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吴彬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新型农民的带头人和典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因此“一村一名大学生”,应具备全面、过硬的引领农村、农业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一,在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承担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 标签: 综合素质 大学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现代化 大学学报
  • 简介:张琳在《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发表文章认为,大学校报受众是广大师生员工,了解他们阅读需求特点及其规律非常必要。作为校报最大读者群的大学生是一个不同于一般报刊编辑所面对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自主性、叛逆性、可塑性都较强,文化品位和文化需求也比一般读者高。

  • 标签: 读者意识 校报编辑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师生员工 大学校报 需求特点
  • 简介:师伟力,蒋立杰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称,人才培养的主旨和目标是提高能力。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增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运用知识必须在灵活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探索得以实施,因此运用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升华,其能力的培养自然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如此。

  • 标签: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知识基础 能力的培养 学生 人才培养
  • 简介:万智奇,陈明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撰文称,在诸多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问题中,情况最严重和危害最烈的有以下方面:(1)不断扩大收入差距。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和有关学者专家公布的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约为0.35~0.45,并认为中国进入了收入差较大的国家行列。

  • 标签: 社会问题 公平正义 收入差距 国家统计局 大学学报 广播电视
  • 简介:聂聃,胡晓青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撰文认为,“修善持戒”是中国佛教修行论的主要观点,也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式。佛教修行认为宗教伦理的实践,主要以修持戒律来达到善的要求。立足于道德伦理实践的佛教认为成佛依靠修持,而修持先受戒,由戒生定,依定发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思想体现了佛教戒律的基本精神,这也是佛教的内在品质。

  • 标签: 中国佛教 伦理实践 佛教戒律 修行 身心和谐 大学学报
  • 简介:温斌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撰文说,青年学生的总体特性有三:社会性。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在他们身上的反映。例如,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背景的学生,对物质判断的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这是诚信问题在大学生身上的反映,社会诚信系统面临崩溃,大学生也就很难独善其身。

  • 标签: 青年学生 特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学生 社会性 大学学报
  • 简介:吴慧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认为,图书馆的物质空间环境要使读者感到舒适、安静、优雅。读者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以自然属性为基础,受生物规律的支配。图书馆的活动空间、光照、灯光、温度、通风、声响、座位等应适合人的生存需求。狭窄的空间、昏暗的照明、过热或过冷的温度、过湿或过燥的空气,嘈杂的声音、过窄的座位等都会给读者身体带来不适,影响阅读的效果。这种物质环境所暗示的是对读者的不尊重,对读者缺乏关怀。

  • 标签: 物质环境 空间环境 图书馆 和谐 大学学报 广播电视
  • 简介:刘国强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称《论语》强调诚信,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更具体地主张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人际、阶级、族群间较少存在冲突、人人讲信修眭、崇高辞让的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要为个性的弘扬提供更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但同时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必须自觉地树立角色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诚信为引导,不合乎礼义的事不做,不合乎自己身份,角色的事不做。

  • 标签: 和谐社会 诚信 社会道德环境 《论语》 大学学报 广播电视
  • 简介:侯俊晖在《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高校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作为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在自己的本专业下功夫,做学者型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专家、学者们的理解和尊重,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广博的知识面。高校学报编辑由于编制所限,一般一个编辑要承担几个栏目甚至几门学科的审稿编辑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熟悉几门学科的基本原理,避免说外行话,做外行事。(二)精通编辑学知识。编辑学是高校学报编辑的专业知识,学报编辑在工作中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精通编辑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做编辑行家。

  • 标签: 高校学报编辑 专业素养 学者型编辑 业务学习 知识面 编辑学
  • 简介:林志良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发表文章说,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在内容和方法上呈现出:概念的纯粹性、结构的协调性、语义的准确性、分类的完全性、计算的规范性、推理的严谨性、规划的可靠性、构造的可行性、统计模式的广泛适用性、技巧决策的灵活多元性。因而强调思维过程的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归纳能力、类比能力、创造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说,英国大学的律师专业也要学习许多数学知识。数学和判案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数学和办案的思维和方法是相通的。研究数学和办案都要求客观公正,数学和办案的结论都要有唯一性和确定性。数学和办案都要用反证法、排除法、比较法、模拟法,都要用到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推理,如假设推理、

  • 标签: 数学教育 思维方式 训练 推理能力 内容和方法 广泛适用性
  • 简介:吴齐林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认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卖了一块就少了一块。当代政府通过拍卖土地诚然可以获得丰厚的财政收入,有了这笔丰厚的财政收入,既能增加经济建设性财政支出,又能增加行政性财政支出。然而,下一届政府、再下一届政府以至以后的数届政府还有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拿来拍卖呢?回答是否定的。如果拍卖土地所取得的财政收入是用来进行经济建设,那这种行为是为子孙造福,如果是用于生活消费和行政支出,则是与子孙争利,对后代人满足其所需要的能力构成了威胁和危害。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 房价 财政收入 能力构成 财政支出
  • 简介:卿云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载文认为,价值追求是对一定的价值目标的执著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和谐”不仅是对良好社会状态的描述,更是对良好社会秩序的价值规定,是科学发展观对良好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在普遍意义上,和谐社会是全人类的社会理想,而我们所要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具有特定的现实背景条件、内容与性质。

  • 标签: 价值规定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大学学报 社会主义性质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