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多种测量工具用于瘢痕的客观评估,色度计、分光光度计、激光多普勒、皮肤镜等评估瘢痕颜色;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显微镜等评估瘢痕厚度;追踪/摄影平面测量法、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法评估瘢痕面积/体积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瘢痕的客观评估,但由于器械费用,便携性,耗时长等原因,目前这些工具在临床上的应用仍然有限,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瘢痕 客观评估 无创 工具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客观评估瘢痕及动态监测瘢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瘢痕患者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8~49岁,平均20岁),分为普通瘢痕组21例、增生性瘢痕组23例、瘢痕疙瘩组15例。59例患者均定期采用B超扫描瘢痕图像,测量瘢痕厚度。结果3个组瘢痕B超图像表现:普通瘢痕组真皮层回声强度不均匀,增生性瘢痕组及瘢痕疙瘩组真皮层均表现为明显低回声,部分瘢痕疙瘩病例可见少量血流信号。3个组瘢痕超声图像表现在12个月内均无显著变化。3个组瘢痕的厚度变化:普通瘢痕组厚度在12个月内无明显变化;增生性瘢痕组厚度在12个月内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结论B超能辅助鉴别不同类型的瘢痕,更加客观准确地测量瘢痕厚度,并监测瘢痕的动态变化。

  • 标签: 超声检查 B超 病理性瘢痕 瘢痕厚度 客观评估
  • 简介:摘要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渗透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患者带来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伦理和社会治理问题。为规避和消解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中可以预见的伦理风险和治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6月28日首次发布《医疗卫生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指南,旨在对临床实践中部署人工智能提供伦理指导框架。当前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尚存缺陷,本文以“健康中国2030”和WHO指南为战略思想,提出塑造医学人工智能伦理共识,建立人类主体和责任权属规则,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定人类决策和道德主体地位,兼顾跨学科人才伦理素养的培养等中国启示以期推进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发展。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伦理 伦理治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综合训练对老年患者膀胱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膀胱癌根治术Bricker术的老年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术毕即刻开始给予胃肠综合训练,分时段分部位进行。术前、术后第1日、第3日抽血检测血浆胃泌素水平,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梗阻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术后第7日、14日、21日及28日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对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浆中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术前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第1日[(348.35±55.36)ng/L]、第3日[(378.45±31.84)ng/L]的胃泌素含量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22±0.15)d]、首次排气时间[(1.88±0.22)d]、首次排便时间较短[(2.95±0.19)d],肠梗阻发生率(23.53%)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第7天[(68.46±10.24)分]、第14天[(47.19±10.93)分]、第21天[(24.51±9.81)分]、第28天[(14.49±7.52)分]的GSRS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12.79±4.52)d]少于对照组[(17.05±1.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胃肠综合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老年膀胱癌根治术 胃肠综合训练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后行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19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词为面部创伤、瘢痕、增生性瘢痕、肉毒毒素、肉毒毒素A。纳入术后行BTXA注射与行安慰剂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7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450例患者。BTXA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Z=23.92,P<0.01),BTXA组视觉模拟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Z=8.60,P<0.01),BTXA组的瘢痕宽度小于对照组(Z=10.84,P<0.01),BTX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83,P<0.01)。结论BTXA注射促进面部伤口愈合,对减少瘢痕形成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确切性和稳定性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A型 面部 伤口愈合 瘢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FH)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集FH 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4~76(37.67±17.71)岁],DFSP 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64(42.56±13.82)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FH和DFSP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体表肿物,外观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FH 12例,其中CD68 10例阳性,SMA 9例阳性,S-100均为阴性。确诊为DFSP 9例,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7例DFSP中CD34全部阳性,CD68 5例阴性,SMA 6例阴性。2例纤维肉瘤样DFSP中CD34,CD68,SMA均为阴性。随访6个月至4年,FH病例无复发,DFSP 3例复发,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1例纤维肉瘤样DFSP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部分FH和DFSP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瘢痕疙瘩有一定相似度,鉴别诊断困难,早期确诊和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瘢痕疙瘩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瘢痕疙瘩患者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对瘢痕疙瘩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瘢痕疙瘩患者84例,男39例,女45例,年龄4~75(30.42+19.46)岁;增生性瘢痕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男43例,女35例,年龄3~81(27.74+18.43)岁。选取ADAM33基因上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用Sequenom MassARRAY系统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比较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性。结果瘢痕疙瘩组与增生性瘢痕组ADAM33基因rs3918394(L1)、rs574174(ST+7)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rs597980(ST+5)位点基因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χ2=6.499,P<0.05);L1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7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6.117,均P<0.05);ST+7位点各基因型及各等位基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7与L1位点间存在着弱连锁不平衡;瘢痕疙瘩组Hap2(CA)显著低于增生性瘢痕组(χ2=6.752,P<0.05)。结论ADAM33基因L1位点可能与河南汉族瘢痕疙瘩患者易感性相关,L1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是瘢痕疙瘩发生的危险因素。ADAM33基因可能存在特异性瘢痕疙瘩易感性单体型或保护性单体型。

  • 标签: 瘢痕疙瘩 多态现象,单核苷酸 汉族 ADAM33基因
  • 简介: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阵地,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和组织各项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杂乱而又有序妙趣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做好如下几点。

  • 标签: 班级管理班级建设耐心
  • 简介:ENSURINGINFORMEDCONSENTfrompatientsandexperimentalsubjectsistodayconsiderednormalclinicalpracticeandanessentialpartofbiomedicalresearchinvolvinghumansubjects.However,'informedconsent'isatechnicaltermfromthespheresofethicsandlawasdevelopedagainstaWesternculturalbackgroundand,asaconcept,isstillrelativelynewtoChina.

  • 标签: 中国 医学研究 思维方式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