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模型是通过手术方式获取患者来源的新鲜肿瘤组织,然后移植到动物体内从而构建一个移植瘤模型。该模型保留原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避免重复传代对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并且能反映患者的遗传多样性。PDX模型可用于追踪治疗前后肿瘤基因组、信号通路以及代谢变化,为儿童肿瘤包括颅外实体肿瘤、血液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研究带来希望。该文就PDX模型在儿童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儿童 肿瘤 临床前模型
  • 简介:摘要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治疗后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VETC)是不依赖于上皮间质转化的一种新的非侵袭性肿瘤血管转移途径,其以肿瘤巢的方式发生整体转移。VETC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组织中,常见于肾细胞癌、滤泡状甲状腺癌和肝细胞癌(HCC)。存在VETC的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该文中,重点阐述VETC的研究现状及其在HCC影像学研究中的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 转移 影像学
  • 简介:摘要:传统的归档需要大量的人工录入、保存,智能化程度不足,同时文档管理与应用效率低、不便捷、没有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结合现阶段BIM技术的发展与智慧交通建设的需要,以及交通工程文件管理的便捷高效的应用需求,探讨基于BIM技术的交通工程项目竣工模型归档的新思路,实现交通工程文件信息化、集成化、智慧化的管理目标。

  • 标签: BIM技术 交通工程 项目竣工模型 归档规程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学者采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进行疫情的趋势分析和发病数的拟合及预测,但由于传染病综合防控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很多模型预测不准确。本文论述了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假设、局限性,以及在疫情预警、防控决策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预测 疾病流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动力学模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拟合并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EIR动力学模型,考虑COVID-19的传播机制、感染谱、隔离措施等,建立SEIR+CAQ传播动力学模型。基于官方公布的每日确诊病例数进行建模,利用2020年1月20日至2月7日的报告疫情数据进行拟合。采用2月8-12日的数据评估预测效果,并进行疫情预测。结果SEIR+CAQ模型对全国(湖北省除外)和湖北省(武汉市除外)的累计确诊病例数的过去10日拟合偏差<5%;未来5日预测偏差<10%,略有高估。全国(湖北省除外)和湖北省(武汉市除外)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于2月1-2日达峰值;武汉市亦已于2月9日达到高峰。在当前防控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截至2月29日,预计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将达80 417例。预测结果尚未包含临床诊断病例。结论SEIR+CAQ模型可用于COVID-19疫情趋势预测,为疫情防控决策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EIR+CAQ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疫情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合动力学模型,并搜寻本次疫情的传播时间起点;考虑不同的防控效果而拟合6月12日至7月1日的累计发病人数,以评估当前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北京市新发地疫情传播首例感染应起始于5月22日至5月28日之间(累计概率为95%),起始于5月25日的概率最大(23%)。本次疫情R0为4.22(95%CI:2.88~7.02)。模型拟合结果提示,截至6月11日,累计发病为99例(95%CI:77~121),符合实际情况。若不加控制,则截至7月1日累计发病估计将达到65 090例(95%CI:39 068~105 037)。截至7月1日,较之无防控措施的理论情况,实际感染人数减少了99%。自6月12日起,北京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实际走势接近于传播率降低95%的推演结果,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一结果。结论针对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辅助推演传染病传播起始时间,辅助疫情溯源。北京市针对本次突发疫情所及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了95%以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了99%的感染人数,快速遏制了疫情,对于未来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传染病溯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NPM)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怀疑NPM的患儿,均在应用抗生素前行脑脊液检查,根据最终诊断分为NPM组和非NPM组;NPM组再根据治疗后7~10 d临床症状及复查脑脊液结果分为好转组和非好转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TNF-α和RvD1水平,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PM组23例(其中好转组18例,未好转组5例),非NPM组30例。NPM组治疗前脑脊液TNF-α及RvD1水平均高于非NPM组[TNF-α:(0.263±0.088) pg/ml比(0.087±0.001) pg/ml,RvD1:(2.017±0.171) pg/ml比(0.563±0.048) pg/ml](P<0.05)。治疗7~10 d后,NPM组中好转组TNF-α和RvD1较前下降[TNF-α:0.083(0.078,0.111) pg/ml比0.122(0.098,0.214) pg/ml;RvD1:1.242(0.740,2.098) pg/ml比1.791(1.371,2.804) pg/ml](P<0.05),未好转组较前上升[TNF-α:2.239(1.309,2.806) pg/ml比0.102(0.100,1.312) pg/ml;RvD1:2.614(1.265,2.940) pg/ml比0.139(0.103,0.276) pg/ml](P<0.05)。NPM组中好转组TNF-α复查结果低于非NPM组治疗前,RvD1高于非NPM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TNF-α及RvD1水平对NPM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消退素D1 脑脊液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