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备孕及不孕患者超声监测排卵52个周期,对其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观察,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行排卵监测34人,5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49周期,药物周期3周期。结果监测52个周期有10个周期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19.23%。其中自然周期31例,有排卵周期24例共42周期,有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21.42%。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02±2.147)mm,卵泡排出时平均大小(19±1.589)mm。药物周期3例,克罗米酚促排卵周期2例,子宫内膜厚度(8±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7.75±0.3536)mm;来曲唑促排卵周期1例,子宫内膜厚度(10±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8.5±0.3536)mm;该例成功妊娠。结论超声监测排卵能直观观察卵泡及内膜生长情况、在自然周期及药物周期均能为排卵监测提供良好的形态学支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排卵监测 自然周期 药物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置IUD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和IUD尾丝对其产生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我中心主动要求放置IUD并自愿接受阴道分泌物微生态状况调查及置器后两次随访检查的609例已婚妇女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有尾丝组(304例)与无尾丝组(305例),有尾丝组放置T220,无尾丝组放置元宫环,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无尾丝组置器后3个月随访比置器前时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要低;置器前与置器后6个月比较没有差异;有尾丝组置器后3个月比置器前时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要低,置器后6个月比置器前正常的比例也低,即有尾丝组置器后6个月时阴道微生态依然没有达到置器前水平。(2)已婚育龄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年龄、教育程度及分娩次数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年龄越大、学历越低、分娩次数越多,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就越高。结论阴道微生态与年龄、文化程度和阴道分娩次数等有关,建议医务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IUD,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 标签: 节育环(IUD) 阴道微生态 尾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