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80-1997年6-8月NECP/NCAR月平均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研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严重早涝时期大气环流以及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异常特征,主要结果如下:在对流层中下层,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南风异常和长江流域以北的北风异常在长江中下游辐合。这两股异常气流分别与西太平洋上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2°N,140°E)和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日本海)有关。在对流层高层,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3°N,105°E,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朝鲜,两异常系统之间的西北异常气流在长江中下游辐散。而在印度西南季风区为偏东风异常,表示西南季风的减弱;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时,在对流层中下层,长江以北南风异常和长江以南北风异常从长江流域辐散,在以东的洋面上形成东风异常气流。这两股异常气流分别与西太平洋上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23°N,135°E)和西北太平洋上反气旋异常系统有关。在对流层高层,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南海,反气旋异常系统中心位于日本海,两异常系统之间的偏东异常气流在长江中下游辐合。热源异常的最主要特征是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从西太平洋到南海热源异常为负,表示热源偏弱;正热源异常位于长江流域。而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时热源异常正好相反。垂直积分水汽汇和OLR表明西太平洋—南海热源以及长江流域热源异常均是由对流异常引起的。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长江流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孟加拉湾热源为正,严重干旱时为负。热源的性质是凝结潜热释放。辐散和辐散风的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时形成长江中下游低空异常辐合的气流是来源于西太平洋到南海的异常辐散偏南风,对应高空是从长江中下游进入西太平洋到南海辐合的偏北辐散风。而在长江�

  • 标签: 大气环流异常 热源和水汽汇异常 长江中下游严重旱涝