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张奕 肖利力 潘阳 郑阳 张代涛 王全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100013 海关总署(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100013,海关总署(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100013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是流感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基础病,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血压与流感患者住院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确诊流感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纯患有高血压者作为高血压组,无任何基础病者作为对照组,随访两组的治疗过程,比较治疗结局,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高血压对流感病例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流感住院病例120例,其中高血压组53例,对照组67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2岁(IQR:66-79)和63岁(IQR:5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出院率分别为98.11%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9天(IQR:8-14)和10天(IQR:7-12天),差异无统计学(P=0.26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相对于对照组流感病例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2,95%CI:0.56-1.19);随着年龄增大出院的风险比下降(HR=0.98,95%CI:0.97-1.00),即年龄大者住院时间长。结论高血压不是导致流感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或出现死亡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长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

  • 标签: 流感 住院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446例和健康对照人群65例。提取呼吸道样本基因组DNA,使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结果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普通型病例中rs12252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但重型病例中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60%的重型病例为CC基因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健康人群。隐性遗传模型显示CC基因型个体比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个体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新冠肺炎重型或危重型(OR=3.546,95%CI:1.084~11.595)。结论IFITM3 rs12252CC基因型会导致较高的新冠肺炎重症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变异 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对感染者病毒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1年6月1日至9月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171例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占66.67%(114/171)。输入国以菲律宾、阿联酋、英国和俄罗斯为主,占67.84%(116/171)。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2∶1(114∶57);年龄M(Q1,Q3)为28(23,36)岁;中国籍占80.12%(137/171)。对其中47例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76.60%(36/47)属于Delta变异株。疫苗接种率为60.82%(104/171),其中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3.80%(92/171)。13.53%(23/170)的感染者入境当天筛查出核酸阳性,所有感染者均在28 d内检测出核酸阳性。未接种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P<0.001),出现了1例重型和1例危重型病例。未接种组N基因Ct值M(Q1,Q3)为32.51(23.23,36.06),开放读码框lab(ORFlab)基因Ct值为32.78(24.00,36.38),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双基因Ct值中位数较未接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期间,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新冠病毒感染者无论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其体内均有相似的病毒载量,但疫苗接种可降低疾病严重程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病例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种商用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英国B.1.1.7变异株的检测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北京市某区新冠肺炎聚集疫情期间的10份鉴定为B.1.1.7变异株的咽拭子、鼻咽拭子样本,同时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10份鉴定为非变异株的咽拭子、鼻咽拭子样本做为对照。用三种可检测该变异株的商业化试剂盒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三种试剂盒中,以B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最差,C试剂盒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 000 copy/mL。结论部分检测试剂盒在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需要及时评估检测试剂对变异株的有效,以使新冠病毒的检测更迅速,检测结果更可靠。

  • 标签: 英国变异株 S蛋白 检测试剂盒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在北京市顺义区局部地区发生的新冠肺炎本地聚集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来源。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技术核查病例的活动轨迹,对活动轨迹涉及的点位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和环境采样检测,对溯源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对疫情早期报告的病例和环境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链。结果2020年12月23日至2021年1月16日,顺义区局部地区聚集疫情报告4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感染来源为1例从印度尼西亚入境的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020年11月26日从印度尼西亚入境,11月26日至12月10日在集中观察期间5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2月10日隔离期满后到京,12月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在入京后传播给合租房屋的租户1人,在A商场购物期间传播给该商场服装售货员1人,同时传播给在A商场购物的同一家庭3人。随后在顺义区多个点位发生续发病例,并在顺义区某工业园区引发局部暴发疫情。结论此次疫情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后导致的聚集疫情,提示应适当延长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时间,并加强对入境人员的样本采集检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1年1月北京市某区一起新冠肺炎聚集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疫情相关呼吸道样本和外环境样本26份,使用高通量测序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定分析,对基因组数据拼接整理后进行一致分析、变异位点分析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测定获得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26条。26条病毒基因组之间高度一致,与参考株基因组(NC_045512)相比,核苷酸序列一致中位数为99.896%,氨基酸序列一致中位数为99.733%。26例病毒属于GR分支,共存在33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分布在ORF1ab、S、ORF8和N基因上,对应27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S蛋白69-70位缺失、N501Y、D614G等。病毒具有近期英国变异株(VOC 202012/01)的关键特征,属于英国变异株的类似株。结论此次聚集疫情为同一传播链,疫情病毒为境外输入的英国变异株的类似株。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延庆区新冠肺炎聚集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链条、防控措施,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病例的活动轨迹进行核查,对风险点位进行调查管控,判定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并对人员和环境开展核酸检测,对溯源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链。结果2022年7月4日至7月10日,延庆区聚集疫情共涉及16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普通型1例、轻型15例),其中延庆区8例,顺义区5例,通州区、昌平区、丰台区各1例,毒株分型均为新冠病毒Omicron亚型变异毒株BA.5,潜伏期中位数为3 d。指示病例为1例从美国入境人员,6月15日至6月30日在上海隔离点隔离,7月1日隔离期满后返京,7月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在工作单位传播给同工作、同餐人员引起的聚集疫情。结论OmicronBA.5亚分支正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要加强入境人员管理,做好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早期发现疫情后,采取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基因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