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列是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前列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转移去势抵抗性阶段是前列进展过程中的特殊疾病阶段,尽早识别非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nmCRPC)并及时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近年来阿帕他胺等新型抗雄药物的使用显著延长了nmCRPC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时间,延缓了患者症状进展。本文对nmCRPC治疗中应用新型抗雄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非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阿帕他胺 恩扎卢胺 达洛鲁胺
  • 作者: 韩跃辅 温星桥 陈东 肖兆铭 李军 冷区 温粤辉 祝炜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韶关 512026 韩跃辅、李军、冷区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在读研究生,广州 51028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630,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韶关 512026,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282 韩跃辅、李军、冷区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ISUP)分组的初诊前列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前列特异性抗原(PSA)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8例初诊前列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47例,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111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10例。根据初诊时是否伴有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230例和无骨转移组138例,两组的年龄[(71.9±9.4)岁与(71.2±8.7)岁]、体质指数(BMI)[(23.1±3.7)kg/m2与(23.7±2.6)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307.3±847.0)ng/ml与(84.5±257.3)ng/m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74.5±270.8)U/L与(71.0±23.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8例中,PSA<10 ng/ml 45例、10~20 ng/ml 35例、>20 ng/ml 288例。根据不同ISUP分组,比较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ALP、PSA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P、PSA预测发生骨转移的效能。结果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ISUP 1~5组分别为3例(1.3%)和14例(10.1%)、22例(9.6%)和19例(13.8%)、34例(14.8%)和29例(21.0%)、85例(37.0%)和32例(23.2%)、86例(37.4%)例和44例(31.9%)。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中,ISUP 4组[(157.6±207.7)U/L与(66.5±17.0)U/L]和5组[(189.4±257.5)U/L与(69.2±18.4)U/L]的血清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SUP 3组[(240.3±313.0)ng/ml与(42.4±42.1)ng/ml]、4组[(152.3±184.5)ng/ml与(44.7±33.3)ng/ml]、5组[(435.2±1 006.3)ng/ml与(60.8±84.8)ng/ml]的血清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中,PSA>20 ng/ml亚组的PSA值[(336.1±882.2)ng/ml与(139.3±328.1)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ISUP 2~5组中,血清ALP预测骨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115.5、109.0、75.5、86.0 U/L,敏感性分别为23.8%、56.5%、66.4%、50.6%,特异性分别为99.7%、93.4%、78.3%、89.2%,准确分别为59.4%、73.1%、69.7%、63.3%;血清PSA预测骨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39.5、93.1、54.2、28.9 ng/ml,敏感性分别为64.4%、68.4%、87.4%、88.3%,特异性分别为79.5%、90.6%、63.7%、61.6%,准确分别为71.6%、78.1%、80.1%、79.2%。结论ALP在ISUP分组≥4组、PSA在ISUP分组≥3组的初诊前列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关系密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以现代新影像技术为主的综合诊断模式和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前列患者术前免穿刺,直接行微创根治切除手术的可行及安全。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0月28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术前未行前列穿刺直接行3D腹腔镜下根治前列切除术的17例前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以磁共振(MRI)、靶向前列特异性膜抗原(PSMA)核素分子影像检查(PSMA-PET/CT)等为主的综合诊断技术高度怀疑为前列。记录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等。结果17例前列患者,术前前列特异抗原(PSA)(19±11)μg/L,核磁结果:14例外周带存在异常信号,1例提示前列炎症,1例提示前列增生,1例提示前列炎症、前列增生。PSMA PET/CT结果:17例均提示异常高表达灶,前列可能。直肠指诊:前列为Ⅰ或Ⅱ度大,10例质硬,余质韧,2例可触及结节,其余均未触及明显结节。3例患者既往行一次前列穿刺活检,结果未发现前列。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45~120(85±21)min,术中出血量5~100(25±18)ml,恢复进食时间(14.3±4.4)h,排气时间(23±10)h,下地活动时间(22±7)h,拔除引流管时间(3.7±0.8)d,术后住院时间(4.9±1.2)d,拔除尿管时间(7.4±1.5)d。术后中位随访6.5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尿控率为81.3%,术后3个月尿控率为92.3%,术后6个月尿控率为100%;术后PSA(0.08±0.08)μg/L,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1)。术前生活质量评分(57±5)分,术后为(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现代新影像技术为主的综合诊断方法高度怀疑为前列患者,术前免穿刺,直接行微创根治前列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目前阶段需谨慎开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术前免穿刺 前列腺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接受根治前列切除术(RP)患者的前列前脂肪垫(PAFP)中淋巴结及肿瘤转移情况,初步探讨PAFP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接受RP的287例前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7)岁(范围:42~83岁),术前前列特异性抗原[M(IQR)]为16.00(29.64)μg/L(范围:0.01~99.90 μg/L)。244例患者为局限性或局部晚期,43例为转移前列。所有患者术中常规切除PAFP并单独病理学送检;PAFP切除范围:尾侧至前列尖部,头侧至膀胱颈,两侧至前列与盆内筋膜连接处。217例患者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PAFP病理标本均经泌尿系肿瘤亚专科的病理科医师阅片及报告。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87例患者中,23例(8.0%)PAFP存在淋巴结,11例(3.8%)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而无其他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的PAFP存在脂肪结缔组织受侵。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前列特异性抗原[M(IQR)]更高[48.2(73.0)μg/L比15.4(26.5)μg/L,Z=3.158,P=0.002],临床T分期和N分期更晚(Z=2.977,P=0.003;Z=2.780,P=0.005),术前Gleason评分更高(Z=2.205,P=0.027)。结论RP术中常规切除 PAFP并单独送病理学检查,可能检出更多的盆腔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可能获得更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前列腺前脂肪垫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很少转移至心脏。本文报道1例46岁女性甲状腺低分化癌转移至肺及心脏的病例,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前列切除术(RP)后2014版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病理分级较前列穿刺活检病理分级升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05例前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年龄66(45~81)岁。中位PSA 17.16(0.89~1 254.00)ng/ml。中位前列体积36.4(4.1~152.1)ml。患者均行前列穿刺活检,中位穿刺针数10(1~15)针;中位穿刺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穿刺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49例(23.9%)、2级52例(25.3%)、3级20例(9.8%)、4级47例(22.9%)、5级37例(18.0%)。患者均行RP治疗。根据RP术后病理ISUP分级是否升高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预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穿刺病理ISUP分级截断值。结果本研究205例RP术后中位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24例(11.7%)、2级51例(24.9%)、3级56例(27.3%)、4级20例(9.8%)、5级54例(26.3%)。与穿刺病理ISUP分级比较,205例中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73例(35.6%)、一致91例(44.4%)、降低41例(20.0%)。穿刺病理ISUP分级是RP术后ISUP分级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OR=0.496,P<0.001)。穿刺病理ISUP分级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 0.680~0.812)。当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时,RP术后发生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65.2%。101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患者中58例(57.4%)RP病理ISUP分级升高;67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为3~4级患者中仅18例(26.9%)RP病理ISUP分级升高。结论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的前列患者RP术后出现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较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穿刺活检 病理升级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最常发生部位为胃、小肠、结直肠及食管,其转移瘤多见于肝脏、腹膜。检索到国内外报道胃肠道间质瘤转移至心脏的临床案例仅有4例,临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胃肠道间质瘤心脏转移病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混合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乳腺癌患者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逆向调强与混合调强计划设计,观察不同设计应用效果。结果 组间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及处方剂量105%照射体积百分比对比无明显差异,逆向调强计划最大剂量、处方剂量95%照射体积百分比、110%照射体积百分比、靶区均匀指数均小于混合调强计划,适形度指数大于混合调强计划。不同放疗计划侧肺平均剂量对比无明显差异,逆向调强计划侧乳平均剂量高于混合调强计划。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中,调强技术应用靶区剂量分布合理,针对体位重复较差与摆位误差较大者更适合应用混合调强计划。

  • 标签: [] 混合调强放疗 乳腺癌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于特发性室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以及其安全进行分析。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收治的80例特发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对这些病人使用了随机平衡的方式分成了两组,甲组和乙组,甲组病人提供的治疗方式为普罗帕酮治疗,乙组病人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两种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心室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病人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乙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该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心室功能明显得到改善,P

  • 标签: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食管癌患者实施化疗结合调强放疗的有效与安全。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将本院肿瘤科接收的90例食管癌患者分成等份的两组,其中常规组45例给予常规化疗,研究组45例常规化疗的同时结合调强放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食管癌 化疗 调强放疗
  • 简介:摘要成人型富于细胞横纹肌瘤发生在心脏非常罕见,目前仅有少数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成人型富于细胞横纹肌瘤,诊断时应考虑患者年龄,注意形状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嗜酸性细胞,并充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泵站是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城市的防洪、引流供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泵站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拥有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国家。因此,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我们正在发展本地泵站,而电气自动化不应旨在满足社会发展和泵站自动化的需要,更应该强调持续协同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对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思考,阐述了泵站自动化的设计思想及相关内容。

  • 标签: 排水泵站 电气自动化 设计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脑外伤后难治弥漫脑肿胀患者在临床中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弥漫脑肿胀患者共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应用后的颅内压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颅内压指标的对比上,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上,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效果理想,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挑选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6%,半年内复发率为2%;对照组有效率为84%,半年内复发率为10%。结论系统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系统性护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化工生产中反应安全性问题,采用实验研究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典型化工反应过程的实验模拟,收集并分析了关键数据,揭示了影响反应安全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反应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强化设备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加强应急管理与培训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化工生产中的反应安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化工企业降低生产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化工生产 反应安全性 实验研究 风险评估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水利项目作为一种重要的项目,它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的开展更是影响显著。因此,在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强化管理力度。只有开展好了管理方面的工作,才可以从宏观上把控好行业的发展,才能够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能力,才能够确保项目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才能够为广大群众的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本文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 必要性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从传统的教学思维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十足的热情,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是学生所需学习的基础学科,教师有必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 标签: 探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 教学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对轻度压力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UP(87.49±2.30)cmH2O、Qmax(20.62±1.55)ml/s、MUCP(90.64±0.87)cmH2O、VLPP(74.91±1.30)cmH2O、有效率97.67%、满意度97.67%、生活质量(95.87±1.5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法治疗轻度压力尿失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有效率高、预后佳的优势,临床可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轻度压力性尿失禁 收缩提肛肌运动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肠系膜区多囊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的CT表现。患者为70岁男性,CT表现为下腹腔肠系膜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等密度为主,其内见多发小囊状、裂隙状及网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等密度区呈中度渐进强化,裂隙状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周围系膜增厚伴渗出样改变。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区多囊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

  • 标签: 间皮瘤,囊性 腺瘤样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炎症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炎症肠病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同时服用益生菌(双歧杆菌)和美沙拉嗪,观察患者血清炎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17)。结论炎症肠病患者同时服用益生菌与美沙拉嗪的疗效较好,安全较高,可推广。

  • 标签: 益生菌 美沙拉嗪 炎症性肠病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