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耐药与复发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针对CAR-T治疗后耐药与复发的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报道,对提高CAR-T临床疗效、减少耐药与复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血液肿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耐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在回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后28 d内感染的发生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成功接受CAR-T细胞输注的170例血液肿瘤患者基线资料以及回输后28 d内发生感染的临床与病原菌特征。使用泊松回归评估基线特征与感染密度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CAR-T细胞回输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17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6例、多发性骨髓瘤(MM)42例,99例患者在28 d内共发生119次感染,累积感染发生率为(58.2±3.8)%;其中细菌感染98次(45.9%),总感染密度为2.01,首次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回输后12(1~18)d。多因素泊松回归显示ALL患者、难治性疾病、既往30 d内感染病史、回输前ANC<0.5×109/L、前期治疗方案≥4种的患者在28 d内与感染密度有更高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显示≥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R=3.74,95%CI 1.29~5.72,P<0.001)。结论感染是血液病患者CAR-T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同肿瘤的感染发生率与类型有所差异,但均以细菌感染为主。ALL患者、难治性疾病、既往30天内感染病史、回输前ANC<0.5×109/L、前期治疗方案≥4种与感染密度相关;3级以上CRS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IC-17011180、ChiCTR1800018143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 血液肿瘤 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在回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后28 d内感染的发生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成功接受CAR-T细胞输注的170例血液肿瘤患者基线资料以及回输后28 d内发生感染的临床与病原菌特征。使用泊松回归评估基线特征与感染密度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CAR-T细胞回输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17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6例、多发性骨髓瘤(MM)42例,99例患者在28 d内共发生119次感染,累积感染发生率为(58.2±3.8)%;其中细菌感染98次(45.9%),总感染密度为2.01,首次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回输后12(1~18)d。多因素泊松回归显示ALL患者、难治性疾病、既往30 d内感染病史、回输前ANC<0.5×109/L、前期治疗方案≥4种的患者在28 d内与感染密度有更高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显示≥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R=3.74,95%CI 1.29~5.72,P<0.001)。结论感染是血液病患者CAR-T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同肿瘤的感染发生率与类型有所差异,但均以细菌感染为主。ALL患者、难治性疾病、既往30天内感染病史、回输前ANC<0.5×109/L、前期治疗方案≥4种与感染密度相关;3级以上CRS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IC-17011180、ChiCTR1800018143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 血液肿瘤 感染 临床分析
  • 作者: 姚惟琦 梅恒 石磊 张宇 胡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 2020年第04期
  • 机构:430022 武汉,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3003842 天津,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430022 武汉,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100039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003842 天津,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感染性强,感染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泌抑炎因子减少炎性因子表达,降低细胞因子风暴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营养因子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能修复肺部组织损伤,阻止肺部纤维化进程并使其恢复,从而治疗病毒感染肺炎后引起的难治性肺损伤相关疾病。此外自然杀伤细胞等也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减少轻症患者向重型患者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总结并分析了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组织修复 自然杀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