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长时间静脉给药和化疗药物的刺激性,使用头皮静脉穿刺,因针头长时间留在血管内,病人稍微活动就可能穿破血管壁。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性高,不易被病人接受。为保证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或减少药物外渗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微量泵 持续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和皮肤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我院ICU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并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应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深静脉血管和皮肤护理在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皮肤护理 ICU 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经过3代培养的HUVEC接种于96孔板,加入0、10、20、30或60 μmol/L胺碘酮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0 μmol/L组细胞活力为100%,计算各加药组的相对细胞活力。选择可将细胞活力降至70%左右的胺碘酮浓度用于后续各项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该浓度胺碘酮作用不同时间(6、12、24、36、48 h)对HUVEC活力的影响。以加入该浓度胺碘酮培养的HUVEC为实验组,不加入者为对照组,采用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水溶性四氮唑-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板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10、20、30、60 μmol/L胺碘酮作用24 h的各加药组HUVEC活力与对照组(100%)相比分别为(88.82±2.64)%、(74.96±1.75)%、(64.95±2.10)%和(18.57±0.65)%,各加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加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1。选择30 μmol/L胺碘酮用于后续实验。30 μmol/L胺碘酮作用6、12、24、36、48 h的各实验组HUVEC活力与对照组(100%)相比分别为(90.19±1.88)%、(82.81±2.51)%、(75.33±1.37)%、(65.76±1.85)%和(47.01±3.29)%,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实验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59%比16.34%,P<0.01),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以及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抗炎因子IL-10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胺碘酮可导致HUVEC损伤,这种损伤作用随胺碘酮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胺碘酮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导致HUVEC损伤。

  • 标签: 胺碘酮 内皮细胞 静脉炎 细胞凋亡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脉溶栓 个性化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