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A(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特征,并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斑块成分、斑块负荷及斑块易损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CCTA检查的498例冠心病患者(男296例、女202例),年龄33~87(63±9)岁。根据入组患者TyG指数的三分位数将其分为T1(最低组)、T2(中等组)、T3(最高组)。根据CCTA图像测量并计算病变冠状动脉的斑块负荷、斑块各成分体积和占比以及各组斑块CT易损斑块特征的出现比例。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3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T高危斑块的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估TyG指数诊断CT高危斑块的价值并确定TyG指数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体积和占比随着TyG指数的升高而增加(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与斑块负荷显著相关(回归系数=7.267,P<0.001)。斑块的CT易损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正向重构和低密度斑块及CT高危斑块出现的比例随TyG指数的升高而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是CT高危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24,95%CI 1.533~3.523,P<0.001)。TyG指数预测CT高危斑块的最佳界值为8.43(灵敏度77.24%,特异度45.60%,曲线下面积0.645,P<0.001)。结论随着TyG指数的升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负荷增加,CT高危斑块的比例增高。TyG指数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简单而有效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主要通过稳定控制及优化调度实现,其中电网电压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但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其规模和结构的复杂性不断提高,致使其数据呈现出海量、多源、异构的特点,这一变化使得传统电压质量分析方法不再适用。本文考虑电网电压质量提出核密度估计分析模型,并运用 R语言开发了电网分析软件,最后通过在杭州某典型变电站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核密度估计分析模型在分析电网电压质量的准确性有效性。 关键词:电压质量分析;电力大数据样本;核密度估计理论;软件设计与应用

  • 标签:
  • 作者: 孟祥娟 谢肖 关吉田 王金艳 孙晓蕾 王红艳 孟洁 王颖 刘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济南 250002 孟祥娟现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济南 250117,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0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MacTel)炫彩及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分析2019年1—11月就诊于山东省眼科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MacTel的患者12例16眼,其中MacTel Ⅰ型8例8眼,男4例4眼,女4例4眼,平均年龄(62.3±12.5)岁;MacTel Ⅱ型4例8眼,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8.7±10.5)岁。所有受试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炫彩眼底激光扫描成像、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观察不同类型MacTel特征。结果彩色眼底照相结果显示,MacTel Ⅰ型患眼中,6眼黄斑区环形渗出合并水肿,1眼黄斑水肿不伴硬性渗出,1眼黄斑硬性渗出不伴水肿;MacTel Ⅱ型患眼中心凹颞侧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呈灰色。炫彩眼底激光扫描成像显示,MacTel Ⅰ型患眼黄斑渗出呈现点状黄色颗粒,黄斑水肿呈黄绿色,成像较彩色眼底照相清晰,蓝光及绿光反射图均见渗出的点状显影,且绿光反射图显影最强,蓝光显影次之,红外光显影最弱;MacTel Ⅱ型患眼黄斑颞侧呈绿色,成像较彩色眼底照相明显清晰,蓝光反射图显影最强,绿光显影次之,红外光显影最弱。在OCT检查中,MacTel Ⅰ型患眼表现为内层视网膜囊样水肿或外丛状层视网膜不均匀强反射信号;MacTel Ⅱ型患眼视网膜内外层结构缺失,空腔形成,其中2例出现外层视网膜萎缩等表现。在OCTA检查中,MacTel Ⅰ型和Ⅱ型患眼均表现为黄斑区浅层、深层毛细血管丛破坏,以深层毛细血管丛破坏更明显;MacTel Ⅱ型患眼血管间隙增大、血管密度降低、中心凹无血管区扩大更明显。在FFA检查中,MacTel Ⅰ型患眼表现为早期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充盈迟缓,颞侧血管扩张,部分呈瘤样扩张,后期瘤样扩张处局限性增强;MacTel Ⅱ型患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早期黄斑中心凹旁小血管扩张,晚期黄斑区偏颞侧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荧光。结论炫彩眼底激光扫描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MacTel的形态特征,MacTel Ⅰ型与Ⅱ型影像特征差异明显。

  • 标签: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多模式影像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多波长炫彩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评价其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法,将90名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预防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生活指导等。之后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对比,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服用、定期检查等方面。结果:研究组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比对照组要高(P值小于0.05)。结论:预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建议在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脑血管病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应用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到本院接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按照手术进行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6%,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提升,不仅仅疼痛发作率降低,并发症也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胎儿镜激光手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术后残留吻合血管(RA)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胎儿镜激光凝固吻合血管术(FLOC)治疗TTTS,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情况。根据术后胎盘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24例)和无RA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围术期情况、妊娠结局和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等结构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发生的风险因素。进一步将RA组TTTS产妇分为未缓解组和缓解组,比较两组的胎盘特征和妊娠结局。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RA组和无RA组TTTS产妇的年龄、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术前供血儿和受血儿最大羊水深度、Quintero分期以及胎盘位置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OLC手术孕周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分别为(23.0±2.4)和(21.9±2.7)周,P=0.033]。(2)围术期情况和妊娠结局:分娩孕周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31.8和34.4周, P=0.002);新生儿出生体重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分别为(1 648±597)和(2 013±481) g, P=0.003];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0.30和0.11, P=0.005)。(3)胎盘结构特点和影响RA发生的风险因素:RA组和无RA组孕妇胎盘浅表血管分布为平行型的比例分别为29%(7/24)和3%(1/33),交错型分别为58%(14/24)和76%(25/33),混合型分别为8%(2/24)和21%(7/33),单羊膜型分别为4%(1/24)和0,两组产妇4种血管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0.21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是FLOC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24.5,95%CI为1.7~336.2,P=0.017)。(4)RA组内的胎盘结构特点和妊娠结局:未缓解组和缓解组产妇动脉-动脉、动脉-静脉、静脉-静脉吻合血管的发生率、RA总数目、RA总直径、RA比例、胎盘面积差额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缓解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显著大于缓解组(中位数分别为0.41和0.28,P=0.036)。结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可能是FLOC治疗TTTS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手术后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双胎输血综合征接受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后的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行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特点。根据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平行型、交错型、混合型和单羊膜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手术情况、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发生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7例患者以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分类,包括交错型39例(68.4%)、混合型9例(15.8%)、平行型8例(14.0%)和单羊膜型1例(1.7%)。(2)剔除单羊膜型病例后,平行型的发病孕周和手术孕周大于交错型和混合型[分别为23.0周(22.0~26.3周)、21.0周(17.0~24.7周)和22.6周(21.3~23.9周),H=10.306,P=0.006;25.0周(22.6~26.3周)、22.0周(17.4~24.9周)和23.2周(22.4~24.0周),H=9.926,P=0.007;P’值均<0.016 7]。各类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差额比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在残留吻合血管直径方面,交错型小于混合型[分别为0.6 mm(0.1~5.0 mm)和1.4 mm(0.3~5.1 mm),P’<0.016 7],而与平行型[0.9 mm(0.2~3.6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脐带插入点距离比方面,交错型分别大于平行型和混合型[分别为0.66(0.59~1.00)、0.49(0.25~0.55)和0.48(0.42~0.53),H=22.545,P<0.001,P’值均<0.016 7];而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可能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激光术后吻合血管残留。术前应充分评估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降低吻合血管残留的发生率。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胎盘 血管外科手术 吻合术,外科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c0026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对TCGA数据库526例肺腺癌组织和59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分析Linc00261对NSCLC的作用,再通过对GSE69405数据集126个肺癌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然后以Linc00261转染肺癌细胞株A549,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以小管形成实验及动物实验检测Linc00261对NSCLC促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生信分析结果表明Linc00261是一个抑癌基因,其高表达预示肺癌患者预后良好。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Linc00261可显著区分恶性程度高的肺癌细胞,其功能与肺癌细胞较强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呈明显负相关(r=-0.390,P<0.05)。小管形成实验中,Linc00261组小管长度[(658.67±164.54) μm]明显低于对照组[(1 744.33±196.76) μm,t=7.3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第15天,Linc00261组移植瘤在体内的增殖[(68.71±16.68) mm3]明显低于对照组[(238.98±46.19) mm3,t=6.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nc00261显著抑制NSCLC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从而抑制肺癌恶性进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患者术后止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使用血管压迫器止血)和观察组(使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治疗结束后分析止血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所需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皮下组织血肿、穿刺点渗血、动脉血栓、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更好,患者止血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在介入患者术后止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本研究的102名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以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将102名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要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之后从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要好(P小于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比对照组要高(P小于0.05)。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建议在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冷冻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退化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冷冻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睫状体冷冻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角度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肺血管屏障功能紊乱的新机制。方法采用硫化氢(H2S)暴露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①体内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H2S暴露组(300×10-6 H2S持续暴露3 h)、血必净对照组(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每日2次、持续3 d)、血必净干预组(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后予以H2S暴露),每组6只。制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0、6、12、24 h)分别检测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PPI=BALF中总蛋白含量/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②体外实验:将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P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S供体(NaHS)处理组(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血必净对照组(加入2 g/L血必净注射液培养24 h)、血必净干预组(2 g/L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24 h后与500 μmol/L NaHS共孵育12 h)。分别于共孵育不同时间点(1、3、6、12和24 h),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PMECs细胞claudin-5蛋白表达,以荧光素钠评价单层HPMECs的通透性。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H2S暴露后6 h肺W/D比值即显著升高,12 h达峰值(4.67±0.11比4.26±0.06,P<0.01);肺组织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降低,暴露后6 h时降至对照组的89%(P<0.01)。暴露后12 h 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mg/L):262.31±14.24比33.30±3.09,PPI:(11.72±0.57)×10-3比(1.21±0.08)×10-3,均P<0.01〕;而血必净预处理后BALF中总蛋白和PPI均显著下降〔总蛋白(mg/L):153.25±7.32比262.31±14.24,PPI:(5.79±0.23)×10-3比(11.72±0.57)×10-3,均P<0.01〕。②体外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MECs与NaHS共孵育后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逐渐增加,12 h达到最高,约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P<0.01),而claudin-5蛋白表达则于12 h时降至最低(claudin-5/β- actin:0.42±0.03比1.03±0.05,P<0.01);经血必净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内皮细胞通透性(荧光素钠的荧光强度:1.46±0.10比1.89±0.11,P<0.01),减轻claudin-5蛋白的下降程度(claudin-5/β- actin:0.68±0.04比0.38±0.03,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claudin-5的表达改善ALI时受损的肺血管屏障功能。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Claudin-5 硫化氢 内皮屏障 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两组治疗2周为一疗程。对比治疗前后血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并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例比较。结果急性加重期的肺心病患者(A、B)两组,治疗前的一氧化氮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均有改善。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素的分泌,升高一氧化氮的水平,从而改善急性期肺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益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①体内实验: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LPS诱导组腹腔注射10 mg/kg LPS 12 h;血必净对照组腹腔注射1 mg/kg血必净注射液,每日2次,连续3 d;血必净干预组用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后腹腔注射10 mg/kg LPS 12 h。取大鼠肺脏,检测肺湿/干质量比值(W/D)和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claudin-5、磷酸化叉头框蛋白O1(p-FOXO1)、总叉头框蛋白O1(t-FOXO1)、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总Akt(t-Akt)蛋白表达。②体外实验:将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分为6组,每组5孔。正常对照组、血必净对照组(与2 g/L血必净共同孵育24 h)、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照组(与10 μmol/L LY294002共同孵育1 h)、LPS诱导组(与1 mg/L LPS共同孵育12 h)、血必净干预组(用2 g/L血必净预处理24 h后与1 mg/L LPS共同孵育12 h)、LY294002干预组(与10 μmol/L LY294002共同孵育1 h后加入2 g/L血必净孵育24 h,然后再与1 mg/L LPS共同孵育12 h)。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每组HPMECs中claudin-5、p-FOXO1、t-FOXO1、p-Akt、t-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①肺组织W/D比值:LPS诱导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6.79±0.42比4.19±0.13),经血必净干预后较LPS组明显下降(4.92±0.38比6.79±0.42,P<0.01)。②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损伤严重,经血必净干预后明显改善。③ claudin-5、p-Akt/t-Akt、p-FOXO1/t-FOXO1蛋白表达水平:LPS诱导组各蛋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laudin-5蛋白(claudin-5/GAPDH):0.33±0.03比1.03±0.07,p-Akt/t-Akt:0.18±0.02比1.01±0.13,p-FOXO1/t-FOXO1:0.16±0.06比1.00±0.19,均P<0.01〕;经血必净干预后表达水平较LPS诱导组显著增高〔claudin-5表达(claudin-5/GAPDH):0.53±0.05比0.33±0.03,p-Akt/t-Akt:0.56±0.12比0.18±0.02,p-FOXO1/t-FOXO1:0.68±0.10比0.16±0.06,均P<0.01〕。体外实验结果:LPS诱导组及血必净干预组claudin-5蛋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laudin-5/β-actin:0.45±0.03、0.80±0.08比1.01±0.15,均P<0.01);LY294002干预后claudin-5表达较血必净干预组明显下降(claudin-5/β-actin:0.41±0.02比0.80±0.08,P<0.01)。结论血必净通过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上调claudin-5,从而改善ARDS的肺血管屏障功能。

  • 标签: 封闭蛋白5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核因子κB(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14年1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1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20~79岁)的临床资料及癌组织病理学标本,并随机采集其中51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GLUT-1、VEGF-C、NF-κB的表达,比较其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量的差异,分析阳性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GLUT-1、NF-κB、VEGF-C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5、48.433、48.236, P值均<0.01)。GLUT-1、NF-κB、VEGF-C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浸润、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分级患者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17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失访7例,死亡32例。110例随访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GLUT-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21.82%)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4,P<0.01);NF-κB、VEGF-C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43、0.852,P值均>0.05)。结论GLUT-1、VEGF-C、NF-κB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进展过程,其中GLUT-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癌,导管,乳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核因子κB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受托责任观是会计内在制度和外在要求的统一,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自然延续,二者的基础是财产所有者对自己财产的关心,而二者的差别可以根据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复式记账 方法 目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建筑设备安装管理工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数量逐步增多,这就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设备安装管理具有专业性强、施工量大等优势,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做好设备安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建筑工程 设备安装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