.001)。手术+放疗组的5年原RR部位再次复发率最低(P<0.001)。做和不做胸壁放疗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2.1%和14.8%(P=0.873)。非锁骨上复发者,做和不做锁骨上放疗的5年锁骨上复发率分别为9.9%和23.8%(P=0.206)。非腋窝或内乳复发者,无论放疗与否,腋窝或内乳的5年复发率均<10%。结论单纯RR患者有较高的5年OS,推荐对复发部位行手术+放疗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不建议常规对所有患者行胸壁、腋窝或内乳的预防放疗。锁骨上预防性放疗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肿瘤复发,乳腺/放射疗法 再次局部区域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本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见收需行膝关节置管术者88例,依随机表法分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感染率及住院天数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用于膝关节置管术者临床可降低术后感染,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术前放化疗 术前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联合直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3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46例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组),59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全组305例患者,肿瘤位于直肠上段20例,直肠中段96例,直肠下段189例。术前化疗组cT2~3期38例,cT4a期11例,cT4b期10例,术前放化疗组分别为184、0和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100%(246/246)和96.6%(57/59),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4%和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9.9%(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6%和77.2%(P>0.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2%和90.8%(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6%和77.3%(P>0.05)。治疗前N阳性、是否N降期和直肠系膜筋膜阳性均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结论在术前放化疗组中,T4b期和下段直肠癌患者比例更高的情况下,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远期疗效近似,术前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R0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术前放化疗 术前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与自由呼吸(FB)状态下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乳放疗的左侧乳腺患者30例,并选取30例自由呼吸状态下接受乳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放疗计划系统CT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外扩至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摆位误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318套,平均每人(5.1±1.1)套。FB患者摆位误差在x轴、y轴和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 mm,(3.1±2.5) mm,(3.3±2.3) mm。DIBH患者摆位误差在x轴、y轴和z轴的位移分别为(2.1±1.6) mm,(2.6±1.7) mm,(2.5±2.1) mm。在y轴和z轴方向,DIBH患者的位移显著小于FB患者(P=0.015、0.004),两组患者在x轴方向位移无明显差别(P=0.294)。DIBH患者CTV至PTV在x轴、y轴和z轴方向外扩边界分别为6.2、7.3、7.8 mm。DIBH组放疗第一周与后续放疗、不同体重指数(BMI)的摆位误差无差别。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放疗时,DIBH技术摆位误差小于FB,推荐DIBH放疗的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8 mm。

  • 标签: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锥形束CT 深吸气屏气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