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强度电场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转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SF,分为经200 mV/mm电场处理6 h的200 mV/mm电场组和置于电场装置中不通电处理6 h的模拟电场组,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细胞形态和排列变化;记录处理0、6 h细胞数,并计算细胞数变化率;观察并计算3 h内细胞运动方向、位移速度、轨迹速度(以上实验模拟电场组样本数为34、200 mV/mm电场组样本数为30);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处理3 h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取HSF分为置于电场装置中不通电处理3 h的模拟电场组和经相应强度电场处理3 h的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400 mV/mm电场组,另取HSF分为置于电场装置中不通电处理6 h的模拟电场组和经200 mV/mm电场处理相应时间的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3 h组、电场处理6 h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LSD检验。结果处理6 h,与模拟电场组相比,200 mV/mm电场组细胞形态拉长,并产生局部粘连;模拟电场组细胞任意排列,200 mV/mm电场组细胞呈有规律的纵向排列;2组细胞数变化率相近(P>0.05)。处理3 h内,200 mV/mm电场组细胞有明显的向正极运动趋势,模拟电场组细胞绕原点运动;与模拟电场组比较,200 mV/mm电场组细胞位移速度和轨迹速度均明显加快(Z值分别为-5.33、-5.41,P<0.01),方向性显著增强(Z=-4.39,P<0.01)。处理3 h,200 mV/mm电场组细胞α-SMA蛋白表达较模拟电场组明显增加(t=-9.81,P<0.01)。处理3 h,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400 mV/mm电场组细胞α-SMA蛋白表达分别为1.195±0.057、1.606±0.041、1.616±0.039,均明显多于模拟电场组的0.649±0.028(P<0.01)。与100 mV/mm电场组比较,200 mV/mm电场组、400 mV/mm电场组细胞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3 h组、电场处理6 h组细胞α-SMA蛋白表达分别为0.730±0.032、1.561±0.031、1.553±0.045,均明显多于模拟电场组的0.464±0.020(P<0.01);与电场处理1 h组比较,电场处理3 h组、电场处理6 h组细胞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处理3 h,与模拟电场组比较,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400 mV/mm电场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100 mV/mm电场组比较,200 mV/mm电场组、400 mV/mm电场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200 mV/mm电场组比较,400 mV/mm电场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拟电场组比较,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3 h组、电场处理6 h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与电场处理1 h组比较,电场处理3 h组、电场处理6 h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电场处理3 h组比较,电场处理6 h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生物强度电场可诱导HSF迁移、促进Fb向肌Fb转化,且转化有一定的时间及电场强度依赖性。

  • 标签: 皮肤 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转化 生物强度电场
  • 简介:摘要目的以获得更好的美学效果为目标,探讨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整复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2月—2021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34例烧伤后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13例、女21例,年龄12~54岁),其中单纯颏部受累者4例、单纯颈部受累者7例、颏部和颈部均受累者23例。瘢痕面积48~252 cm2。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张皮瓣进行手术治疗,治疗遵循修复皮瓣色泽与厚度匹配(match)、亚单位美学特征重构(reconstruction)、按整形原则设计切口(incision)和预防手术切口瘢痕(scar)的“MRIS”原则。Ⅰ期埋置额定容量为80~400 mL长方形或肾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常规扩张至扩张器额定容量的3~5倍。Ⅱ期行瘢痕切除+切取扩张皮瓣修复继发创面,将供瓣区直接缝合。记录扩张器的扩张倍数(计算平均值)、采用皮瓣类型、局部美学形态重构情况、术后切口外观与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观察的供受区情况。结果34例患者埋置扩张器的平均扩张倍数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3.82倍。3例患者采用单纯扩张局部带蒂皮瓣、19例患者采用单纯扩张肩胸部穿支带蒂皮瓣、10例患者采用扩张局部带蒂皮瓣联合扩张肩胸部穿支带蒂皮瓣、2例患者采用扩张局部带蒂皮瓣联合扩张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穿支游离皮瓣。瘢痕切除后,重构下唇形态和颏唇沟者10例、重构下颏突起和延长下颏长度者16例、重构颈颏角和下颌缘轮廓线者28例。手术切口较为隐蔽,多数位于颏部和颈部亚单位自然交界或转折处;颈部垂直方向切口呈Z字形或鱼尾状。34例患者术后扩张皮瓣均成活,其中8例患者扩张皮瓣术后1~3 d出现远端边缘或尖端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3~18个月,扩张皮瓣色泽、厚度与颏颈部皮肤差异小,颏颈部美学形态显著改善,手术切口瘢痕增生较轻。结论基于“MRIS”原则采用扩张皮瓣整复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有利于提升手术质量,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瘢痕 扩张术 外科皮瓣 颏颈部 美学修复 “MRIS”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强度电场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方向性迁移及微管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分子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aCaT细胞,分为置于电场装置中不通电处理3 h的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电场处理3 h的电场处理组(处理方法下同,样本数分别为54、52),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处理3 h内细胞运动的方向并计算细胞运动的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及运动方向性cosθ。取2批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的电场处理相应时间的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电场处理3 h组及模拟电场组和用相应强度的电场处理3 h的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电场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Bonferroni校正、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处理3 h内,与模拟电场组相比,电场处理组细胞有明显定向迁移的趋势,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均明显加快(Z值分别为-8.53、-2.05,P<0.05或P<0.01),方向性明显增强(Z=-8.65,P<0.01)。与模拟电场组(0.80±0.14)比较,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细胞中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1.50±0.08、1.89±0.06)均无明显变化(P>0.05),电场处理3 h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3.37±0.36)明显增高(Z=-3.06,P<0.05)。处理3 h,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63±0.05、2.24±0.08、2.00±0.13,均较模拟电场组的0.95±0.27明显增高(P<0.01);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均较100 mV/mm电场组明显增高(P<0.01);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较200 mV/mm电场组明显降低(P<0.05)。处理3 h,电场处理组细胞中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分布较模拟电场组更具有方向性,电场处理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量较模拟电场组明显增高(t=5.78,P<0.01)。结论生物强度电场可促进HaCaT细胞定向迁移,在200 mV/mm电场强度下处理3 h可明显促进微管乙酰化水平。

  • 标签: 皮肤 细胞运动 微管蛋白 乙酰化作用 生物强度电场 表皮细胞
  • 作者: 冀然 张泽 王文平 张琼 吕艳玲 江旭品 滕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 400016,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江旭品现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强度电场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和小鼠表皮细胞运动性及CD9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及分离自16只1~3 d龄雌雄不拘BALB/c小鼠的原代表皮细胞进行实验。将HaCaT细胞分为200 mV/mm电场强度处理3 h的加电组和模拟处理的假电组,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细胞迁移(运动方向、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加电组样本数为46、假电组样本数为34)及排列,免疫荧光法检测CD9蛋白的分布及表达。将HaCaT细胞与小鼠表皮细胞均分为假电组(模拟处理)和进行相应电场强度处理3 h的50 mV/mm组、100 mV/mm组、200 mV/mm组、400 mV/mm组,将HaCaT细胞与小鼠表皮细胞均分为未行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用200 mV/mm电场强度分别处理相应时间点的1 h组、3 h组、6 h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LSD检验。结果处理3 h内,加电组HaCaT细胞明显趋向负极移动,假电组HaCaT细胞围绕原点随机运动;与假电组比较,加电组HaCaT细胞方向性显著增强,位移速度、轨迹速度显著加快(Z=-3.975、-6.052、-6.299,P<0.01)。处理3 h后,加电组HaCaT细胞长轴与电场方向垂直,假电组HaCaT细胞呈任意取向排列。处理3 h后,加电组HaCaT细胞CD9蛋白(均位于细胞膜上)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假电组(t=4.527,P<0.01)。处理3 h后,假电组、50 mV/mm组、100 mV/mm组、200 mV/mm组、400 mV/mm组HaCaT细胞、小鼠表皮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32±0.021、0.283±0.032、0.254±0.020、0.231±0.041、0.212±0.031与0.565±0.021、0.453±0.022、0.389±0.020、0.338±0.021、0.233±0.011。对于2种细胞而言,与假电组比较,电场处理4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50 mV/mm组比较,另外3个电场强度处理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100 mV/mm组比较,200 mV/mm组、400 mV/mm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200 mV/mm组比较,400 mV/mm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1 h组、3 h组、6 h组HaCaT细胞、小鼠表皮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62±0.031、0.784±0.020、0.531±0.021、0.409±0.011与0.963±0.031、0.872±0.031、0.778±0.040、0.591±0.041。对于2种细胞而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 h组、3 h组、6 h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1 h组比较,3 h组、6 h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3 h组比,6 h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生物强度电场可使HaCaT细胞发生定向迁移和排列,可下调HaCaT细胞和小鼠表皮细胞中CD9的表达,且呈电场强度与处理时间依赖性。

  • 标签: 细胞运动 生物强度电场 表皮细胞 CD9
  • 简介:摘要瘢痕癌,又被称为马氏溃疡,往往是在瘢痕溃疡的基础上恶变而成,其临床表现为溃疡长期不能愈合。瘢痕癌的致病因素与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瘢痕反复破溃、糜烂、合并感染等慢性刺激在其病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瘢痕癌的诊疗方案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以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与观点为主要依据,在瘢痕癌性溃疡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汇集形成专家共识,为瘢痕癌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瘢痕癌 慢性溃疡 诊断与治疗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