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你总会长大的,儿子,长到高过你的父亲。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你对同学说,你去探亲,不开给半票证明也去。

  • 标签: 我不知道 就这样 历史感 儿小 船上 吃狗肉
  • 简介:我叫她“姆妈”,她和哥哥姐姐叫我“小弟”。想为母亲写篇文字已很久。母亲活着的时候不喜欢我写到家里的事情,更不要写她。母亲去世后,我想起她就心乱如麻,无法成文。现在,时间到了,母亲将要一百岁了,当儿子的应该写上几个字。这辈子,我不欠任何人文字,但欠妈妈。

  • 标签: 母亲 文字 去世 儿子 妈妈
  • 简介:2012-12-3122:53屋里灯火通明,等待零点。2013—1-25:21今年应该写完长篇了。守在菜园,不乱说乱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半夜正疯狂下载BBC的纪录片。人老了,越发喜欢看纪录片。读完王安忆中篇《众声喧哗》,她真是成精了,写得精彩,将一局寂寞枯燥的面对面写得热闹。很有自己的风格。读到两处小错。

  • 标签: 日记 众声喧哗 纪录片 BBC 王安忆 面对面
  • 简介:与赵长天过了几十年我与赵长天大约是1979年认识的,上海作协办的小说创作学习班,一起听老作家讲课,讨论彼此的作品。后来,《上海文学》杂志的彭新琪老师组织一个文学小组,一群年轻人在作协的西厅定期聚会,谈谈看作品的感想,交流一些文坛信息与创作体会。跟今天网友在网上很容易的“见面”相比,“西厅党人”的同伴相聚更有质感。

  • 标签: 赵长天 《上海文学》 文字 安然 小说创作 创作体会
  • 简介:许多时候以来,我害怕写人。用我谢绝编辑的说法是:不写活人。我说的活人的定义是还活着的人和曾经活过的人。倒也不是怕人家和我打官司,而是写人的难度实在太高了。我看别人写的陈村先生就知道,这种差使简直就是盲人摸象。我常在心里嘿嘿一笑,善良的人啊,你们实在是写错了。人们造出的“错爱”一词,真是很

  • 标签: 散文 人物题材 作家 王安忆
  • 简介:黎明时分,我在一群大山间走来走去。我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山上树木葱茏,就是没人也没声音。我想,上去看看吧,就把自己升到天上,伸开双臂,鹰一样向下望。依然没有人影。天上的云红得像花一样。我独自在红花之间走来走去。

  • 标签: 中学 课外阅读 《早晨》 陈村
  • 简介:1.放在我面前的是吴俊的大作,《陈村:为了杜辛妮亚的堂·吉诃德——从(象)谈到女性、爱与死亡》(《上海文论》88年6期).在这篇充满疑惑的长文中,吴俊诚实而机智地展开他独特的推理过程,使之读来如一部精采的探案小说.为此,我写了《辅导批评》(《文学角》89年2期),希望对吴俊们日后的摸索有所贡献.在此,我进一步,公然为其指斥的“荡妇”声辩,不惜因此而背负恶名.

  • 标签: 上海文论 长文 推理过程 贞节牌坊 官方文化 艺术眼光
  • 简介:晚饭后,翻看了一会报刊,打了几个电话,回了几封信然后上网发信收信。我在网上逛了一圈,然后去看我当版主的那个BBS(网站上论坛的公告板)。看见又有人要和我说理,因为我删了他们的帖子。我觉得既然这个BBS叫“躺着读书”,那么不读书的帖子贴上来就是不对的,你能在中餐馆质问为什么不供应西餐吗?以前我也曾宽容地对待几乎一切帖子,尤其是批评我或写我的帖子,表示自己的开明。后来,我就开始删了,删广告,删粗口,删聊天的帖子,删和论坛主题无关的帖子。不断地贴出非常扫兴的“版主警告”或“版主告示”。每次大量删帖之后总有大量的要和我论个明白的帖子。都在抢着发言,读一点书是那么困难,哪怕是三言两语地谈论也很少,多的却是聊天骂人和自封的“第一才子”。我知道他们都是好人,省下生活费上网不容

  • 标签: 鲁迅全集 帖子 公告板 中餐馆 读书 上网
  • 简介: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更觉得疼痛。

  • 标签: 城市 觉悟 才能 瀑布
  • 简介:你总会长大的,儿子,长到高过你的父亲。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你对同学说你去探亲,不开给半票证明也去。

  • 标签:
  • 简介:在中文网络,从涂鸦开始的网上写作开启了一扇人人可进入的大门,或者说是连围墙也没有的场地。在那里,可任性,也可矫情。有人放肆地谈笑,有人自恋地咕哝,有人动辄大呼小叫极尽风骚,有人旁若无人埋头苦干。

  • 标签: 网上 涂鸦 写作 任性 网络 中文
  • 简介:往事悠悠。等我长得能够记事,已经“移风易俗”了。祭祖当然是不可能了,连春联也一律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或“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我家不贴春联。穷人家过年也要有点新的东西,新衣服在赶做之中,慈母手中线,哪怕是一件中式棉袄的罩衫,穿上也有点新气象。春节要到了,最显著的一个动作是家家户户大扫除,把门里门外彻底收拾一遍。家里打扫干净了,要弄吃的了。小年夜的时候,妈妈或姐姐在煤炉

  • 标签: 贴春联 穷人家 听毛 云水 出点 凭票供应
  • 简介:前几天,家中来了一个朋友和他的美丽纯情的女朋友,使我感到兴趣的是他们之间十几岁的年龄差异。我知道,年龄的差异一般总表现为观念的冲突。我们喝着酒聊天,不知怎么就聊起了港台歌星。我愤愤地指责那种“白痴演唱会”,台上痴唱,台下痴听,在宾馆门口叫嚷,甚至还有捐出小命的。我说着,我的朋友点头附会,没想到一直很娴静地坐在一边的姑娘激动起来了,她直言不讳地反对我的说法。她诚恳地提醒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 标签: 人的生活方式 年龄差异 演唱会 西方文化 作家 无可逃遁
  • 简介:女人和诗自从地球上有了这种叫人的动物,诗歌就产生了。诗歌的历史大约和人类语言的历史一样悠长。人类对诗’歌的追求几乎成了天性。然而诗歌的创作和女子几乎无缘。在没留下什么文化印迹的母系社会里,不知道女人写不写诗(或者吟诗)。反正后来的男人当道的所有年头里,女人是很少诗的。在诗歌的

  • 标签: 诗歌 批评家 男人 艺术 小说家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