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招募76名60~69岁老年人并进行5次随访,每次随访开展3 d的个体暴露监测,随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样采集与检测。血脂检测项目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通过TC减HDL-C计算得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个体暴露与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的关联。结果70名对象年龄为(65.0±2.8)岁;男性占48.6%(34名);BMI为(25.0±2.5)kg/m2;TC、TG、LDL-C、HDL-C以及non-HDL-C浓度分别为(5.75±1.32)、(1.55±0.53)、(3.27±0.94)、(1.78±0.52)和(3.97±1.06)mmol/L。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滞后72 h PM2. 5浓度每升高10 μg/m3,TC、LDL-C、HDL-C和non-HDL-C的百分比变化值(95%CI)分别为1.77%(1.22%~2.32%)、1.90%(1.18%~2.63%)、1.99%(1.37%~2.60%)和1.74%(1.11%~2.37%),高TC、高TG和高LDL-C的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11(1.01~1.22)、1.33(1.03~1.71)和1.15(1.01~1.31)。结论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指标的浓度水平和血脂异常风险均有影响。

  • 标签: 细颗粒物 老年人 血脂异常 定群研究
  • 作者: 庄思琪 毛怡心 邓富昌 雒月云 石婉荧 李霞 曹亚强 徐继承 唐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徐州 22100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中心,南京 211166,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徐州 22100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健康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特征,探索宏基因组测序与16S rDNA测序在后续分析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对山东济南76名健康老年人进行5次重复测量,采集粪便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分别进行宏基因组与16S rDNA测序,比较两种测序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物种丰度与α多样性的相关性,普氏分析判断β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76名老年人年龄(65.07±2.75)岁,体重指数为(25.03±2.40)kg/m2;男、女各38名;5次重复测量共得到345人次的粪便样品。相较于16Sr DNA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在各个水平的注释物种数更多,且水平越低,两种测序物种数量相差越大;两种测序的物种丰度存在差异,但在门(r=0.88,P<0.001)、属(r=0.77,P<0.001)水平上物种丰度呈高度相关,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是共同的优势物种;老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种测序的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70,P<0.001),两组β多样性也呈显著相关(M2=0.84,P<0.05);结论宏基因组测序注释效率远高于16S rDNA测序;两种测序方法在门水平物种丰度、物种α多样性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标签: 老年人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08/2009年至2014年和2012年至2017/2018年3 742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对基线未患CKD的1 055人追踪2次肾功能结局,使用Lasso方法筛选预测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工具实现模型可视化。采取bootstrap 1 000次重复抽样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并使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80.8±11.4)岁。经过4 797人年随访,262例(24.8%)研究对象发生CKD。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金或保险、高血压、血尿酸、血尿素氮、TC和基线肾小球滤过率因素纳入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校正C指数为0.766。校准曲线显示预测CKD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在高风险组中一致性较高,但在低风险组人群中一致性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较好,列线图可作为可视化工具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的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发生风险 预测模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17年8个长寿地区数据,共纳入2 180名≥65岁老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功能状况、亲友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0%,其中男、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5%和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身体(OR=0.44,95%CI:0.26~0.74)、经常吃鱼类(OR=0.57,95%CI:0.39~0.83)、参加文娱活动(OR=0.65,95%CI:0.44~0.96)、参加社会活动(OR=0.28,95%CI:0.11~0.73)和能够享受社区服务(OR=0.68,95%CI:0.50~0.93)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睡眠不足(OR=2.04,95%CI:1.49~2.80)、视力障碍(OR=1.54,95%CI:1.08~2.18)、患胃肠溃疡(OR=2.97,95%CI:1.53~5.77)、患关节炎(OR=2.63,95%CI:1.61~4.32)、家庭支出大于收入(OR=1.80,95%CI:1.17~2.78)和自评经济条件差(OR=4.58,95%CI:2.48~8.47)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结论老年人是否锻炼身体、饮食有鱼类、参加文娱和社会活动、享受社区服务、睡眠时长、视力情况、是否有胃肠溃疡和关节炎与抑郁症状的检出率相关。

  • 标签: 抑郁症状 老年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60岁老年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状态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2017年7月18日至2018年2月7日调查的≥60岁老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 897名≥60岁老年人,年龄为(73.4±8.0)岁,焦虑者占6.5%;睡眠质量差者占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一般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及大气PM2.5暴露等因素后,睡眠时间过短是老年人焦虑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7 h者相比,睡眠时长≤6 h者焦虑的OR值(95%CI)为2.09(1.49~2.93)。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OR值(95%CI)为5.12(3.88~6.7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条目评分升高与焦虑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的关联更强,OR值(95%CI)分别为4.63(3.55~6.04)、2.75(2.33~3.23)和2.50(2.19~2.86)。亚组分析显示男性、<80岁老年人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的关联更强。结论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差与老年人焦虑风险相关。

  • 标签: 焦虑 睡眠时长 睡眠质量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