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左肩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组织学最初误诊为黑色素瘤,胸腔积液细胞险些漏诊。患者男,20岁。左肩部皮下肿块,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呈巢状或束状分布,被纤维间隔分隔,瘤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富含嗜酸性胞质,部分胞质透明,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肿瘤切缘及基底未见瘤组织。胸腔积液细胞表现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肿瘤细胞较小,是淋巴细胞的2~5倍,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或中等量,部分胞质嗜酸性,部分浅染,部分可以看到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组织切除标本和胸腔积液包埋块标本做免疫标记显示S-100蛋白、HMB45、Melan A、波形蛋白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EWSR1基因有断裂。确定诊断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临床特点及形态学特征,并充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allo-HSCT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23.5(10~31)岁,其中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例。10例患者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第30天及移植前评估微小残留病(MRD)均为阴性。②亲缘全相合移植2例,亲缘单倍型移植8例,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获得深度缓解至allo-HSCT中位时间为32.5(20~60)d。③10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5(15~21)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9(17~30)d。④预处理过程中,10例患者均未出现肝静脉闭塞病及出血性膀胱炎。1例患者出现渗漏综合征,予以限制入量、补充白蛋白及利尿等治疗后好转。移植过程中8例(80%)出现发热,均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Ⅲ度aGVHD 1例;至随访截止9例存活患者中8例出现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⑤中位随访262(150~540)d,预期1年总生存率为(90.0±1.0)%,无病生存率为(85.7±1.3)%。结论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allo-HSCT可作为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 标签: CAR-T细胞 难治/复发 白血病,B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继发因素、实验室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0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初诊的18岁以上PRCA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与药物减量速度等进行疗效、生存的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67例PRCA患者,其中继发性PRCA占44.8%(30/67),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胸腺瘤(10例)和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PRCA患者总缓解率(ORR)为85.7%,3年总体生存(OS)率为(74.3±7.5)%。单用环孢素A治疗缓解率稍高于单用激素或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90.0%(36/40)对75.0%(12/16),P=0.147]。环孢素A治疗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3~6个月后,每次减量25 mg/d,减量间隔≥1个月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减量间隔<1个月组[未达到对15(95% CI 7~23)个月,P<0.001]。有62.5%(10/16)患者复发后按初始治疗方案或增加剂量再次治疗仍有效。结论PRCA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缓解率与生存率高,单用环孢素A治疗效果好,起效且稳定后需缓慢减量以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环孢素A 药物减量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的致病机制一直是结核病的研究重点。MTB的致病性,特别是潜伏感染与其能逃逸免疫杀伤的特性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重要免疫细胞之一,但MTB逃逸巨噬细胞的杀伤机制仍不甚清楚。前沿研究发现MTB对巨噬细胞相关受体、吞噬溶酶体、氧化应激、凋亡、自噬及焦亡等诸多方面存在影响,从而介导逃逸其杀伤作用。本文将对此加以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逃逸机制
  • 简介:摘要脑膜瘤的血管内同时出现大B细胞淋巴瘤者十分罕见,既往仅检索到1例报道。为加深对此类碰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该文报道1例脑膜瘤合并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因突发晕厥和肢体僵直入院,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额叶脑膜瘤。镜下在脑膜瘤的血管内见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脑膜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D2-40阳性;血管内瘤细胞CD20、CD79α阳性。患者术后予以甲氨蝶呤化疗及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作者: 罗微 王倩 杜岩青 袁纯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检验部,武汉 430016
  • 简介:摘要目的甘露糖修饰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本研究拟探究ManLAM对CE蛋白诱导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磁珠分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细胞,ManLAM协同CE蛋白离体刺激,CFSE检测增殖,流式检测B细胞凋亡及活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及抗体亚型分泌水平,酶联斑点试验检测B细胞分化抗体分泌细胞的水平。结果ManLAM抑制CE蛋白诱导的B细胞增殖、活化、促炎因子释放和分化为CE蛋白特异性IgG分泌细胞,但对凋亡和分化为IgM分泌细胞无显著影响。ManLAM可通过TLR2抑制CE蛋白特异性IgG1和IgG3的分泌,诱导IgG4的分泌。结论本研究证实ManLAM可抑制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为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ManLAM B细胞 TLR2 IgG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的胃癌病例中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ED)所占比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8至2018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共724例,以术前血清AFP>10 μg/L为标准,筛选血清AFP升高的胃癌病例,在此基础上按病理学标准筛选GAED病例,进一步观测其形态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分化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扩增情况。以289例不伴有AFP升高的普通胃腺癌作为对照组,比较GAED与对照组在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上的差异。结果724例胃腺癌中,伴血清AFP升高者有25例,其中GAED有11例,占44%。镜下观察:11例GAED以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胞质透明或空泡状,其中5例可见囊腺样结构,类似于胚胎发育时的胚囊;4例可见均质红染的圆形颗粒;6例可见腺腔内红染物。所有11例GAED均有淋巴结转移,同时2例有肝转移,5例可见血管内癌栓。癌细胞表达肠型分化标志物CDX2(11/11)、CD10(8/11)、MUC2(3/11)和原始分化标志物SALL4(8/11)、GPC3(7/11)、AFP(5/11)。同时有3例GAED存在HER2基因扩增(3/11)。随访显示,11例GAED的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2),而总体生存期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结论导致血清AFP升高的胃癌中GAED占有较高比例,此类胃癌兼有肠型分化和原始的低分化特点,其侵袭转移能力强,预后可能较差,应避免将其诊断为普通高-中分化腺癌而低估其恶性程度。

  • 标签: 胃肿瘤 甲胎蛋白类 预后 肠母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allo-HSCT治疗的35例复发难治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移植后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及复发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100 d 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为(22.9±7.7)%,3年慢性GVHD发生率为(49.5±10.6)%。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4.1个月(4.2~89.4个月),18例生存(其中16例DFS),17例死亡;14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4.7个月(2.9~32.4个月)。移植后3年OS率、DFS率分别为(44.4±9.3)%、(43.0±9.5)%。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未缓解、移植前不良遗传学危险度分组、移植后复发为影响OS的危险因素(均P<0.05)。移植前完全缓解组和移植前未缓解组的3年OS率分别为(63.2±12.0)%、(15.7±12.8)%(P=0.025),3年DFS率分别为(62.2±12.3)%、(15.3±12.7)%(P=0.028),3年复发率分别为(28.2±10.7)%、(80.6±15.7)%(P=0.057)。移植前遗传学高危组患者移植后3年复发率较中危组及低危组高,三组分别为100.0%、(45.0±12.1)%、(14.3±13.2)%(P=0.045)。移植后3年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8.7±7.7)%。结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AML的有效手段,复发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移植前降低肿瘤负荷对减少复发和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难治 复发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