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参与运动训练,强身健体,是最简单的运动理论,也是运动训练的根本理论。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和训练策略也在实践运动训练中形成了理论,并且在不断丰富。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较晚,但自1983年理论体系形成以来,

  • 标签: 运动训练学 训练实践 学生分析 能力 和解 强身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闭合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微波消融闭合术的214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依据术式分为:大隐静脉主干微波消融组(n=128)和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n=86);根据大隐静脉主干直径,上述两组患者进一步分别被分为两个亚组:<10 mm的小直径亚组(S亚组)和≥10 mm的大直径亚组(L亚组)。比较两组及亚组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皮肤麻木、皮肤瘀斑发生率及恢复情况,术后皮肤活动性溃疡恢复情况。结果微波消融组手术成功率为96%(136/141),S亚组手术成功率为100%(116/116),L亚组手术成功率为80%(20/25)。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及两个亚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90/90,73/73,17/17)。微波消融组L亚组微波消融闭合手术失败的5例大隐静脉直径范围为13.0~17.1 mm。微波消融组随访时间为(24±4)个月,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随访时间为(36±6)个月。微波消融组和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术后皮肤麻木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4.4%,皮肤瘀斑发生率分别为5.7%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皮肤活动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6.4%和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患者的局部皮肤麻木感在最长2年随访期内均恢复,皮肤局部瘀斑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活动性溃疡在最长1年随访期内均愈合。结论微波消融闭合手术安全有效,尤其是结合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单纯微波消融闭合手术对于直径<10 mm的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良好,对于直径>10 mm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成功率降低。

  • 标签: 静脉曲张 隐静脉 微波消融 腔内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濒临破裂腹主动脉瘤(IRAA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经CDU诊断提示IRAAA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瘤体分型、瘤颈长度、最大径、附壁血栓、髂总动脉有无受累以及濒临破裂情况分析。利用CDU及CTA对术后患者进行1~12个月随访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结果35例患者中,CDU诊断肾周型5例,肾下型30例;CTA诊断肾周型4例,肾下型31例。CDU误诊率为2.9%(1/35)。CDU发现IRAAA累及双髂总动脉21例,累及右髂总动脉3例,累及左髂总动脉2例,此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CDU对瘤体最大前后径、最大横径及附壁血栓厚度的测量与CTA测量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54,0.310及0.865)。CDU对瘤颈长度测量与CT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DU显示3例瘤壁不连续,4例新月征,3例裂隙征,2例瘤壁局部囊袋状凸起,此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余23例患者CDU提示瘤壁局部菲薄。CTA提示21例瘤壁局部菲薄,2例无瘤壁菲薄征象。CDU误诊率为5.7%(2/35)。除3例未实施手术外,5例行开放手术(OR),27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利用CDU及CTA对术后患者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人工血管及支架内血流通畅,5例患者出现少量内漏,其余患者瘤体内血栓形成,CDU与CTA随访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DU对IRAAA瘤体大小、累及范围、濒临破裂情况等多角度分析判断,为IRAAA的筛查、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腹主动脉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