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作者: 潘煜华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06-16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6期
  • 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会议上指出:“提高教育改革效率的基本原则是密切家校之间的合作”。可见,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长也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在教育上要想事半功倍,我们还必须读懂学生家长,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管教孩子。如何读懂学生家长,助力家校共育?我有一些初浅的看法,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创造和谐氛围,尊重是前提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用理智的情绪,面带微笑,讲求谈话的方法和策略,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教师与家长才能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二、读懂各类家长,沟通讲艺术在和家长交流时,除了要讲求真诚以外,还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教师每天都会接触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的家长。只有读懂家长,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最终赢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同,获得家长密切配合。(一)读懂“话少”的家长1.面对放任随意型家长,教师要做到细致执著。有一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因而对孩子的情况不闻不问。如果老师与他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时,好的方面他只是表示同意,不好的方面嘴里说“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却没有看到他真正行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的工作更要做得细致,不能因为家长不重视就放弃。我们应锲而不舍地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同时也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来。2.面对依赖退避型家长,教师要做到主动引导。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没有太大问题,因而很少与教师沟通。有的家长即使对教师有意见也会藏在心里,不愿与教师沟通,因为他们担心提了意见后教师会对孩子另眼相看。事实上,家长不主动找教师,并不代表家长不想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要积极引导,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向家长汇报,让家长感到教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从而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二)读懂“话多”的家长1.面对包办代替型家长,教师要做到悉心引导。有的家长每天都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但关注的总是孩子生活上的问题,一会儿给孩子送学具,一会儿关心孩子温饱。他们的孩子通常自理能力差,没自信,不适应集体生活。对于这种类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加强引导: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