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外诗歌史上,都异曲同工地出现了很多打破诗的语言,如字、词、句、节等常规排列形式,追求诗的视觉效果,呈现出诗的排列美以及排列丑的“怪诗”。我们把在形式上,尤其是在语言的书写排列形式上与人们约定俗定成的诗的形式不同的诗,称为“异”诗。这些诗有的完全是强调其文字安排所给予的视觉印象比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更重要的视觉诗,英语诗歌称“visualpoetry”;更多的却是利用语言符号巧妙的排列组合,充分发掘情感符号的表意功能,来最佳地发挥诗的抒情功能。后者在用具有

  • 标签: 中国古诗 形异诗 文体价值 文学研究
  • 简介:源于人的构形天性和分类本能。好的诗不但自身具备诗美,还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诗创造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新诗诗受到外国诗的巨大影响,建筑美是新诗重要的文体特征。台港诗坛比大陆更重视诗建设,图象诗和网络诗繁荣,涌现了大量优秀诗人和优秀诗。目前应该加强新诗的诗建设,不能极端重视常规诗及定型诗,必须承认新诗人有创造新诗的自由。大陆要通过诗人的诗形意识来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重视图象诗和网络诗的诗创造;台港要重视常规诗的建设,防止一些先锋诗人借诗反对诗

  • 标签: 新诗 诗形 诗体 诗形建设 诗形意识
  • 简介:战后初期,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郎对流传到日本的存在主义进行取舍,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化特色的存在主义作品,体现了他对存在主义的文学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出大江健郎在吸收存在主义时的某些偏向,对当代日本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存在主义 大江健三郎 文学自觉
  • 简介: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文以《哲学与人生》第四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为例,围绕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开展议题式教学。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入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段教学流程,探究实施“学思析用评行”六大教学环节,以“知信行”为主线,有机融入“四史”素材,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落实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

  • 标签: 新课标 思政课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