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YNGAP1基因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13例SYNGAP1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并进行随访,对其临床特点、脑电图、头颅影像学、基因结果、治疗等进行总结。结果13例患儿(男4例、女9例)随访到12例,末次随访年龄5岁7月龄(3岁1月龄至9岁)。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2岁(4月龄至3岁),发作类型包括眼睑肌阵挛伴或不伴失神(9例)、肌阵挛发作(5例)、不典型失神(4例)、可疑失张力发作(4例)、跌倒发作(6例,具体发作类型不详),发作频率每日数次到百余次。4例表型类似肌阵挛-失张力综合征。10例发作有诱因,包括进食(5例)、情绪(5例)、发热(3例)、声音(2例)、劳累(2例)等。10例患儿脑电图提示9例发作间期广泛性或局灶性痫样放电,监测到不典型失神4例、肌阵挛发作2例和眼睑肌阵挛伴失神发作1例。12例中9例加用丙戊酸钠均有效(发作减少50%以上),5例联用左乙拉西坦3例有效,至末次随访3例发作相对控制(6个月至11个月),余7例仍有发作(数日1次或每日数次)。13例均存在发育落后(语言落后为著),2例重度,10例中度,1例轻度。13例患儿携带SYNGAP1基因变异,均为新生变异,包括12个变异位点。其中移码变异4个,无义变异4个,错义变异2个,剪切位点变异2个。结论SYNGAP1基因相关儿童癫痫起病年龄较早,发作类型多样,主要发作类型为眼睑肌阵挛伴或不伴失神,还可有肌阵挛发作、不典型失神、跌倒发作等。丙戊酸治疗多有效,部分可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发育迟缓,以语言落后为著。

  • 标签: 癫痫 基因,SYNGAP1 发育落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GCE基因变异导致儿童期起病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共同收集的9例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以及多重链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确诊的SGCE基因变异导致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对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例患儿中男4例、女5例,起病年龄1岁~3岁2月龄。首发症状为肌阵挛者4例,肌张力障碍者5例。病程中,9例均有肌阵挛症状,8例有肌张力障碍症状。8例肌阵挛表现为双上肢不自主抖动。6例病程中曾有下肢突然抖动一下,导致步态不稳甚至跌倒。肌张力障碍症状表现为行走姿势异常,其中5例右下肢受累,3例左下肢受累。3例有阳性家族史。9例患儿智力发育均正常。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正常。基因结果示9例携带SGCE基因变异,其中3例为移码变异,2例为无义变异,2例为错义变异,1例为大片段缺失变异,1例为剪切位点变异;7例为遗传性变异,均为父源,2例为新生变异。治疗上,8例加用美多芭口服,6例肌阵挛较前有所减少,走路姿势不同程度改善。4例加用硝西泮,2例有效。结论SGCE基因变异可导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多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起病,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均可为首发症状。非癫痫性肌阵挛是其突出症状,且有上肢优势特点。绝大多数病程中伴肌张力障碍,部分肌张力障碍可自行缓解。SGCE基因为母源印记基因,遗传性变异多为父源。

  • 标签: 肌阵挛 张力障碍,变形性肌 基因,SGCE 印记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RIN2B基因变异相关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GRIN2B基因变异相关神经系统发育异常11例患儿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及基因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1例患儿中男6例、女5例。2例表型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癫痫发病年龄分别为3和9月龄,癫痫发作类型有痉挛发作、强直发作、强直-痉挛发作和局灶性发作,其中1例合并惊跳发作;脑电图示多灶性异常放电;2例患儿均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惊厥药物,发作有所减少但仍未控制;均有中到重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9例表型为发育落后不伴癫痫发作,就诊年龄1岁至6岁4月龄,其中5例为重度发育落后,2例为中度发育落后,2例为轻度发育落后;3例行脑电图检查可见多灶性痫样放电,3例未见异常,3例未进行脑电图检查。10例患儿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6例存在非特异性异常,4例正常。11例患儿经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出9个GRIN2B基因杂合变异位点,8个为错义变异,1个为无义变异,均为新生变异;其中3个变异位点为新发变异。携带错义变异者10例,其中6例重度发育落后,3例中度发育落后,1例轻度发育落后;1例无义变异携带者表型为轻度发育落后不伴癫痫。结论GRIN2B基因变异相关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表型多样,可从轻度智力障碍不伴癫痫到严重的癫痫性脑病。癫痫表型患儿多在婴儿期起病,以痉挛发作、局灶性发作常见,发作难以控制。携带错义变异者多存在重度发育落后。

  • 标签: 癫痫 GRIN2B基因 脑病 发育落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新生儿惊厥的致病性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不明原因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儿均应用疾病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癫痫基因测序分析,并且临床资料完整。收集患儿临床表现、发作类型、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情况,对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9例不明原因惊厥患儿,其中23例存在明确致病性基因突变,男12例,女11例,起病时间1.0(0.2,2.0)d,生后0~1 d起病14例(60.9%),2~7 d起病7例(30.4%),>7 d起病2例(8.7%)。3例(13.0%)存在癫痫家族史。发作类型以强直发作(11/23,47.8%)、痉挛发作(6/23,26.1%)最常见。脑电图异常表现以暴发抑制和(或)高峰失律(15/23,65.2%)、存在明确痫样放电(3/23,13.0%)、低电压(3/23,13.0%)最常见。共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10个,其中KCNQ2基因突变最常见(12/23,52.2%),其次为STXBP1基因突变(3/23,13.0%)。23例患儿中的14例(14/23,60.9%)需要2种以上抗癫痫药物才能控制症状。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发作缓解10例(10/23,43.5%),发作减少6例(6/23,26.1%),仍有4例(4/23,17.4%)在随访期间症状不能控制,其中3例(3/23,13.0%)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基因突变引起的新生儿惊厥发病早,KCNQ2基因突变最常见。对于不明原因的新生儿惊厥患儿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潜在致病突变,有助于临床疾病分型、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遗传咨询。

  • 标签: 惊厥 基因突变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1岁14日龄女性患儿,生后反复抽搐,发作频繁,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伴有广泛性发育落后,患儿全外显子基因组检测提示GABRB2基因c.734T>C(p.F245S)杂合、错义、新发变异,诊断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92型。患儿既往肠道生酮饮食不耐受,因频繁呕吐及抽搐接受了短期静脉生酮治疗,抽搐发作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控制,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成功过渡至肠内生酮饮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例线粒体精氨酰tRNA合成酶(RARS2)基因变异致早发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2例RARS2基因变异致脑桥小脑发育不良6型(PCH6)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位点。以“RARS2”“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type 6”“early onset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选取有RARS2基因变异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该病临床特征。结果2例(例1男、例2女)患儿分别在2月龄和29日龄以早发癫痫脑病起病,临床表现为癫痫、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和血乳酸升高。例2还伴有生后呼吸困难、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2例患儿起病时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正常,分别在4月龄(例1)和8月龄(例2)复查提示大、小脑萎缩,无脑桥萎缩改变。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例1(p.Arg560His, p.Arg6His)和例2(p.Arg254Trp, p.Phe5Ser)在RARS2基因杂合变异,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检索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17篇,无中文文献。排除资料不全病例,共有20个家系34例PCH6(包括本组2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94%(32/34)在3月龄内起病,93%(28/30)伴发癫痫,89%(25/28)有渐进性小头畸形。药物难治性癫痫占71%(20/28)。共发现31个变异位点,以错义变异为主(68%,21/31)。结论RARS2基因变异致PCH6多于3月龄内发病,以早发癫痫脑病为特征,多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伴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和乳酸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大脑或脑桥小脑渐进性萎缩。

  • 标签: 癫痫 脑桥小脑发育不良6型 基因,RARS2 早发癫痫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