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年以来,林夫已经习惯于每天早晨7点起床,凌晨12点后离开办公室。他不知疲倦地体味着学术研究的乐趣。“中国现在发展很快,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我每天都很充实,没有时间感到疲惫。”林夫说。这位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并在1979年冒死从金门泅渡回大陆的学者,在北京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后,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之邀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4年后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1986年,林夫又到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1987年,林夫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家。11年前,他负责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担任该中心主任至今。最近,林夫开始研读“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中国农村的发展战略,撰写的一系列论文重提他呼吁多年的“新农村建设”运动。他的同事卢锋教授说:“让林夫读‘十一五’规划,我们一起读林夫。”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村 北京大学 城乡差距 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
  • 简介:本文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夫教授于2017年12月1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上发表的评论文章,经林夫教授审订。文章的标题为“TheEconomicsofChina’sNewEra”(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学)。

  • 标签: 经济学研究 中国 评论文章 北京大学 林毅夫 辛迪加
  • 简介:用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互补性,挖掘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合作的重点内容。而美国也曾提出类似的计划,以期整合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但与一带一路红火的局面相比,美国的计划显得无声无息。今年2月6日,在第一届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夫教授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能够得到各国广泛响应。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机遇期 窗口 经济互补性 经济学理论 资源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