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97例我院收治的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44例,对照组应用夫西地酸乳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A酸乳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效果及2周、4周及8周皮损计数下降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41(95.35%)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35(79.55%),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4周及8周的患者皮损计数下降值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4周及8周的患者皮损计数下降,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夫西地酸乳膏 维A酸乳膏 寻常痤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S患者50例(A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数量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分析MDSCs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及其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结果AS组外周血中PMN-MDSC、M-MDSC、IL-6分别为(0.22±0.08)%、(1.48±0.32)%、(20.74±5.1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43±0.11%)%、(2.52±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3、6.310、10.553,均P<0.05)。结论IL-6可能是促进MDSCs募集与浸润的原因之一,MDSCs增高可能与AS感染后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髓源抑制细胞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肿瘤退缩(ETS)和肿瘤反应深度(DpR)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23例组织学明确为胃腺癌、影像学证实为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43.5%,疾病控制率为82.6%。单因素分析显示,ETS≥20%和ETS<20%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3.0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TS≥20%和ETS<20%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8和1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pR≥15%和DpR<15%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3.0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pR≥15%和DpR<15%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6.8和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TS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30),肿瘤部位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ETS和DpR可能有效预测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肿瘤退缩 肿瘤反应深度 曲妥珠单抗 预后
  • 简介:摘要通过化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进行转化治疗,使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或其他局部治疗达到R0切除或无疾病状态。RAS/BRAF基因野生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FOLFOX)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选择更佳;RAS/BRAF基因野生型右半结肠癌患者、RAS或BRAF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相对复杂些。对于年轻、体力状态好的患者应首选奥沙利铂联合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联合贝伐珠单抗,FOLFOX/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FOLFIRI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作为次选方案。转化治疗过程中通常要求多学科团队每2个月评估1次疗效,一旦判断转化成功,即安排落实后续手术治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转化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发现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甚至健康成年人的血细胞中有相当比例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和克隆性造血现象。进一步研究又提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意义未明的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具有肿瘤进展潜能的克隆性造血等概念。研究还发现克隆性造血与炎症、心血管病、实体肿瘤及治疗相关的髓系肿瘤等也有密切关系。文章结合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对克隆性造血与血液肿瘤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再生障碍性 突变 克隆性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