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指导对小儿肺炎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87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5例患儿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指导能有效提高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在小儿肺炎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指导 小儿肺炎 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外科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8 月

  • 标签: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诊断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分为胆囊正常组、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和胆囊切除术后组,每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分别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比较4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析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89例(22.2%)患有焦虑;胆囊正常组、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胆囊切除术后组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9.0%(9/100)、19.0%(19/100)、25.0%(25/100)、36.0%(36/100),4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P<0.001);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和胆囊切除术后组的焦虑发生率均高于胆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5、9.07、20.90,P=0.042、0.003、<0.001);胆囊切除术后组的焦虑发生率高于胆囊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07)。400例患者中,70例(17.5%)患有抑郁,胆囊正常组、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胆囊切除术后组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0%(5/100)、10.0%(10/100)、24.0%(24/100)、31.0%(31/100),4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7,P<0.001);胆囊结石组和胆囊切除术后组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胆囊正常组和胆囊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22.90,6.95、13.53;P<0.001、<0.001,=0.008、<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切除、有冠心病病史、食用隔夜菜频率≥3次/周、PSQI量表总分≥8分、GSRS总分≥9分均为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置信区间)分别为4.02(1.60~10.13)、10.01(2.15~46.68)、4.15(1.87~9.19)、4.69(2.58~8.52)、3.02(1.64~5.58),P=0.003、0.003、<0.001、<0.001、<0.001];胆囊结石、胆囊切除、食用隔夜菜频率≥3次/周、食用新鲜水果<200 g/d、PSQI量表总分≥8分、GSRS总分≥9分均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置信区间)分别为4.40(1.38~14.06)、4.97(1.54~16.12)、4.23(1.61~11.08)、3.78(1.32~10.85)、5.59(2.78~11.27)、4.19(1.94~9.04),P=0.012、0.007、0.003、0.014、<0.001、<0.001]。结论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胆囊正常者。胆囊切除史是患焦虑和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胆囊结石是患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关注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尤其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治疗。

  • 标签: 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BV-GN)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多个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和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明确诊断为HBV-GN的41例初治患儿为研究对象(HBV-GN组),收集同期就诊的HBV携带患儿(慢性HBV感染,肝肾功能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无镜下血尿,近期无感冒、发热等症状)40例为对照组。比较HBV-GN组与对照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HBV-DNA与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HBV-GN组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值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0.632±0.052比0.692±0.047、0.204±0.050比0.466±0.038、0.006±0.002比0.017±0.003,t=1.025、3.342、5.234,均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0.411±0.023比0.220±0.043,t=4.45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GN组中血清IL-2、IFN-γ均低于对照组[(23.36±2.55) ng/L比(36.33±1.24) ng/L,(19.20±2.18) ng/L比(61.25±2.08) ng/L,均P<0.05],而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60±1.46) ng/L比(6.68±2.32) ng/L、(13.65±3.34) ng/L比(1.35±1.52) ng/L、(5.57±1.02) ng/L比(1.43±0.57) ng/L、(26.32±3.45) ng/L比(9.68±2.55) ng/L、(19.82±2.78) ng/L比(1.02±0.56) ng/L,均P<0.01]。HBV-GN患儿血清中HBV-DNA水平与IFN-γ、IL-2呈负相关(r=-0.985、-0.943,均P<0.05),与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呈正相关(r=0.942、0.966、0.953、0.944、0.963,均P<0.05)。结论在HBV-GN的发病过程中存在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的失衡及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在HBV-GN的治疗中应进行HBV-DNA及细胞因子联合监测,以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